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夢華 張力躍



摘要:素質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梯隊是促進浙江省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幾年的努力,浙江省已初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管理體系,高技能人才數量和質量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緊缺的事實依舊存在。文章從多個維度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3-0022-05
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浙江省經濟發展提質增量的中堅力量。浙江省是制造業強省,目前正是浙江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浙江省政府頒布的《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強調,要強化人才保障,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雖然浙江省已經逐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但高技能人才數量和質量仍然存在問題。筆者擬從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各維度展開分析,從而提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優化策略。
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現狀分析
(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數量規模
《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明確指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產、建設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的人員,包括技能勞動者中取得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及相應職級的人員,主要分布于第一、二、三產業中技能含量較高的崗位[1]。因此,本文中的高技能人才數量的統計,參照的是《浙江統計年鑒》和《中國勞動統計年鑒》中公布的考取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數量和需求規模受區域經濟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作為制造業大省的浙江將轉型向“智造大省”邁進,因此,浙江省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目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比例占到技能人才的31.7%。從2001年至2016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數量統計圖來看,隨著經濟發展,高技能人才的數量也隨之增長(見下頁圖1)。從2013年開始,國家逐步取消一系列資格證書,2016年,國家取消了47項職業資格證書,其中既有準入類證書,也有水平測試類證書,這導致2016年高技能人才在統計學上的數值下降。總體而言,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數量規模呈現出擴大的趨勢,并且顯示出了巨大的培養潛力。但是,縱比其他省份,我省的高技能人才數量仍有所不足。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北京高技能人才數達43 140人,江蘇省達到343 471人,浙江與這些省份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同時,浙江省技能人才的比例也更趨向合理、平衡。至2016年,浙江省專業技術人才中高級、中級、初級人才比例為6∶6∶8,已初步形成技能人才橄欖型梯隊。但是,高技能人才規模的擴大,依舊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浙江省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全省人力資源供求分析報告顯示,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①為0.51,說明高技能人才供不應求。
通過對比2010年至2016年浙江省GDP增速與高技能人才增速(見圖2),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增長速度上下波動,基本高于經濟發展速度,但近幾年來呈現出下降趨勢,雖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有關,但仍應引起反思。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根據奧肯定律,GDP每上升兩個點,失業率就會下降1%。那么,在就業人群中,就必然會增加一部分高技能人才[2]。不難得出結論,經濟發展無疑會加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增速應與經濟發展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未來幾年,浙江省應衡量經濟發展的速率,合理制定人才發展規劃。
(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高技能人才培養主要通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社會培訓機構、企業內部等途徑進行。目前,高職院校依舊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力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質量決定了市場上高技能人才的素質和水平。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截至2016年,浙江省已有48所高職高專院校(不包括技工學校),累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87萬人。2018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浙江省有6所高職院校入選“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梢哉f,浙江省高職院校培養質量和規模都有了十足的進步。
雖然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有所上升,但獲取高級證書的畢業生比例卻呈現下降趨勢(見圖3),可見,在畢業生中,能直接將學歷轉化為技能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并不多。高職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對于技能人才的成長和培育力度仍有所欠缺,這導致一部分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后無一證在手的尷尬局面,同時加劇了高技能人才供給量和社會企業需求的不平衡。
(三)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結構現狀
1.地區分布
