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在游輪上出席一個保健的講座,主講人是小李。
小李二十來歲,漆黑發亮的頭發扎成馬尾,當她條分縷析地以流暢的英語講解有關保健的秘訣時,馬尾便隨著她頭部的轉動而活潑地晃來晃去;四散的活力,使她看起來宛若一朵釋放熱情的向日葵。
次日下午,去餐廳喝下午茶,碰到她,大家同是華人,便自然而然地坐在一塊兒閑聊起來。
小李出生于貴陽,12歲遠離家鄉,到杭州讀中學;18歲遠到享有“全球環境500佳”的城市大連,進入大學,修讀“環境保護學”。大連這個濱海的開放城市帶給她極大的沖擊,了解了英文對于培養世界觀的重要性,她痛下苦功,自學英文。廢寢忘食地學,聰慧而毅力特強的她,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毫無障礙地以英語與人交流了。后來,結交了一名德國男友,英語更是突飛猛進。
大學畢業后,她進入政府部門,從事環境保護的工作。
就在這時,德國男友向她求婚,希望婚后兩人能在柏林開展新生活。然而,與此同時,一份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也不斷地向她招手。
經過慎重的考慮,她做了一個出人意表的抉擇。她說:
“到語言不通的德國去,我的人生,是由我的另一半掌控的;到游輪當保健課程的講解員,不但可以實現我旅游世界的夢想,還可以自行支配我的人生。”
我說:“你學習能力那么強,到了柏林,可以在掌握了德語之后,尋找其他的發展機會啊!”
她搖搖頭,亦莊亦諧地說道:
“我記得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個富有語言天賦的人,可以在30小時之內學會英語,在30天之內學會法語,然而,要學會德語,卻得用上30年才行。等我學會時,已經垂垂老去了呀!”
我們一起笑了起來,用30年的時光來掌握一種語言,的確是太長了啊!
在第一艘游輪上,她拿出真心,善待別人,卻屢遭暗箭,劇烈的人事傾軋使她心情時時陷落于谷底,只工作了短短半年,便辭職了。任職于第二艘游輪時,她告誡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然而,幾年下來,她卻發現,這兒是人間樂土,大家各司其政,井水不犯河水;有必要時,卻會互伸援手;而這,又讓她對人性重拾信心了。
盡管在工作上如魚得水,小李卻打算不久后提出辭呈。
高瞻遠矚的她,深思熟慮地說:“在游輪上工作,薪金雖高,但卻缺乏了一個可供奮斗的目標。做了二三十年后再回顧,人生是一片茫然的空白。我打算明年到北京去報讀中醫課程,之后,再把中國保健的精髓和秘訣帶到國外去,推廣和傳揚。”
這個不斷追求理想的年輕女子,把自己的人生化為一個繽紛的調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