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是一個多因素決定的過程,其中與時代發展要求吻合至關重要。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存在特色不明顯、定位偏高和目標體系繁雜等問題,需要認清其構成要素,實現“素質要求專長性、能力要求應用性和效果要求時效性”有機統一,真正培養“一專多能”的公共藝術文化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026-02
新時代高職院校的發展戰略定位,決定了高職院校內部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處于動態調整過程中,大致經歷了培養“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等不同階段[1]。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目標的演變,決定著高職院校內部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進而影響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現狀剖析
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承擔著音樂表演藝術專業的重要功能,其對人才的要求,既包括較高水平的藝術技能,也要求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當前,對于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認識及設置,仍存在三大主要誤區。
(一)定位仍然偏高
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在重組過程中嘗試融合不同類型高校,不同專業的特長為一體,構建出一種應用型、綜合型的專業。例如,有的學校將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為“培養較高的音樂表演能力,可以承擔起專業文藝單位的音樂表演及研究等工作”[2],這種目標設置明顯脫離了高職院校的實際能力。當前,高職院校嘗試采用“兼容并畜”的方法,努力培養“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與綜合性”,“要體現技能性與藝術性的統一”[3]的人才,但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師資條件及社會需求都對這種綜合性的目標定位提出了挑戰,目標定位過高反而造成所有目標都難以實現。
(二)特色不明顯
特色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時,突出特色是核心要求。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是沿襲著傳統的模式,對人才培養缺少創新性,對未來人才發展目標沒有長遠規劃。對于表演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表演能力是基本能力,更重要的還需要較強的職業能力。
(三)目標體系繁雜
目標體系繁雜,表現在常常不同類型學校的目標要求雜糅在一起,形成一種“大雜燴”的現象。這種目標設置對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及培養方向容易造成混亂,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成體系,不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顯然,目標體系龐雜本身就是對目標定位認識不清,對目標特色提煉不夠的直接表現,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的目標設置需要明確定位,確立目標體系,防范過于繁雜的目標亂象。
二、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成要素
人才培養目標構成要素,是從理論上認識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的依據。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準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和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規范化建設的前提”[4][5]。對于音樂表演藝術專業而言,其人才培養目標的構成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素質要求專長性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是“綜合性”,要求多專多能。但事實證明,“綜合性”的培養目標連專業音樂院校都難以實現,高職院校要實現更無可能。因此,對于目標的素質要求,筆者認為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既不可能設定為單一的專業性人才目標,也不能設定為綜合性的人才目標,而應體現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要求,強調專長性與技能性,培養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
(二)能力要求應用性
應用性是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才培養能力目標的重要要素,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職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能力要求應用性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能直接為社會所使用。實現培養的人才畢業即能就業,就業即能發揮作用。二是能快速適應社會需求。應用性還體現為能適應社會發展,這就要求培養目標設置不能過于單一,要培養藝術通才。
(三)效果要求時效性
時效性要求也是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構成要素。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即時的,要立馬能使用,因此,在人才培養效果上要體現即時性。要盡量縮短學生就業的“過渡期”,培養一種“上手能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這種培養目標要求,關鍵是要讓學生有機會參加實踐鍛煉,有機會接觸社會實際。此外,課程安排也要緊扣實際要求,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課堂學習既要高于實踐操作,但也不能脫離實踐操作,真正做到“在課堂中找理論,在實踐中找答案”的培養效果。
三、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建議
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構成要素,結合當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提出三點建議。
(一)立足內涵質量,突出人才培養目標特色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步入新階段,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已發生了變化,高等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發展價值觀和發展路徑的綜合判斷,是指導各種類型高校發展的總思路。因此,質量是人才培養目標的第一要求,也是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關鍵要素。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來說,其人才培養質量是專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對接外部社會需求的基石。具體來說,必須走差異化發展路子,以培育公共藝術人才為目標,從藝術性、專業性和表演性等特色出發,改革課程設置,以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為抓手,以應用型學科建設和專業實訓實踐平臺搭建為載體,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結構,強化教學管理,全面提升畢業生的質量,改變高職院校等同于純技能培訓的固有形象,以打造“工匠精神”的要求,形成高職院校的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特色。
(二)提升技術技能,培育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
圍繞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總任務,結合專業要求,科學分解并明確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的技術技能型要求,以此作為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對此專業來說,表演是特色所在,也是此專業走差異化發展路子的主攻方向。接地氣、不拘場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藝術的需求,是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的特點,它既區別于高雅藝術,也高于民間的通俗藝術,是兩者的連接體,是介于專業與通俗之間的“中間藝術”。隨著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此類“中間藝術”的市場十分龐大。因此,探索適應市場需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的多樣化音樂藝術展示形式,以形成并發揮其表演方面的優勢與特色,培養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是此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向。
(三)滿足市場需求,培養公共藝術文化人才
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必須緊扣市場對公共藝術文化人才的需求,培養“一專多能”、培養 “專業知識 + 職業技能 + 特長”的應用型公共文藝人才。對市場需求的關注,不僅僅是盡早進行就業教育,更重要的是了解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信息,然后能主動應對這些新變化,動態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也需要了解就業市場,不能閉門造車,通過組織教師對就業市場的調研,從而在課堂上能結合需求進行有效調整,要避免出現課堂所學與實際所用相脫離的現象,在學校階段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認識,在課程組織的安排、在實踐鍛煉的選擇。高職院校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中必須體現就業要素,清晰確定培養人才類型,從源頭上滿足外部市場需求,解決內部就業問題,真正培育社會需要的人才。
注釋:
[1]羅維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1):29—30.
[2]付 聰.高職表演藝術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3(01):99.
[3]李愛平.試論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教育的定位與特色[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6(12):19—22.
[4]劉士祺.淺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特征與構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2):57—59.
[5]伍益中.高職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海, 2014(10):127—128.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