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 肖天庭 任建新 趙仁港 王才才 周維康 王偉



摘要:針對海上未配備AIS的小型船舶存在航行安全等問題,設計一種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系統。該系統利用LoRa技術在大船一小船間進行AIS數據流的遠距離傳輸,并通過設計AIS解析算法實時提取船舶的動靜態信息,結合船舶的GPS信息和姿態傳感信息,可在手機終端APP里實時顯示未配備AIS的小型船舶信息,有效實現海上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的有效通信距離可以滿足安全航行需求。且與傳統的互聯網裝置及手持式AIS設備相比,該系統突破了距離覆蓋和電能消耗的制約,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航行安全;應急救援;LoRa技術;AIS解析;遠距離傳輸;系統測試
中圖分類號:TN965-34;TP3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 2019)24-0121-04
0 引言
隨著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不斷增長的船舶數量和交通密度已嚴重影響水域的交通安全[1-3]。船舶自動識別系統(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可以有效實現船與船、船與岸之間的實時數據交換及目標信息識別,為海上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提供了重要保障[4-6]。
然而,現有的船載AIS設備只在滿足條件的大型船舶上安裝,在沿海數量眾多的小型漁船上并沒有得到普及,這給海上航行安全帶來了很大隱患[4]。目前針對未配備AIS的小型船舶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主要是利用互聯網裝置[8]及手持式AIS設備[9]等,但這兩種方式都存在明顯不足。
利用互聯網及定位裝置只能覆蓋近海岸10 km范圍以內船舶,不能滿足大多海上作業場景的遠距離航行需求。同時,由于海上無線通信技術更新不足,通信可靠性受海洋環境影響較大,基于互聯網方式的穩定性也無法得到保證。手持式AIS設備只是對原有AIS的功能簡化,但其依然利用甚高頻天線通信,這就大大增加了電能損耗。而對海上航行來說,小型船舶的電子設備電源供電一直存在技術瓶頸。
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基于LoRa技術具有傳輸距離遠、消耗功耗低等顯著優勢[10-12],提出利用LoRa模塊將發射端大船的AIS信息向附近海域廣播,周圍裝有LoRa接收模塊的小船對收到的AIS數據流進行解析,并結合自身的GPS信息可在手機終端APP里獲得目前的安全航行數據;同時,小船可利用LoRa模塊廣播通過姿態傳感器讀取的本船動靜態信息,為附近海域裝有LoRa模塊的大船或小船提供自身的航行數據,有效實現了海上雙向航行安全。經實驗驗證,本設計可行性高、電能損耗低、通信距離滿足安全航行需求,對海上碰撞事故的發生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1 系統硬件設計
本系統硬件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兩部分之間通過LoRa模塊進行遠距離通信。
發射端與接收端均以STM32為主控芯片,同時配備藍牙與WiFi模塊,可以與智能終端進行連接。系統工作流程如下:單片機I通過串口讀取大船的AIS數據流,然后通過LoRa模塊I將讀取的AIS消息向附近海域廣播。其中:智能終端可通過藍牙模塊讀取小船返回的信息;周圍海域裝有LoRa模塊的小船可對大船發送的AIS數據流進行接收,并通過AIS解析軟件將AIS消息在單片機Ⅱ上進行解析,同時結合自身GPS模塊在智能終端上顯示周邊安全航行數據。姿態傳感器為了獲取小船向周邊船只廣播本船動靜態信息。
其中發射端和接收端的系統框圖分別如圖1、圖2所示。
2 系統軟件設計
2.1 單片機軟件設計
本系統以STM32F103作為主控芯片,用于控制各個外圍模塊,完成數據的獲取、處理及收發任務。單片機軟件主要包括AIS數據流的解析、姿態傳感器/GPS數據的獲取和處理、WiFi及LoRa數據的收發。其工作流程圖如圖3所示。
2.2 智能終端軟件設計
智能終端APP由Java語言編寫,提供電子海圖的顯示、周圍船只信息的顯示和查詢、船只相距過近的警報、緊急情況的發送以及聊天室等功能。其組成框圖如圖4所示。
其中,“緊急呼救”功能可在緊急情況下將本船的航行軌跡向附近船只廣播,同時允許手動廣播緊急信息,為海上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提供保障。其工作流程如圖5所示。
3 系統測試結果
3.1 實物圖
系統硬件和軟件的實物分別見圖6、圖7。其中,圖6連接AIS設備的部分是發射端,另一部分為應用端。
圖7給出了智能終端APP的實際界面。因為,智能終端APP作為收發信息的窗口,在整個系統中有著重要地位。良好的人機操作界面保障了該系統的簡單易用性,也方便了用戶能夠及時進行消息的傳遞。
3.2 功能驗證
本系統的一大關鍵技術就是解析AIS數據流并獲取自身及周邊船只信息,這也是整個系統實現的前提保證。針對AIS數據流解析這一環節進行了測試,以驗證系統功能的穩定性。圖8為AIS設備界面,實時顯示詳細的船只信息。圖9為本系統通過軟件解析出的結果,其顯示的經緯度、方位角、航速、航向等信息與AIS設備完全一致。
3.3 拉距測試
為了保障航行安全,還對系統的實際通信距離進行了測試,測試的路線圖和拉距結果分別如圖10、圖11所示。本文的測試選在復雜的城市環境(高樓林立、車流量大)下進行,每隔200 m記錄一次接收信號強度指示(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數值。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距離發射端4.6 km的時候仍然可以獲得-85 dBm的信號強度值,可以有效保障系統的信令、文字、求救信號等信息安全、可靠地傳輸。相比于信道條件更好的海面(開闊、無遮擋),再通過架高天線等方式,其有效通信距離預計可達5.0-8.0 km,遠遠超過船舶海上安全航行距離需求[13-14]。
4 結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應急救援系統,針對大量未配備AIS的小型船舶航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利用LoRa技術進行AIS數據流的遠距離傳輸,通過對船舶的動靜態信息進行實時提取來獲得周邊安全航行數據。相比于傳統的方案,本文設計具有覆蓋廣、能耗小、成本低、易使用等優點,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注:本文通訊作者為王偉。
參考文獻
[1]許志廣,劉建卿,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船舶航行安全自動評估系統設計[J].艦船科學技術,2018( 40):31-33.
