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吳靖婷
摘 要:敘述性空間設計是現代建筑空間設計的主流之一,通過把源自于計算機專業的腳本理論創新性地應用于建筑設計上,在建筑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空間研究中,運用腳本理論對于行為的預判性來進行情景的營造,從而創造具有敘事性的生動空間。從“腳本撰寫—空間設計—情景還原—視覺感受”的秩序出發,研究傳統的造紙博物館的敘事性空間設計,從而形成一套有序的思維模式和創作方法。
關鍵詞:博物館;空間設計;腳本理論;敘事性
自古以來建筑師們對于空間的創新性設計就從未停止過,空間設計也經歷了從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再到新現代主義等風格的演變,以至到現代呈現出多元化狀態。敘事性空間設計萌芽于文丘里的《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文化博物館作為傳播傳統文化最重要媒介,其空間設計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文章以腳本理論為支撐,將造紙的過程性作為設計思路,使六個外形不規則的展廳圍繞中心庭院組成了一條獨特的游覽路線,以全新的角度去詮釋傳統的造紙文化,給予游覽者以獨特的空間體驗,使其更好地體驗博物館的空間設計。
一、敘事設計與腳本理論
敘事是用語言表達出來并重新組合人類經歷的事件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基本方式,也是人們形容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方式,在空間設計上也有應用。過去的事件是被確定且具有真實意義的,這些就好比博物館的各個展覽空間的設計,需要通過現有的信息對空間進行連接與組織,將復雜的事件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有利于參觀者對于信息的獲取與理解。對未來將會怎樣發生,則需要借助于腳本理論的預測能力,通過撰寫腳本的方式來對空間構成及情景營造做出指導。敘事學,是與敘事內容、敘述流程以及敘述性相關的理論。關于設計學與敘事學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事件的內容和語言兩個層面加以分析。計算機科學家Schank和Abelson在1977年提出腳本一詞,他把腳本理論作為一切行為活動的理論基礎,從而來表現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腳本理論通常會被應用到電影劇本的編排工作中,同時其在空間設計領域也可起輔助作用。
二、基于腳本理論的博物館敘事性
空間設計策略
敘事是人們傳播文化最直接的方法。空間敘事理論主要是從空間的角度進行理解,而博物館的空間敘事則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使得觀眾從觀賞、體驗、理解的過程中獲取信息。這就需要我們按照腳本理論中所說的那樣,從腳本撰寫到空間設計到情景還原,再到視覺感受,將展示空間以敘事手法進行空間序列,相互結合。當空間中展示內容以敘事方式呈現時,會有助于提高展覽信息的展現度并增強觀眾對信息表述的了解,也能使觀眾的空間感受力更強。
敘事性空間設計以講述時間發生過程的方法表達出造紙博物館展示主題,博物館敘事性空間設計闡述傳統手工造紙的整個流程,突出傳統造紙的藝術特點及文化內涵,使空間設計與敘事手法深度結合,再現傳統造紙的制作工藝,使傳統造紙文化場景重現,展現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自然天成地講述事情的源頭、過程和結局,使得觀眾在觀看過程中達到最完美的視覺感受。
三、基于腳本理論的博物館敘事性空間設計流程
(一)撰寫腳本
作為一項設計工作的基礎,腳本以圖畫和文本的形式來描述空間敘事特點,從而形成與之相對應的設計概念。腳本撰寫在于研究和發掘文化的深刻內涵,從最初的腳本開始,利用故事素材,繪制相應圖示,推動故事的發展,空間的相應設計也對應故事的轉折與變換。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體驗,便于獲取不同的感受感知,同時在文化認知上感到不同以往。
傳統手工造紙博物館主要責任是文化傳承,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可感受最為傳統的造紙方法,而腳本在造紙博物館的空間設計上則具化為了一系列的造紙過程示意圖及其文字闡述,通過這些圖解(表1)去創造屬于造紙體驗博物館的腳本空間。
(二)構建空間
1.構建室外環境空間
博物館空間設計必須體現文化特點,同時構建起相應的腳本空間。提高觀眾的體驗度、參與度及與環境的交互性,讓空間設計充分展現意義也是設計策略的重點。石橋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高鄉政府西部。唐中期的古法造紙是石橋村所特有的傳統手工工藝,且石橋村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又有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歷史文化背景深厚,符合博物館空間設計的環境需求。在構建空間上,博物館分為室外室內兩個區域,注重空間整體性,室外環境空間構建主要表現在建筑外觀及景觀方面。
