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紫璇
摘 要:在科技和生活發展迅速,時代不停更迭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來自于民眾間自己創造的藝術,對于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美術不再關注,民間美術開始面臨著缺乏傳承人、創作理念停步不前甚至是瀕臨滅絕等情況。但在近些年,開始涌現出對傳統美術、民間美術維護的各種形式,比如文章所提到的一種形式——將民間美術和新媒介結合,這是民間美術的一種跨界,同時也是一種融合。這種新的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新將危在旦夕的傳統民間美術帶到大眾眼前,并為大眾所了解所接受。
關鍵詞:民間美術;新媒介;動畫
我國的傳統民間美術在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時代的更迭下被年輕的一代接一代所遺忘,越來越少的人接觸和接受傳統民間美術,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和接觸更多的是來自于祖輩的談論中。但是在近年,開始涌現出對傳統美術、民間美術維護的各種形式,比如將民間美術和新媒介(動畫)結合,這是民間美術的一種跨界,同時也是一種融合。這種新的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新將傳統民間美術帶到大眾眼前,并為大眾所了解接受。我國的動畫產業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并嘗試將民間美術應用到大量的動畫作品中,使之再被大眾以最容易最好的形式來接受,體現民間美術所蘊含的智慧和不一樣的美。
民間美術,又稱民間工藝或民俗藝術等,是以普通勞動人民為創作主體,以美化、豐富風俗活動與日常生活為目的,涉及繪畫、雕塑、剪紙、染織、服飾、家具、玩具、器皿、食品等多元門類的美術活動,具備自發性、普遍性、世俗性、地域性與靈活性等特征,并在漫長的生長歷程中不斷融入各民族的世俗審美觀念、造型樣式、色彩特征等內容,是勞動人民多元審美智慧的結晶。
民間美術先后經歷了:旺盛時期——大眾認為有藝在身不愁吃穿,民間對民間美術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十分高;沉寂(特殊時期)——因為某段時期的特殊文化氛圍,民間美術不被認可和推崇,被認為是不良風氣,大眾開始嘗試接受,但認可度低,但是由于前面經歷過特殊時期,所以民間美術沉寂過后,開始出現無人繼承的局面;岌岌可危——沒有新的發展方式,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固有的方式來展示和發展民間美術,接受度低,開始有小部分民間美術不被認知;轉變中尋求認可和接納——正是筆者將在文中提及的一種,民間美術和動畫的融合,呈現了一種新的面貌,開始被追隨和推崇。
一、20世紀的民間美術和動畫
電視動畫(Television Animation),亦名動畫劇、動畫片等,是以電視為平臺播出的動畫作品,伴隨電視的普及于20世紀50年代率先在美國形成的一類動畫表現形式。動畫劇是我們的電視媒體根據特殊性去進行創作的,一般會制作成多劇集,一集一般時長為10至30分鐘,動畫劇的劇集長度可以是幾十集,也可以是幾千集,在我國20世紀初期的時候,國內動畫劇的代表有《黑貓警長》《大鬧天宮》《葫蘆娃》《邋遢大王奇遇記》等。
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高峰)
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之后,電視在我國的普及度開始提高。電視在家庭中的普及度其實是制約我國本土動畫劇發展的很大原因之一,在家庭中電視的普及度急速提升的時候,美國、日本等國外引進的動畫片開始成為新的潮流,而《黑貓警長》等一系列的國產動畫卻逐漸被壓制。比如說在1980年末,國內引進的日本動畫片在央視首播,這部動畫片以不同于國內神話、教育的科幻內容引起了轟動與國內觀眾的喜愛,這部動畫片就是我們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之一——《鐵臂阿童木》。
我國的動畫創作意識實際上興起得很早,并且一直在堅持作為民族本土動畫的創作風格,最初主要是以國內動畫電影的方式進行創作。在這一時期,有許多的藝術家不斷地將我國的優秀的民間美術——年畫、剪紙、皮影等,以一種新的方式融入并且呈現在了動畫片中。比如說《大鬧天宮》《阿凡提的故事》《葫蘆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記》《黑貓警長》《葫蘆小金剛》等等,這些陪伴著我們長大的童年回憶,都是極具我們中國本土特色的動畫作品,在收獲我們國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的同時,還將具有我們中國本土特色的動畫作品推向了世界。
三、20世紀90年代(低潮)
20世紀90年代,由于我國動畫市場的運作模式太過單一機械,以及國內動畫片的創作和產出量太低,很大程度上我國的動畫發展被阻礙。而且我國動畫的創新意識不足,發展速度過慢,導致我國本土動畫開始在內容、創作、影響力等諸多方面被國外引進的動畫慢慢取代。20世紀90年代之后,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文化體制開始變化,這更加令我國本土動畫發展舉步維艱。
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外動畫一波又一波的沖擊下,我國的本土動畫的產業規模與技術雖然努力進行改變和發展,但是在造型、角色、內容等方面的特色和創造力明顯跟不上國外動畫的水平,而且創作出來的作品很容易帶上國外同類型作品的痕跡。此時國外引進的代表作品有《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貓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
四、21世紀:《花木蘭》《功夫熊貓》
中國文化元素(國外)
