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我對小時候老北京城的記憶,是夏天的蜻蜓和蟬,冬天的黃鼠狼,草叢里的刺猬,還有后三海里的原生魚類和蝦類。
小時候家長帶著去動物園玩,別人家的小朋友都是一個月去一次,我是每周去一次。同齡人都在玩任天堂紅白機的時候,我在看《動物世界》,大家都看日本漫畫的時候,我看的是《動物圖鑒》。
后來我上了園林學校,在里面讀專門給動物園代培的“野生動物飼養管理”專業。
大家都說,“你年紀輕輕的,應該去想怎么掙錢,怎么上一個更好的學校,而不是剛步入社會就去給大牲口倒屎倒尿”,其實到現在也還有很多人看不起動物園管理員。
學校待一年,之后的兩年就可以去單位實習了,剛參加工作時最大的欣慰便是我終于可以不花錢逛動物園了。
實習第一天,我們像一堆大白菜一樣,等著雇主和買主來挑。那天一幫老人來挑人,“這小伙子不錯,跟我走吧”,大家都喜歡那種五大三粗的,能掄得動鐵鍬,掄得動掃把,能倒垃圾。我這個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人,最后被派去養猴了。
一開始老師傅讓我不要看它們,因為對視對它們來說是一種挑釁,要給動物留出空間來。它們其實是害怕人的,很多時候動物攻擊人類,都是萬不得已。
我從每天被它們襲擊,到慢慢變成一個平等的狀態,我能接觸它們,甚至還能摸它們。人跟動物之間就應該是一個平等的關系,沒有誰高誰低,擺正心態跟動物相處,動物才能給你展現最好的一面,展現最自然的行為。

2006年,一只母金絲猴在流產過一回之后成功生下一只小崽,但臍帶還留了一截在小崽的肚子上。我們怕它活動的時候碰到肚子導致更嚴重的后果,于是決定把小崽的臍帶給剪了。
雖然一直在接觸它們,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對于這些金絲猴來說,是一個什么地位。
那天我消完毒,拿著吃的就進去了。這只母猴子正好抱著小崽,摸著它給它吃的。我跟母猴聊天,“我一會兒給你孩子處理,你別碰我,我也不碰你,我也不會傷害你們家孩子的。”其實它也聽不懂,聊天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
我站到籠舍里,剛說完話,母猴做了一個動作,它把小崽的手直接放到了我手上,當時我的眼淚馬上就掉下來了。這是所有野生動物中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尤其是靈長類。野生動物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甚至自己被打死,也要保護孩子。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就是那倆字——信任。臍帶處理也因此進行得特別順利。
我從那個組調走以后,這個小崽長大去了成都,現在在香港海洋公園。
照顧動物這個工作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我有一回就被大象打飛了。那是一頭六歲左右的小公象,體重半噸左右。我給它放完食物以后,它用鼻子直接抽到了我的肩膀上,造成我鎖骨骨裂。
大象這種動物本身不傷人,都是動物表演惹的禍。
首先,母象生完小寶寶以后,小寶寶要跟媽媽生活六七年,媽媽才能懷它的弟弟妹妹,大象一懷孕就是22個月,在這期間,小象必須要經過自己族群的幫助,才能最終脫離群體生活。
而不幸成為表演象的小象,一歲左右就被強制脫離母親,接受一些所謂的訓練。比如用鎖鏈把四條腿綁起來,用象鉤把它們打服,甚至會用倒鏈把小象吊起來,訓練倒立。
大象的智商太高了,相當于9、10歲的小朋友,這么瘋狂地虐待大象,對它的意志是很大的摧殘。
很多動物園展出的象都是原來的表演象,從小就受過很多刺激和虐待,所以它不信任人。回頭想想,這是它的錯嗎?其實不是。
后來我們為了給它創造一些展示自然行為的條件,在室外堆了一些大土堆和沙子堆,讓它自己玩兒,又給它挖了一個大泥坑,讓它可以做泥浴,還做了一些木樁子,讓它可以蹭癢。
飼養員每天辛辛苦苦地照顧它,它能感覺到現在身邊的人是不會傷害它的,所以身心都在慢慢地轉變過來。這頭大象現在狀態非常好,去了太原動物園。
我2009年養過獰貓,獰貓是一種非洲的中型貓科動物。
當時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這種貓在國內誰也沒養過,不知道如何給它設置大環境。二是繁殖問題,大型食肉動物生了小寶寶以后,如果外界有刺激,那么第一個可能的行為就是把孩子遺棄,或者是把孩子咬死,自己養不了,也不能讓其他任何人去接觸自己的孩子。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沒有經驗,只能自己去查資料。獰貓在非洲的野外主要是以鷓鴣、珍珠雞這些灌叢禽類為主要食物。所以我也主要給它準備禽類食物,輔以一些羊脆骨和兔的尸體。
后來發現這只母貓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它懷孕了。
突然有一天,這只母貓在樹樁后面就不出來,放那兒的食物也沒吃,只聽見“滋滋”的叫聲。第二天,它就叼著一只小貓出來溜達了。
那時候為了讓它們熟悉環境,我一個多月沒換過工作服,就是怕它原來在我身上留下的氣味隨著更換工作服而消失。
那只貓寶寶存活以后,也算是國內動物園里獰貓首次成功繁殖的標志。
在動物園工作20年,除了管動物的生,我也給很多動物送過終。包括北京動物園的最后一只云豹,最后一只掃尾豪豬,最后一只荒漠貓,這些動物都特別稀少,現在想找都找不到了。
動物死的時候我都覺得挺可惜的,會不會是因為自己沒照顧好它們?但轉念一想,它12年的壽命在我手里又多活了6年,相當于人的200歲了,又覺得挺對得起它的。
作為一個動物園人,我其實也不希望動物園存在,最好動物都能在自然環境下生活成長。但實際的情況是,人類已經侵入了每一塊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多的動物被列入瀕危行列。
動物的適應性比人要強得多,像紅隼這種小型的猛禽,它能夠在CBD大玻璃墻角筑巢,能在高樓大廈中間穿梭尋找食物,一只黃鼠狼有可能在地下車庫里就能夠生自己的寶寶,刺猬在小花園里就能覓食。它們是這地球上的本土居民,我們人類除了智慧在進化以外,其他生存能力遠不及動物。
我們盡量不要做打擾它們的行為,因為這個大城市不光是我們自己的,而是我們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