浙江省下設11個市,通過查詢2016年第二季度浙江省數個地區人力資源報告得知,杭州地區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職稱并無明確要求,故報告中未做統計;紹興市對初級技能人員需求較大,占43%;其余地方則未做報告和統計??紤]到數據搜尋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現以寧波、溫州兩個城市進行分析。寧波和溫州是比較能代表浙江省不同經濟發展模式的城市。浙江省的紡織業和制造業主力大多在寧波地區,而溫州開創的溫州模式則代表了民營經濟,主要特征是經營方式呈現家庭生產模式、商品成本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但在全國建立了良好的市場網絡[3]。統計寧波地區和溫州地區高技能人才供求現狀(見圖4),可以窺見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在地區分布上不均衡、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現象。
2.技能結構
從高技能人才統計指標來看,高技能人才分為獲取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三類技術人才,即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框架下的一級、二級、三級技能人才。截至2016年,浙江省有就業訓練中心56所,民辦職業培訓機構912所,職業技能鑒定機構79所,當年鑒定高技能人才人數為300 553人,通過鑒定的高技能人才人數為218 220人,通過率為72%。
通過考察這三類技術人才人數(見圖5),可以發現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技能結構呈金字塔型:高級工占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部分,其次是技師,高級技師最為稀缺,2016年僅鑒定考核通過1 632人。2016年,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分別占高技能人才總量的90.5%、8.8%、0.7%,與2015年和2014年相比,高級工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均有所下滑。由此可見,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技能結構不科學、不平衡,技能素質整體偏低。正值浙江省制造業和經濟轉型升級之期,勢必更加需要尖端技能人才,因此,浙江省應側重培育技師和高級技師,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3.行業分布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在行業和產業分布上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通過統計2016年度非私營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可以看出(見表1),浙江省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業、衛生、教育和建筑業等傳統行業,而新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如服務業、信息技術業則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從非私營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分布可以窺知,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在行業選擇時更傾向于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社會地位較高和工資待遇較高的行業,對新興行業的選擇較少。高技能人才的缺失,不利于行業間的良性競爭,同時也不利于浙江省行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二、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一)企業原因:高技能人才培養倦怠
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解決企業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良策。目前,由于歷史和體制原因,浙江省內企業舉辦培訓機構是少數大型企業的選擇,多數企業僅能做到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而企業獲取高技能人才的方式依賴于和高職院校合作辦學。而根據相關實證研究,中高職院校實訓班的學生在企業實習后實操能力并未有顯著提升。原因在于企業只將實習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深究企業不愿意或是懈怠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原因,不外乎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才后人才流失的擔憂。企業對于人才培養更傾向于成本偏好而非技能偏好[4],這反而導致企業留不住高技能人才的狀況。
另外,浙江省民企眾多,但大型企業較少,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這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行業產業限制。一般來說,企業內生培訓是促進技術進步同時帶動技能升級的最好方式,但哪怕是在“雙元制”完善的德國,“與90%大型企業都能提供學徒制崗位相比,中小型企業提供學徒制崗位比例僅占到24%左右”[5]??上攵?,在中小微企業眾多的浙江地區,哪怕企業想要進行技能人才培訓,也是力不從心。
(二)社會原因:高技能人才社會階層結構不合理
首先應當確定高技能人才從屬的社會階層。在現代社會,社會分層依據主要根據勞動力市場中的等級和職業位置層級來決定[6],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層次屬于以政治、經濟和管理為特征的其他層次。根據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課題組研究,當代中國已然形成十個社會階層組成的社會結構[7](見圖6)。十大社會階層中,高技能人才應該屬于第四階層的專業技術人員階層。但是,以往的人才觀念和人才評定體制中,高技能人才仍然游離在產業工人階層,但尚未融入專業技術人員階層之中。
影響和決定社會階層的因素有很多,收入即是其中指標之一。目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待遇與上海、北京等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另外,隨著高技能人才在企業和社會上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高技能人才報酬有所上漲。2018年杭州市人社局發布的《杭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顯示,高級技師平均每年勞動報酬平均為7.6萬元,技師7.1萬元,高級工6.8萬元,同比前幾年,高技能人才待遇已經有了大幅提升。但是,按照勞動部門相關要求,高級技師待遇應等同于教授或者企業中的高級工程師。然而,根據工資指導價位,正高平均每年勞動報酬為9.8萬元,高級技師待遇與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此外,浙江省技能人才的報酬溢價仍舊處于較低水平。報酬溢價是高技能勞動者與低技能勞動者工資之間的比率,反映了經濟建設中技能人才的供需狀況。鑒于目前技能人才市場供不應求,高技能人才報酬應當提升,報酬溢價指數也應當隨之上升[8]。然而,根據杭州市的工資指導價位,高級技師每年勞動報酬為7.6萬元,沒有獲取技能證書的勞動者平均每年5.1萬元,技能溢價指數為1.4,處于極低水平,而美國1990年的技能溢價(大學學生和高中畢業生工資水平)就已經達到了6。與發達國家相比,浙江省的報酬溢價水平較低,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流動和成長。
