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提琴是當前人們開展藝術演奏的常見西方樂器之一,外觀比較精美,聲音是動聽且美妙的。通過對相關的藝術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得知,小提琴在清朝時期傳入中國,在這之后對音樂創作以及樂器演奏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它成為人們歡迎的樂器之一。同時,民族音樂也對小提琴的藝術發展產生影響,無論是在演奏題材,還是在演奏技巧上都發生著變化,應該對其民族化發展進行分析。所以本文探究實現民族化藝術發展的意義,思考小提琴出現的民族化藝術表現形式。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藝術;民族化;審美情趣;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090-02
小提琴雖然是在西方起源,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成為國內一項常見的樂器,有著獨特的藝術演奏魅力。小提琴在藝術發展中受到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樂的影響,通過民族化發展獲得更好的演奏魅力。要想讓小提琴實現更好的藝術發展就應該堅持民族化的藝術發展方向,通過和中國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對演奏方式進行合理的優化,促使小提琴能實現更高層面的發展,滿足群眾對它提出的藝術需求,從而實現演奏藝術的逐漸鞏固。
一、小提琴演奏藝術民族化的意義
(一)實現小提琴藝術的普及發展
可知小提琴是當前人們開展藝術演奏的西方樂器,所以有著西方文化的內涵,和我國文化有著明顯的差別。它是在清朝時期引入的,雖然引入時間比較晚,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不大。但是隨著民族藝術的創新發展,小提琴在演奏題材以及方式上發生變化,更多的人對小提琴進行藝術探索并逐漸喜歡該樂器[1]。通過實現民族化的小提琴藝術發展,可以推進該項藝術演奏形式的普及發展,讓人們得到更好的藝術享受。 "(二)豐富小提琴的審美情趣
小提琴在傳入中國之后,以獨特的藝術演奏魅力獲得人們的喜愛,同時也在演奏技巧等方面實現創新發展,逐漸向國外藝術審美情趣方向靠攏。通過對其進行民族化的藝術創新發展,通過和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或者是開展創新性的藝術創作,讓小提琴藝術更加體現出中國化的特色,更好貼近人們的藝術生活。如小提琴和傳統文化進行融合之后出現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協奏曲,讓經典曲目和小提琴藝術實現創新融合[2]。這樣不僅能豐富小提琴的演奏方式,也可以賦予它更多的演奏精神和審美情趣,讓小提琴和民族音樂實現更好的融合,豐富人們的藝術生活。
(三)拓展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道路
音樂藝術要想實現更高的發展,應該在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合理繼承的基礎上開展不斷的創新,去尋找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對傳統音樂進行科學的繼承,也需要重視自身的藝術創新,這樣可以提升小提琴的藝術發展能力。小提琴體現出高雅的藝術特色,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繼承,這樣可以促使小提琴實現更高層面的藝術發展。通過讓小提琴實現民族化的藝術發展,不僅促使小提琴實現創新性的發展,也可以打開傳統音樂的發展道路,強化民族音樂藝術的整體競爭以及傳承能力。
二、小提琴藝術民族化分析
(一)演奏題材體現出民族化的發展特色
雖然小提琴的發源地是西方,但是小提琴在藝術發展中也受到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樂的影響,通過民族化發展獲得更好的演奏魅力。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藝術文化,這樣就為小提琴的民族化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利于小提琴實現民族化的藝術發展。小提琴在藝術演奏中受到傳統民間音樂以及戲曲等音樂文化的影響,通過融合的方式實現藝術發展,也就是通過小提琴對傳統音樂曲目進行演奏,這樣能在體現出小提琴演奏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展示傳統音樂的魅力,有著較強的藝術特色。如對《漁歌唱晚》進行小提琴藝術演奏,獲得較好的藝術評價,也通過傳統戲曲元素的融入提升小提琴的藝術發展能力以及活力,有著較強的藝術研究價值。
