王曉東
摘 要:隨著國家藝術教育的發展,山水畫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除了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之外,還著重引導學生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傳統山水畫文化,將思想情感合理滲透在繪畫中,并利用繪畫的方式針對物象描述與表達出屬于人與自然之間的哲學觀念。為了更好地開展山水畫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意象思維的有效培養,篩選最佳的教學方式,編制較為完善的教育計劃方案,全面提升整體教學效果,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
關鍵詞:山水畫教學;意象思維;培養措施
在山水畫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意象思維特點,明確意與象之間的關系,遵循科學的繪畫原則,通過山水畫的創作,表達自身真實情感,轉變以往的模仿形式的繪畫手段,真正意義上創作出山水畫作品,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一、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意象思維在山水畫中的
生成特點
對于我國的山水畫而言,其意象思維主要就是通過象呈現出意,而意象通常情況下是被人們作為“想其生”的相關形式而存在。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意象思維,需要為其講解山水畫,創作者會結合自然界的象進行繪畫創作,以便于對現實中的象進行表達。在此期間,除了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現實的象之外,還能將主觀意識融入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關于意象理論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認真解讀《文心雕龍·神思》的內容,更好地理解意象知識,了解傳統山水畫中的意象屬于普遍理論,需要進行傳承,從而豐富自身的思維,并逐漸對其進行外延處理。
我國在山水畫方面一般都采用意象性的本體,意象思維屬于主要表現形式,其生成以及后續的穩定發展都存在于山水畫的創作中。很多創作者在山水畫創作期間,都有著自身較為獨特的領悟,技法特點凸顯出來,成為自身特有的意象思維形式,這也是山水畫創作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元素與趨勢。正因為如此,才能體現出我國山水畫的特殊性。教師應指導學生針對意象的思維形式產生正確理解,全面了解到山水畫中“臥游”的相關體驗形式,樹立客觀且和諧統一的觀念,促進意象之間的相互融合與統一,形成關于意象方面的創作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意象思維能力,還需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山水畫“神會”與“默思”等相關理念,將各類情感因素合理融入到創作中,并促進山水畫作品與創作者自身情感之間有效契合,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意象思維,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與形象等創作山水畫,提升創作能力與情感滲透效果。
二、山水畫教學中意象思維的培養措施
(一)做好關于意象觀察方面的教學指導工作
我國的山水畫創作與對自然景象的合理觀察存在直接聯系。此類觀察,一方面,要用肉眼進行生理類型的觀察,了解景象特點,進行初步的審美,選定與歸納創作內容,這屬于最為基礎的觀察形式;另一方面,需要從情感方面進行觀察,結合自我審美特點與情愫等,從主觀方面進行景象的思考與調整,從整體形勢到創作的局部形勢,都要結合山水畫的創作特點與實際情況等進行觀察處理,最后綜合協調整體與局部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通過意象思維觀察,將自身情感融入山水畫的創作中,達到情感與景象交融的目的。例如,在學生開始山水畫創作之前,為其講解《續畫品》相關的“立萬象于胸懷”等知識,使得學生可以正確理解意象思維的獨特之處。在繪畫創作之前,帶領學生參與到訓練活動中,要求學生先用肉眼觀察景象,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需要創作的景象,然后用心感受景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主觀情感感受創作山水畫。此時無需針對創作的專業性進行評價,而是要讓學生在創作之后抒發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據創作成果與情感的融合情況開展教學指導工作,使得學生可以在山水畫創作中懂得如何將情感融入其中,形成良好的意象思維能力[1]。
(二)開展意象造型方面的教學指導活動
對于我國的山水畫而言,在創作過程中主要利用線條、墨汁與其他的基本技法進行處理。但是,此類手段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先畫出山水畫的線型,在對形進行合理布置的情況下,又要保證線型的統一性,需要具有多元化以及相關統一性的合理處理。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意象造型方面的指導,通過意象觀察以后,針對客觀事物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結合目前的實際狀況,凸顯出造型的美感,保證能夠針對線條長短與虛實等關系進行合理的意象加工處理[2]。
在教學工作中應結合意象造型的特點,將相關的情感因素與物象因素等有機整合,除了要依靠自身的想象進行意象造型的刻畫之外,還需進行創新與創造,結合實際狀況更好地針對意象造型進行設計,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意象思維屬于山水畫造型中的內在需求,此類意象造型可以使得相關的意象思維充分發揮于山水畫的創作中,加大學生的理解力度與把握力度,并更好地進行意象造型的處理。在此期間,教師應結合實際狀況進行訓練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其進行意象觀察,然后按照自身情感進行意象造型的處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能力,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3]。
(三)臨摹方面的教學措施
臨摹屬于山水畫創作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完全局限在基礎的臨摹教學中,而是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對臨摹對象進行解讀,在解讀之后可以將自身理解融入到山水畫的創作中,掌握表象的相關技法,深入體會山水畫創作者的情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針對山水畫的造型進行觀察,深刻體會創作者情感寄托情況,正確理解自然景物的意象造型,形成良好的臨摹構思,并在臨摹環節中,將意象思維融入其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為學生合理挑選臨摹作品,選擇經典并且有臨摹價值的作品,自己先針對其中的情感元素與意象造型進行分析,然后在學生臨摹之前,進行意象造型的講解,要求學生自己領悟山水畫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以此形成良好的訓練教學模式[4]。
(四)寫生方面的教學指導措施
寫生屬于山水畫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環節,教師應通過寫生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關注局部與相關作品整體的統一情況,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提升整體思考能力。在寫生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山水畫的整體創作與立意方面進行分析,從各類細節方面入手,然后回歸到整體方面的構思中,最終在寫生的形基礎上更好地表現出意,通過山水畫的寫生教學,綜合培養學生的意與象的思考能力,更好得形成相關的創作意象思維[5]。
(五)創作教學指導措施
教師在山水畫創作方面的教學指導工作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意象造型領會能力,使得學生可以通過意象思維進行山水畫的合理創作。在此期間,教師應著重考慮學生的自主創作觀念,尊重學生自我意識,不可以使相關作品的創作流于形式,而是要結合創作規律開展意象思維的培養工作[6]。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在學生創作過程中重點培養其修養,除了要對技法的相關修養進行培養之外,還需從理論、人本與內心方面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將自身的技法與意象思維等融入其中,此時意與象的相關關系掌控較為重要。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表象的能力之外,還需使其掌握意的表達形式,使學生可以更好參與到山水畫的創作中。另外,在創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綜合發揮意象兩種形式的共同效果,使得學生在全面掌控象的基礎上,將意融入其中,可以在創作過程中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以此提升整體教學工作效果,滿足當前的意象思維培養需求[7]。
三、結語
在山水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總結豐富經驗,充分意識到學生的意象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思維特點等,引導其全面了解山水畫中的意象特點與關系,并通過臨摹教學方式、寫生教學方式與創作教學方式等,合理培養其意象思維。
參考文獻:
[1]鄭楚興.中國山水畫教學中的意象形思維培養[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3):104-109.
[2]王丹丹,黃曉,肖遙,等.“素描風景畫”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8,(4):53-56.
[3]鄭楚興.中國山水畫教學中的意象形思維培養[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3):122-125.
[4]李慧.當代山水畫教學困境與措施探究[J].美與時代·美術學刊,2018,(2):92-93.
[5]徐小娟.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山水畫教學的影響[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2):200.
[6]李鴻彬.初中山水畫教學中皴法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69.
[7]章凱.應用型高校中國寫意山水畫教學的思考[J].大觀,2018,(10):117-118.
作者單位: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