像國外作品會對中國產生的吸引力一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在國外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比如說由美國迪士尼所出品的動畫電影《花木蘭》還有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等帶有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動畫電影,這些電影都努力在作品中應用他們所發現的中國文化元素,并且將其盡量運用到極致。很顯然,他們的摸索成功了,并且帶起了中國文化元素作品的流行風潮。《花木蘭》最終的呈現風格還是具有迪士尼的特點的,但是其幕后的團隊在制作的過程中與中國的文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進行過長時間的研討,不管是人物造型還是服飾甚至是一個小物件,最后所呈現的動畫場面包涵了大量中國元素特點與原著文化精神。而大受好評的《功夫熊貓》也同樣在許多方面呈現著中國文化元素。國外動畫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利用恰恰反映了我國對于自身的傳統文化元素的不足與缺憾。
五、《大圣歸來》《小門神》(國內)
在21世紀以來,動漫行業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并且屬于我國新興文化產業,在我國各項政策和舉措的推動下,動漫行業獲得了空前良好的發展。而正是因為國家政策的推動和優秀新興動畫的出現,令人們開始重新關注到了我國已經擱置許久的問題,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及我國自身藝術語言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時代訴求,在吸收國際技術、觀念和塑造自己特有的內涵的同時,民間美術的重要作用就突顯出來了,而怎樣將現代人不太重視的民間美術在新媒介中進行恰當的應用,是一個很值得解決的問題。
廣受好評的《小門神》和《大圣歸來》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標志性動畫。尤其是《大圣歸來》的上映,引起了廣大群眾的重視,里面吸收的民間美術的新呈現方式,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去認知屬于我們中國獨有的民間美術和傳統文化。《小門神》也將我國的民間美術皮影、年畫、孔明燈等以新媒介的方式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六、小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而民間美術伴隨中華文明的發展一直在不斷豐富和轉變發展自己的藝術形式。民間美術不僅僅是各民族人民審美的體現,還以多種形式、以人們最喜愛最熟悉的方式呈現在世俗之中。民間美術作為為當下的國產動畫藝術提供眾多素材,其具有的豐富的藝術形式、故事內容,都能與新興文化產業動漫產生密切的關聯。
比如:民間美術中的皮影,皮影的人物造型多變,角色形象簡單但是刻畫到位,這和動畫形象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年畫作為一種喜慶物品,其自身具有的豐富多彩的配色可以給予動畫在設計人物、場景、服飾等各方面的參考;剪紙對于線條以及想象力的極強的塑造力,同樣也能對動畫設計人物等場景時的邊線提供靈感。
一部動畫作品的好壞不是取決于使用的科學技術有多酷炫,人物造型有多華麗,而是作品的原創性以及其涵蓋的文化內涵。這兩點恰好可以通過對民間美術資源的合理恰當的利用得到實現。
此外,民間美術資源并不只是僅僅作為動畫創作的素材而存在,它還可以依據動畫作品來豐富自身文化內涵和發掘出新的創造力,由此來改善自身在科學經濟大環境下的岌岌可危的困境。動畫在將民間美術作為創作素材,令中國動畫尋找到合適自身的途徑的同時還可以是對本土文化的一種新的展示,為民族形象和民間美術的重新塑造提供了一種依托。民間美術和新媒介的融合也是使動畫產業立足于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七、思考
(一)繼承和創新的有效結合
民間美術資源豐富,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且是產生于廣大民間群眾的基礎上的,同時也是中國動畫借助民間美術以新的方式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依托。繼承與創新意味著,動畫創作不僅僅要對民間美術資源進行有效的繼承和使用,還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改善,將傳統與現代有效結合。
(二)關于民族文化安全
帶有中國文化傳統特色的國外動畫作品,在國內廣受好評的現象,也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了世界。國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推崇固然很好,但是在全球多元化的環境中,很容易會使其他國家的觀眾以自己國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為依托判斷和理解他國的文化元素。而這種判斷和理解則恰恰會造成對民間美術和傳統文化元素的本質和內涵的誤解,從而呈現出來一種錯誤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動畫作品的傳播速度和內容的淺白易懂也容易讓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精神內涵的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動畫作為民間美術的依托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播方,應該更加注重對它們的保護,以避免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損失與危害。
參考文獻:
[1]彭偉.美國商業電視動畫片創作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6.
[2]朱愛秀.《功夫熊貓》中的文化元素的異化翻譯[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3]任世忠,劉明虎.關于民間美術資源在電視動畫創作領域應用的思考[J].中國電視,2016,(7).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