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屬于素質教育的主要部分,認真做好音樂教育工作,有助于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文化,以及身心健康等素質方面,均可發揮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在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探究,通過合唱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健康品格,合唱有利于學生培養團隊協作的團隊精神,合唱有利于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合唱有利于學生構建提高其審美能力這四個方面,說明了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合唱;中小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017-02
合唱這一音樂形式,經過千百年來發展,以其開展容易、參與性強、提升技巧與審美藝術為一體的優勢,逐漸成為一種普及的高雅藝術形式。當前,隨著中小學校合唱賽事活動的活躍、豐富,從多所中小學聘請經驗豐富的指揮專家、鼓勵支持合唱指揮專業教師指導組建本校學生合唱團和參加相關合唱項目活動中可以看出,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逐漸被認可、被重視,其作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組成部分,不僅擔負著音樂教學的重任,更是對素質教育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作用。
一、有利于塑造中小學生的健康品格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變成了當今教育的主題,許多科目都要求學生在保證學習成績提升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人格培養等。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當前,中小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和來自各方面的期望與壓力,對學生的性格、氣質等人格方面的塑造有待提升。合唱有利于塑造中小學生的健康品格,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通過合唱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合唱音樂形式,具有一定的系統化、規范性特點,為極具創造力的文藝類活動。經常進行合唱學習,可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集體智慧在合唱中迸發,個人熱情和積極能動性得到激發。在合唱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音樂的高低起伏與旋律不同形態的流動,體會到作曲者所表達的不同情感,以及音樂烘托出的不同感情氛圍。學生伴隨著音樂的節奏,發揮想象力,想象作者所處的環境,以及其想通過歌曲表達的思想,并在想象中加入自己的創造,將這種創造表現在歌聲中,在提高學生合唱水平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也得到了培養[1]。
(二)通過合唱提高學生的自控力
在合唱過程中,學生需要遵守合唱的基本規則,比如眼睛要時刻跟隨指揮移動,身體不能亂動,合唱時應跟隨集體唱歌的節奏與速度而不能夠隨意即興發揮等,由此可見,學生進行合唱,不僅能夠提高其集體適應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控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這種自控力也可以進行應用,比如,學生在寫作業時會受到手機、電視等外界環境的誘惑,此時由于學生具有自控能力,就可以抵制外界誘惑,專心學習。合唱規范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能力,這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日后的工作,均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通過合唱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生表演合唱作品時,要求了解歌曲的表達內容、歌詞含義,要追求音樂中的各種美以此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的自豪感,促使學生通過合唱的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塑造健康的人格。合唱中融入素質教育,可達成預定的教育目標,提高中小學學生的綜合素質[2]。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合作意識
中小學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的階段,“以自我為中心”情結嚴重,這和當前越來越多家庭均為獨生子女有一定的聯系。而進行合唱表演能夠很好地處理這一問題,將所有的學生凝聚起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一些合唱團教學實踐的過程,易于發生合唱組織凝聚力問題、個人表現欲望強問題。而進行合唱訓練和實踐后,可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團隊合作,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團隊精神、奉獻精神[3]。
通過個人演唱的方式,能夠明確每名學生在演唱中的不足,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提高整個合唱團表演的效果,充分發揮出個人在合唱中的價值,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不同的方式,如:日常排練、舞臺演出、出外比賽等方式組織活動,可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其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4]。
三、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通過2011年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可見,展現音樂的特點非常必要,以此將相關學科融合起來,更好地完成合唱教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可以幫助教師深層次挖掘音樂教育的價值,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促進各學科的發展,而且能滿足素質教育相關標準,實現多元化教育的目的。中小學教育的過程,加入合唱科目,有利于學生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合唱科目本身所培養音樂技巧,有利于其他學科的綜合學習。在音樂教育中,合唱并非排列隊形后,無章法地進行演唱,而是需要保證合唱的整體效果。要求教師對學生正確發聲、歌唱技巧,以及聽覺能力方面進行指導,使其能通過一系列不同的表現的手法,展現合唱音樂作品內在情感。可從音準、節奏、樂感等方面,對學生合唱技巧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全面掌握音樂知識、演唱技巧等[5]。
第二個方面是合唱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有利于學生進行其他學科的綜合學習。合唱不僅僅能夠提高中小學生的音樂能力以及合唱水平,還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合唱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自控力等綜合素質水平。將合唱所提高的各種思維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去,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通過合唱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創造力提升后,在進行美術科目學習時,可以將這種能力運用在美術創作中,提高學生的美術成績,進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三個方面是合唱構筑學科綜合網絡。將合唱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可構成縱橫交織的教育網絡,如:語文教學活動中,可進行配樂朗讀;美術活動進行中途,可組織情境繪畫;體育活動中建議融入律動;智力開發的過程中,播放適合的音樂實行指導等。主要的目的:將音樂教育實實在在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6]。
四、有利于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有助于音樂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因為中小學生的年齡所致,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尚不完善。為使學生能夠客觀判斷事物的美、丑,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可采用合唱方式,對音樂作品風格、曲式、表現手法等予以分析,以此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表現形式的美及表達情感。如此一來,不但能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能力,而且可使一生保持一顆童心純真地看待事物,發現、挖掘生活中的美。合唱教學活動前,許多中小學生的音樂歌曲基本來源于大眾音樂,電視中的流行樂曲等,其審美偏向平庸化,并且由于中小學生受感染力較強,長期接受這種音樂環境的熏陶,會使其審美能力較為單一。當中小學生參與合唱學習時,可以通過學習《保衛黃河》《祖國頌》《牧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合唱經典歌曲,體會到經典歌曲與大眾流行歌曲藝術內涵的不同,擴大學生的音樂接觸面與接觸深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每個音樂作品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因此應鼓勵學生從音樂作品題材、風格、曲調等方面出發,發現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7]。
結 語
合唱這種易于在中小學開展的音樂形式,讓中小學音樂教育延伸得更廣,從基本音樂知識、技巧,到推動素質教育的多個方面。可以說,合唱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塑造著中小學生的健康品格、團隊精神、學科綜合發展和審美能力,讓知識、文化、素養三位一體,讓音樂教育、審美教育和素質教育更加融通,協調發展。
注釋:
[1]楊薇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性[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01):230.
[2]趙香君.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合唱基礎訓練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18(25):203.
[3]齊 碩.合唱的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J].魅力中國,2017(z1):267.
[4]王志遠.淺談合唱教學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8(01):169—170.
[5]丁 丹.合唱的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好家長,2017:68.
[6]王 麗.合唱對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17(06):119.
[7]吳 艷.合唱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新課程導學,2017(27):28.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