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健
摘 要:以互聯網、工業智能等為核心的新型、新興、新生的新工科專業領域不斷涌現,對高校育人的與時俱進、對高等職業院校把握工科人才培養方向形成新的挑戰。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通過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高校與企業深度融合,與企業協同育人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以高校搭臺、企業主導、學生參與的方式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融入技能培訓、創業孵化、合作交流、項目投資等功能,通過協同創業創新,實現高校育人的與時俱進、把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向,對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新工科 協同育人 創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b)-0-02
隨著互聯網、工業智能的大力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工科迅速興起,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轉變需要越來越迫切,校內教學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不能跟上前沿技術的發展,人才培養的直接結果是脫離專業就業,這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通過校企合作,探索合作機制,構建協同育人平臺共同培養人才,使校內課程建設與企業實踐結合,人才培養能夠跟上前沿技術發展的腳步,是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協同育人機制,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責任的主體在這方面的探索更多。
高校主導、企業參與的校企協同育人方式是目前主要的協同育人的方式,高校產業園、創業園、研究所等平臺是目前協同育人的主要載體,也有部分院校探索以企業主導開展協同育人,把協同育人平臺設置于企業當中,多種形式的協同育人機制和平臺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不斷涌現,不斷地研究和實踐,在不同的角度和手段上取得眾多成就。在新工科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不同的協同育人平臺,對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協同育人平臺的研究
目前,多種形式的協同育人機制和平臺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前沿技術的發展不斷涌現,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參與的主體以高校和企業為主,少數地方政府參與到了高校的協同育人的平臺當中去,主要的形式以高校主導、企業參與、學生被動參加為主,在協同育人過程當中,高校扮演主要的管理與責任承擔的角色,主要優點與缺點非常明顯。
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要目的高校主導的協同育人機制目標明確,對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人才就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協同育人的過程當中高校扮演了管理者的角色,企業應當按照高校的規章制度扮演配合的角色,學生由高校自己管理,具體該參加什么樣實踐和怎么實踐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協商決定。在合作協同育人的過程當中高校的角色相當強勢,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主要責任,企業由于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逐漸地喪失了參與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學生盲目地參加各種協同育人平臺的實踐,無法充分地挖掘和發揮其自身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隨著創業創新精神的深入人心,眾多的創業創新平臺不斷涌現,創新工場、創業咖啡等企業主導的創業創新平臺不斷締造了成功的創業神話,培養了一個又一個的創業創新人才。與時俱進,通過引入新型的平臺思想,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從傳統的協同育人的模式當中解放出來,以高校搭臺、企業主導、學生參與的方式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融入技能培訓、創業孵化、合作交流、項目投資等功能,通過協同創業創新,實現高校育人的與時俱進、把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向,對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2 企業主導的協同育人平臺構建
在現有的協同育人的平臺載體上,通過轉變協同育人平臺對象的角色,構建一個企業主導的協同育人平臺,融入技能培訓、創業孵化、合作交流、項目投資等功能,充分調動協同育人參與對象積極性,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協同育人有效性的目標。
2.1 構建協同育人載體
按照學生就近原則,以高校校內創業園為主要載體,引企入園,以人才招聘的形式招聘在校學生進入園內企業就業,企業于校內開展企業實際業務經營,構建以企業主導、高校服務的校內協同育人載體。
2.2 轉變協同育人角色
參與協同育人的主導角色高校轉變成搭建平臺開展各類服務的角色,高校負責平臺運營的后勤、政策支持、學員輸送等服務,主要的平臺管理功能交由專業的平臺服務公司來進行,最核心的是為平臺運營貢獻最大的政策支持,平臺內的學員管理由平臺內的企業完成。
企業由以前的支持協同育人平臺的輔助角色轉變為平臺經營的主導角色,在平臺內開展企業的實際業務的同時,負責平臺內學員的培養和管理,并最大程度地給學員以創業方面的支持輔導,以創業導向培養平臺內學員。
學員由被動參加原高校安排的各類實踐實習活動轉變為自主就業創業主體,學員進入平臺后可以選擇就業,能力、資源完善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與平臺內的企業合作或者支持其獨立創業,學員實踐活動的工作是可在平臺內的企業中選擇的。通過實踐積累,以創業為目的進行發展,最終成為創新的主力軍,為企業貢獻更大的利益,為高校發揮更好的示范作用。
通過轉換高校與企業的角色,導入創業創新的功能,以人才培養和企業利益為突破口,形成一個新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一個有生命力的協同育人平臺。
2.3 完善協同育人功能
完善協同育人平臺的功能是提升協同育人效果的主要手段,通常的協同育人平臺的功能設計往往簡單,當前技能培訓、創業孵化、合作交流、項目投資等是協同育人平臺必備的功能與手段。
協同育人對象在平臺內設計一條培養主線,學員進入平臺通過篩選后參加技能培訓、定崗就業,具備較強能力的人才引導其創業,在平臺內部企業和學員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換、合作交流,企業在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的過程中獲取經濟利益,更是在成功的項目投資的過程中實現利益最大化。平臺育人的成果反哺高校育人,創業形成創新,為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做出服務,創業帶動就業,為高校就業服務,最終形成良性的持久發展的協同育人機制。
3 結語
通過轉換高校與企業的角色,導入創業創新的功能,增強學生參與實踐的自主性,以人才培養和企業利益為突破口,形成一個新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一個有生命力的協同育人平臺,實現高校育人的與時俱進、把握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向,對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雷.“卓越計劃”理念下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探索[J].江蘇高教,2016(4):85-87.
[2] 趙哲,宋丹,徐琪.工科優勢高校與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及深化路徑——基于遼寧五所省屬高校的調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65-70.
[3] 梁艷峰,郭永春,楊忠,等.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改實踐探索[J].鑄造技術,2018,39(11):2625-2627,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