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計算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然而由于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教育起步較晚,在人才培養階段出現很多問題阻礙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大多存在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理解不深刻,無法把握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而也就無法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導致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較弱。學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目的性不強,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存在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還存在思想傳統、教學方法傳統單一的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無法意識到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機械化地將一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進行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學生自身學習興趣的培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出現計算機培養缺乏針對性,人才培養不夠具體、合理的問題。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一系列探究,以期促進人才培養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科學與技術 專業人才培養 研究 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a)-0-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是一項可持續研究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能及時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利于計算機人才培養策略的及時調整,并根據所培養人才的實際做出相應的改變。對于社會而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化和精準化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全方面發展,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對于學校而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可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正確方向,使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和市場需求,人才培養不再拘泥于公司和個人,而是放在促進社會更好地發展的基礎之上。對于學生而言,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則可促進人才的全方面發展,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豐富人才的計算機知識儲備。同時,在應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可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有效提升計算機的使用質量和水平,提高我國整體的計算機應用效率,從而帶動我國相關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過程中需根據人才的實際進行,只有這樣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更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人才質量才能更高。
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點與人才培養目標
1.1 專業特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集數學、物理、電子、通信、計算機科學技術、智能技術、控制理論與技術于一體的學科。不僅包括信息學科內部的交叉還包括其他學科間的交叉。由于其涉及的內容較多且人員較雜,在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以轉變自身的傳統教學思想,開闊視野,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可理論聯系實踐,促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不是一門枯燥的理論課,而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我探究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樂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所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才培養的方向更加明確,培養目標更加精準。
1.2 人才的社會需求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現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后與各國的聯系更加緊密,加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所涉及的內容較多,想要培養出適合社會和市場需求的人才是亟待解決的事情。同時,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由于其專業面廣涉及內容多,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另外,我國沿海地區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發展較快,且有很多電子廠需要各種計算機人才,然而人才在工作過程中卻存在理論無法聯系實際,缺乏創新的問題,不能將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學校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加之我國對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較晚,大多數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無法成為高技術含量的綜合性人才,培養適應于社會的實踐應用性人才是當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3 人才培養目標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其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并且要求人才在計算機使用的過程中能將理論聯系實踐,從而為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輸送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人才。在人才接受學校培養的過程中,應要求其通過4年的學習具備本學科和跨學科的應用研究能力,可會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手法,并能通過一定的自主探究對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進行延伸,熟悉和了解計算機各方面的操作過程,能深刻理解計算機和人們生活的聯系,了解該專業的理論前沿以及發展前景和動態,要求自己不斷更新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為步入社會更好地進行計算機專業領域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具有計算機編程的能力,會使用計算機語言設計一系列活動,積極與人們進行互動,不斷提高自身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1]。
2 計算機課程體系設置及實施
2.1 合理構建三級知識平臺
在計算機課程體系設置中應合理構建三級知識平臺,第一是公共基礎平臺,公共基礎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律基礎和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大學物理(及實驗)、計算機基礎、軟件技術基礎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可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使學生明白各個學科間都是相互聯系的,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步是建立專業基礎平臺,專業基礎平臺的建立指的是在學生進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更好地理論聯系實踐,如在電路類學習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電路設計的平臺,積極開設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EDA設計等課程,讓學生在掌握電子信息工程中信號與系統分析、信號與信息處理的理論、方法的同時可學到更多的知識,樹立學生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計算機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步是建立專業方向平臺,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中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不能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專業平臺的建立則使計算機科學與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變得有趣,學生處于一個學習氛圍較濃厚的環境且接觸的都是較新的知識,如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其涉及各個領域的知識,不僅僅要學習計算機語言,還要學習高級程序語言設計、數據庫、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在學習的過程中專業平臺的建立可為學生才華的施展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在此平臺中加強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進而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改正,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2]。
2.2 構建科學實踐教學體系
現今計算機科學與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構建科學實踐教學體系,此體系的構建不僅使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且人才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也較強,能適應社會對人才提出的不同要求。在此專業中,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實踐平臺的建立,實踐平臺的建立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還能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進而在以后的教學中注重學生某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到因材施教。如在計算機編程這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眾多代碼會覺得無從下手,讓學生自己做一個主頁或者是網頁介紹更是難上加難,而實踐平臺建立后教師便可讓學生在實踐平臺上多做幾次,通過幾次反復的練習,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近,學生也能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與社會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學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符合社會和各企業間的需要,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校可把學生送到相關企業實習,既能讓學生體會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能讓學生接觸到計算機相關的知識,無形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學習勁頭更足,學習效率更高[3]。
3 結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可有利于實現人才的進一步發展,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符合現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學校而言,應營造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氛圍,經常舉辦計算機知識競賽和計算機操作大賽等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使學生在學習時更有興趣,有效提高計算機學習效率和質量。對于教師而言,應轉變自身的思想意識,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豐富計算機教學內容,使計算機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學生不再畏懼計算機教學,可樹立計算機教學的自信心。對于學生而言,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學習意識,轉變思想,發散思維,開闊視野,只有這樣在計算機學習的過程勁頭才能更足,進而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過程中,應根據人才的實際情況進行,只有這樣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才能更好。
參考文獻
[1] 吳振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2):17-19.
[2] 余波,覃業梅.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0):35-37.
[3] 于延,王建華.校企合作在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9(15):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