博物館整體外觀造型上,采用一些不規則多邊形,展館頂部的設計靈感源于一張揉皺后展開的紙,起伏感也符合整體建筑特點,打破平常的規則性,同時也符合當地地勢起伏的特征。材料上選擇了最貼合鄉土民風的木板和瓦片,減少環境污染。博物館整體占地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因為考慮到當地人居發展,盡量減少對耕地資源的占用。同時,景觀區域為整個博物館的中心部分,在設計此區域時,考慮到中心區域的實際面積及景觀的作用性,將意境的營造作為景觀設計的主體,周圍的各個展館都可透過窗子看到景觀,在景觀中,樹是主體,高矮不一的幾棵樹穿插在其中。當地的森林資源頗為豐富,所以在景觀部分就沒必要以華麗的形式表現,與環境融合、呼應才是重點。因考慮到建筑本身的高度,茶室頂部設計了小觀景臺,觀眾可在觀景臺處看到整個博物館外貌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更好地與自然接觸,感受自然。
2.構建室內空間布局
故事在時間與空間組成的多維空間中發生,撰寫好腳本需進一步將其具體化為空間,這也可稱作敘述性空間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設計過程中,既要注重空間功能區域劃分、流線等基本問題,還要根據腳本所描述的畫面來做好空間氛圍的營造,使兩者之間相呼應。空間是事件的物質載體,構造敘事空間就是將腳本中的故事情節組合,使其形成一條完整的故事線。對應的造紙博物館設計則是將造紙流程融入到空間流線中,同時還應營造出不同功能所應有的空間氛圍。
展廳布局構建:如圖1所示,展區從左側進入,開始造紙流程。沿紅色箭頭指向路線便是一號至六號展廳。走完整個流線便了解了造紙的整個過程:把竹子漂流池剁碎、把火燒開、熨灰漿、材料放進窗簾、蓋上窗簾壓紙、后用火烘干。觀眾的體驗感也隨著流程的展開逐漸增強,敘事設計的運用也展現了博物館空間設計的互動性。沿藍色箭頭走向從左側進入博物館的大廳,進入體驗區、休息區以及博物館內部工作區域,走廊設有三個次出口,可以走向相鄰的區域,茶室四周采用通透的玻璃,使人在休息品茶時可更好地感受自然給人帶來的輕松。
3.營造敘事情境
舒適度是空間布局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空間設計中,情境與整體氛圍不可或缺,將空間貼合人們的內心需求及行為習慣作為設計的最終目的。作品本身表達出來的意境,以及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使空間與人的內心相照應。展廳的情境營造主要由敘事過程體現,展具所給人帶來的感受是貼合自然,庭院設有景觀區域,在情境氛圍上可以算得上是主體部分,它聯通著周圍的各個空間,運用隨太陽照射而產生不同的光影來營造整體的自然感,茶室也在樹影的襯托下更有意境。人們可在樹影下納涼,風吹樹動,一口茶飲下更是沁人心脾。在體驗區也加入了一些情境的營造,“書為心畫”,書法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意境自然是它所具備的要素,書法能使人在書寫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內心,產生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感悟,書法的意境是內心情感與筆墨的相互交融,人能通過書法來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及思考。空間設計往往需要情境的支撐,情境可以加深人對空間的感知度,使空間的互動性更為突出。
對于傳統的手工造紙博物館而言,基于腳本理論的空間設計就是展示空間的設計需要理解造紙的流程和方法,對于這些具體的操作流程及設施裝備需要在展示空間加以闡述,從制漿第一步開始形成特定流程以指引觀眾的游覽,從而使觀眾在游覽完之后便可以懂得造紙工藝的整個流程。在觀賞的過程中,對于觀眾的手工操作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考慮,這都會使觀眾的體驗感加強,使整體意義更具內涵。
四、結語
腳本理論不僅僅是電影劇本所專有的重要依據,更是敘事空間設計的重要基礎。借助腳本等概念,對空間進行場景化、圖示化再現,從而幫助設計師對建筑空間進行相應的改造,使其更加人性化,更為自然地向觀眾闡述傳統文化,更能滿足觀眾的需求體驗。
在敘事性腳本理論的支持下,融合文化與行為模式的發展,對空間進行敘事性描繪,只有將情景與人的視覺感受相結合,人與空間緊密相連,才令兩者具備外在和靈魂的雙重特征,才能使設計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楊仕章.腳本理論視角下行為文化的翻譯[J].中國俄語教學,2012,(2).
[2]李立,齊康.內在的表現:中國造紙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J].新建筑,2000,(6).
[3]陳月浩,阮菲.基于腳本的敘事性空間設計[J].包裝工程,2018,(4).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