(三)學校原因:高技能人才培養失衡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與行業需求保持聯動。針對部分行業高技能人才缺失的情況,應由高職院校從專業設置上進行“補足”。從2016年浙江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情況可以看出,省內高職院校設置最多的專業是財經商貿類專業,其次是裝備制造類(詳見表2)。統計而得的2016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非私營單位行業分布數據顯示,省內高技能人才多集中于制造業、衛生、教育和建筑業,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服務業、信息技術行業卻分布較少。浙江省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并沒有與企業需求形成聯動狀態,專業結構仍待進一步調整。此外,浙江省高職院校生源不佳,也限制了高技能人才梯隊的整體素質。高職院校急需從整體上進行供給側改革,優化技能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質量。
三、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一)行業推動人才培養,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長
企業作為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需求者,應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構建合理的現代企業培訓體系。但剖析浙江省現狀,中小微企業聚集,這樣的企業難以承擔人才培養和開發的重任。行業組織的存在,能很好地彌補單個企業將技術進步對技能需求轉化為具體的培訓指標[9]。首先,宏觀上,行業和省內高等職業教育主管部門進行聯合,確保行業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政策制度、培養目標等方面有一定的建議權和決策權。其次,政府開辟專項資金,利用行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產業技能培訓,降低行業企業培訓成本,同時利用行業組織優勢,保障部分小微企業高技能人才職后培訓。
(二)樹立職業平等觀念,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
首先,政府和地方教育局樹立大職業教育觀,從小學開始就進行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大家正確認識職業,平等看待職業,理性選擇職業。政府可以利用廣播媒體、網絡平臺積極對優秀高技能人才事跡進行輿論宣傳,如央視制作的《大國工匠》就向民眾展示了工匠不為人知的一面,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其次,積極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薪酬待遇上,應將高技能人才待遇向高級工程人才、研究型人才看齊;福利待遇上,應給予高技能人才一定保障,打通高技能人才晉升通道。由于企業的高技能人才認定和晉升沒有形成制度,阻礙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長。企業應從制度上保證高級技能人才,為其掃除晉升通道上的障礙。
(三)平衡高技能人才結構,推動高職院校建設
首先,浙江省政府應統籌高職院校辦學情況,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上冷熱不均、重復率高、與技能人才需求脫節的現狀進行規劃,提升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水平,提高技能需求與技能供給對接的效率。其次,高職院校對于專業的規劃和建設應更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從高職畢業生獲取高技能證書的比例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能直接將學歷轉化為技能的能力較弱。浙江省高職院校應均衡專業培育,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而非數量的單一擴張。
注釋:
①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數/求職人數,體現了求職人數同需求人數的平衡狀況。指數大于1,則說明市場上人力供過于求;指數小于1,則說明市場上人力供不應求。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
[2]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李曉斐. 溫州、寧波、杭州開放型經濟發展比較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4][9]潘海生,高長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策略變遷機理及政策啟示[J].教育研究,2016(8):64-69.
[5]Bliem W,etal.Success Factors for the Dual VET System:Possibilities for Know-how-transfer[R].Vienna:Institute für Bildungsforschung der Wirtschaft,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y,Family and Youth,2014:38-44.
[6]閆飛.我國高技能人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7]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的階層分化與流動[J].江蘇社會科學,2003(4):1-9.
[8]黃彬云.技能報酬溢價和高技能人才供給分析[J].職業時空,2007(24):6.
Training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QIU Meng-hua1,ZHANG Li-yue2
(1.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2.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21,China)
Abstract: The high-skilled talent team with excellent quality is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economy.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hard work, Zhejiang Province has initially formed a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high-skilled talents have also made certain progress. However, the fact that Zhejiang's highly skilled talents are in short supply still exis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