xu Z G,LIU J Q.Design of ship navigation safetv automatic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J].Ship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18(40): 31-33.
[2]石蒙蒙,肖飛,常小飛.VTS中船舶航行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海事,2018(4):20-22.
SHI M M. XIAO F.CHANG X F.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methodology of ship navigation safety in VTS [J]. China mari-time,2018(4):20-22.
[3]范麗先,葉圓慧,尹靜波.基于貝葉斯網絡的海上交通安全[J]中國航海,2017.40(4):61-65
FAN L X. YE Y H, YIN J B.Bavesian network modeling inmaritime safety[J].Navigation of China, 2017, 40(4):61-65.
[4]何正偉,楊帆,劉力榮.基于AIS數據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參考圖[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8,18(4):171-181.
HE Z W. YANG F,LIU L R.Ship safe navigation depth refer-ence map based on AIS data [J].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8, 18(4): 171-181.
[5]劉暢.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3.
LIU C.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Vs-tem( AIS)[D]. Dalia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2013.
[6]代廣樹.白動識別系統在海上交通安全中的應用[J].天津航海,2018(2):44-46.
DAI Guangshu.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in maritime safety[J]. Navigation of Tianjin, 2018(2): 44-46.
[71王子海,夏永彬.小型船舶和漁船配備AIS刻不容緩[J]中國水運,2009(6):20-21.
WANG Z H. XIA Y B.Small ships safe navigation based onAIS [J]. China water transport, 2009(6): 20-21.
[8]任虹.面向小型船舶安全的“互聯網+”多元航海保障信息交互研究[C]/第十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天津:中國智能交通協會,2018:11.
REN Hong.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of internet+navigation for small ships safety[C]//Proceedings of 13th Chi-na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nual Conference. Tianjin: ITSChina. 2018:11.
[9]陳榕魁.基于便攜式AIS設備的小型漁船救助系統[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 10):32-33.
CHENG R K.Design of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for smallships based on handheld AIS[J]. 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 ware engineering, 2018(10): 32-33.
[10] MIKHAYLOV K. PETAEJAEJAERVI J, HAENNINEN T.Analysis of capac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LoRa low powerwide area network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2016 Euro-pean Wireless Conference. Oulu: VDE, 2016: 1-5.
[11l PETAJAJARVI J,MIKHAYLOV K. PETTISSALO M,et al.Performance of a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based on LoRatechnology: Doppler robustness, scalahility and coverag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2017, 13(3):1-16.
[12]萬雪芬,崔劍,楊義,等.基于智能手機的LoRa無線傳輸效能測試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8,41( 21):7-11.
WAN X F,CUI J,YANG Y. et al.Study on smartphonebased performance test of LoRa wireless transmission [J].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2018. 41(21): 7-11.
[13]張炳成,趙樹海.談避免船舶碰撞的行動原則[J]航海技術,2007(4):11-13.ZHANG B C,ZHAO S H.Action principles for ship naviga-tion safety[J]. Marine technology, 2007 (4): 11-13.
[14]李威,開闊水域船舶最小安全會遇距離模糊確定[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 . 2016.
LI Wei. The fuzzy assessment of the minimum safe distancefor ships passing in open waters [D]. Dalian : Dalian MaritimeUniversity. 2016.
作者簡介:曾鳳(1981-),女,四川廣安人,碩士,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嵌入式系統設計。
王偉(1983-),男,江蘇泗洪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海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