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沙
一大早,勐臘縣新城社區便迎來了前來咨詢、辦理業務的居民,新城社區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李冬瓊正在耐心細致地為居民解答,這樣繁忙的工作貫穿到她生活的每一天。
鄰里糾紛、夫妻吵架、父子不和……這樣“雞毛蒜皮”的事還真不少,但就是這些看似婆婆媽媽的小事,卻關系到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居委關懷暖人心,和諧社會獻真情”。這是勐臘縣新城社區居民官童送來的一面錦旗。
官童是糖廠的下崗職工,下崗時距離退休還有幾年的時間,他就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2017年,他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但去辦理退休手續時遇到了難題——他的社保繳納年限達不到退休標準。辛苦了一輩子,卻辦理不了退休手續,這讓他非常著急。
剛好李冬瓊在走訪時知道了這件事,她就積極為官童出主意、想辦法。她發現官童在糖廠工作之前,還有在另外一個廠工作的經歷,這段時間,剛好屬于社保視同繳費年限期間,兩個廠的工作時間合在一起,就達到退休年限標準。
在李冬瓊的幫助下,官童終于辦理了退休手續。
事后,官童送來了這面錦旗。
甘順才是一名農民工,他平時在建筑工地打工,兒子就在工地附近上小學。后來,媳婦離家出走,由于沒人照顧,他把兒子的學籍轉回老家,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又不服從教師管教,所以沒有學校愿意接收。
“東方不亮西方亮”,甘順才只得把兒子的學籍轉回來,沒想到,這時候西方也不亮了,他前后跑了幾所學校,但都沒有解決學籍問題。
甘順才來到新城社區尋求幫助,李冬瓊通過多方聯系,為甘順才的小孩解決了上學問題。
這樣的“瑣事”,對李冬瓊來說是家常便飯。
一天,社區里迎來了一位特殊居民,說到特殊,因為李冬瓊對她特別熟悉,由于家庭原因,李冬瓊曾多次到她家調解過矛盾。
這位居民是一名低保戶,丈夫遭遇車禍導致截肢。事故發生后,丈夫只能在家里養病,家庭的重任就落在她一人的肩上,雖然她任勞任怨,但丈夫總是懷疑她有外遇,經常對她實施家暴,每發生一次家暴,李冬瓊都要去她家進行調解。
有幾次,丈夫還到她上班的地方大吵大鬧,老板為了能正常經營,只得辭退了她。
后來,雙方雖然離婚了,但由于沒有住房,雙方處于離婚不離家的狀態,因此,前夫還時常對她又打又罵。
面對這樣的棘手問題,李冬瓊為她申請了廉租房,讓她搬了出來,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后,她找到了新的工作,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軌。
“我是一名社區干部,也是普通居民,社區里的居民都是我的鄰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區居民多辦些實事。”李冬瓊說。
在新城社區,一提到李冬瓊,職工群眾總是豎起大拇指。
新城社區有一家外貿公司,1996年改制后,水管老化,經常漏水,不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水費也讓公司無力承擔。
李冬瓊知道這件事后,及時與自來水公司進行聯系,對外貿公司的管網進行改造。經過改造后,外貿公司的供水正常了,水費也降下來了。
有一個小區,由于歷史原因,拖欠水費高達10余萬元,自來水公司暫停了小區供水,也是她通過及時協調,解決了群眾生活用水問題。
有一個精神病患者,離異后,他和父親、兒子共同生活,他兒子正在上中學。
一天,他突然發病,用刀捅死了自己的父親,他兒子親眼目睹了這一幕。
由于他是精神病患者,案件發生后,經醫療機構鑒定,他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法律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責任,但他身上充滿了危險因素,如果繼續回到社區生活,再次發病傷到人怎么辦?
李冬瓊打算送他去精神病醫院治療,但發現他沒有辦理醫保手續,了解這一情況后,李冬瓊立即聯系民政部門,在多方協作下,這名患者終于進入醫院接受治療。
把這名患者的事情處理妥善后,李冬瓊通過協調,為這名患者的兒子辦理了低保手續,并時常對他進行心理干預。
一份關愛一份情。案件發生時,這名患者的兒子情緒極不穩定,通過社區一系列關愛行動后,這名患者的兒子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慢慢融入到學校生活中。
在新城社區,還有一群下崗職工,這部分職工年齡偏大,找工作不容易,沒有工作,意味著沒有生活來源,更重要的是他們身后都有一個家庭。
在這部分下崗職工中間,大部分人都有重新找工作的意愿,但用人單位一看到他們的年齡,就紛紛回絕了。
作為縣城中心的社區,賓館、酒店本來就不少,李冬瓊利用地緣上的優勢,積極和賓館、酒店協調,爭取讓下崗失業人員走上再就業之路。
新城社區的老劉師傅,逢人就說:“多虧社區幫忙,使我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老劉師傅原來是糖廠職工,下崗后,沒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了困境。
在多次求職被拒絕之后,老劉師傅到社區尋求幫助,李冬瓊了解到老劉師傅家里的實際困難后,她和社區工作人員四處聯系,積極幫助老劉師傅找工作。
一個月后,在社區的幫助下,老劉師傅在一家酒店找到一份保安工作。
在新城社區,像老劉師傅這樣下崗的工人還有很多。
為了提高他們的技能,去年,在廚師培訓過程中,新城社區買來各種食材,為他們實作提供方便,培訓結束后,為他們聯系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走上再就業的道路。
馬佰春是一名退伍軍人,回到社區后,一直沒有合適的工作。
有一次,農村信用社要招聘一名大堂經理,知道這個消息后,李冬瓊立即聯系馬佰春,經過一系列考核,馬佰春順利進入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現在每個月有2800元的工資。
李冬瓊遇到馬佰春就會開玩笑:“你現在的工資比我的工資都高呢。”
李冬瓊現在每個月只有2000元的工資,但不影響她對工作的熱情。
盡管工作繁忙,但新城社區的各項工會工作仍有聲有色。
去年五一節,新城社區開展了氣排球、象棋、籃球等活動,參加活動的會員高興地說,有了工會的關愛,生活幸福多了。
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新城社區將兒童保護工作納入社區的服務職能中,為了解決職工、農民工子女假期無人照看的后顧之憂,新城社區成立了“兒童之家”。
在“兒童之家”,擺滿了各類少兒書籍、玩具等物品,平時有志愿者教他們地震、防火等知識。
去年8月,“兒童之家”還組織了一期職工子女剪紙活動,有30名職工子女參加。
新城社區主任刁林平說:“社區就是由一個眾多‘小家’組成的一個‘大家’,為了這個大家庭的和諧,社區干部就不能怕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