(二)演奏技巧更加具有民族化
小提琴是以西方音樂文化為特色,但是在演奏技巧上進行民族化發展的藝術思考能對中國獨特的藝術文化進行體現,更好地彰顯出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傳統音樂更加重視中正平和的藝術演奏,這樣可以對藝術空靈感進行更好的體現,展示出其藝術境界。小提琴在藝術演奏中能對傳統音樂所呈現的演奏特色和技巧進行分析以及合理借鑒,這樣可以提升藝術演奏的中國特色[3]。在小提琴演奏中可以在不同的片段應用不同的演奏速度,通過速度變化提升作品演奏的起伏感,在提升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演奏技術水平的提升。
(三)作品風格的民族化
音樂文化是受到歷史發展影響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在演奏方式還是在風格上都有著區別。音樂作品是受到地理環境、民族宗教發展、風俗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體現出鮮明的藝術特色。可以說傳統音樂有著百轉千回的演奏特色,而小提琴更加適合開展抒情音樂的演奏,二者通過融合能實現更好的藝術展示,對傳統音樂的獨特韻味進行展示。如通過小提琴演奏《牧歌》時,通過對節拍以及演奏旋律等元素的創新思考,將中國特色進行充分的體現,更好展現出曲目中的壯美景色。
三、思考與建議
民族音樂對小提琴的藝術發展產生影響,無論是在演奏題材,還是在演奏技巧上都發生變化,這為小提琴在中國實現高度發展打下基礎。而創新是事物實現更好發展的靈魂,通過創新的手段可以讓藝術實現更好的發展,也能通過不同演奏方式對藝術風格進行靈活處理和體現。所以演奏風格是有著多種區別的,在嘗試小提琴民族化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對傳統器樂的演奏方式或者是技巧進行吸收,并在吸收基礎上開展創新,這樣能提升小提琴整體的藝術發展能力。如果是對西方的小提琴演奏方式進行照搬,那么只能實現小提琴的西方化藝術演奏,不能實現民族化的創新發展,所以應該從多個角度對小提琴進行藝術思考。
要想讓小提琴得到民族化發展的保障,關鍵點就是對民族特點進行全面的展示,通過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思考,可以讓更多優秀的音樂文化和小提琴實現融合。以《梁祝》為例,何占豪等人對民族精華進行吸收,同時也對演奏方式進行創新,如通過滑指手法對悲痛情感進行展示,這樣可以讓人們得到更好的情感共鳴,提升整體藝術演奏的效果。同時他們也將倒板等傳統音樂表現方式進行應用,這樣可以讓聽眾得到更好的藝術享受,獲得較高的藝術評價[4]。所以說應該對小提琴進行民族化藝術創新發展的思考,通過合理的方式對演奏方式進行創新,可以給小提琴營造更好的藝術演奏效果,也能體現出曲目的特色魅力。所以在對小提琴進行藝術演奏以及創新傳承的過程中應該將民族音樂進行合理的融合,這樣能強化小提琴的發展魅力。
結 論
隨著民族藝術的創新發展,小提琴在演奏題材以及方式上發生變化,更多的人對小提琴進行藝術探索。通過實現民族化的小提琴藝術發展可以推進該項藝術演奏形式的普及發展,豐富小提琴的審美情趣,也能拓展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道路。所以,在對小提琴進行學習以及藝術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思考如何讓小提琴和民族音樂實現合理的融合,通過創新發展的方式強化其發展能力,促使小提琴實現更好的藝術發展。
注釋:
[1]葉樹雯.小提琴演奏藝術在中國的民族化問題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01):24—25.
[2]劉夢璐.小提琴演奏藝術在中國的民族化問題探究[J].北方音樂,2018,38(20):252—253.
[3]鄭若潔.淺談中國小提琴演奏藝術的民族化[J].黃河之聲,2017(04):124.
[4]劉 楠.小提琴演奏藝術在中國的民族化問題探析[J].音樂生活,2016(10):82—83.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