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作為音樂表演形式之一,在彈奏過程中是對音樂作品的感知。鋼琴的彈奏在保證曲譜的準確性同時,需要做到對音樂作品情感的充分表達。鋼琴家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對音樂的表演沒有情感投入,則實際向聽眾所呈現的彈奏就沒有靈魂與感情,無法激發聽眾的共情。在鋼琴彈奏之前,演奏者應該做充分的準備,對音樂作品做到全面的理解,之后確保在表演中能夠將作品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基于此,本文對鋼琴的演奏進行分析,對其在實際演奏開始之前需要做到的準備工作進行闡述,為作品在演奏中情感的表達奠定扎實的基礎。演奏者沒有在音樂作品中投入情感,那么這個演奏是沒有靈魂的。在鋼琴演奏者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對音樂作品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創作內涵和創作目的做全面的了解,在充分了解音樂作品之后,在演奏中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本文從介紹鋼琴演奏前的準備工作入手,分析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如何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
[關鍵詞]鋼琴;音樂內涵;作品;準備工作;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121-02
音樂的表達是由人的內心所發出,經過情感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內容。鋼琴在彈奏中對音樂作品的表達,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將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表達,所有的情感經過音樂的表達需要與表演者的情感相結合,將自身理解與創作認知融合在作品情感中,向聽眾呈現出有質感的音樂作品,調動出在鋼琴演奏中作品情感的全面表達。
一、鋼琴演奏之前的準備工作概述
(一)做好對音樂作品的樂句劃分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演奏者首先需要做到對樂譜的理解,讀懂樂譜,對樂句做到準確劃分,之后在恰到好處的地方對演奏內容適當停頓,以此促進在演奏中音樂作品自身美感度強化。彈奏者在對音樂作品做到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夠確保自身在鋼琴的彈奏中實現對情感的準確把握,保證在表演中對情感力度的精準呈現[1]。演奏者同樣需要對樂曲在表演中的力度做明確的區分,在不同情感的表演中應該通過不同的力度對其進行闡釋,曲譜中情感激烈的地方應該以較大的反差力度對情緒進行充分表達,在細膩的情感中以平緩的狀態對音樂進行表達,在不同情感的表達中,演奏者需要做到對其內容與自身理解之間關系的有效處理。除此之外,演奏者同樣需要在演奏之前做到對音樂作品實際背景與創作條件以及創作風格等多方面內容的充分了解,之后通過自身理解對其進行分析,以此為作品情感的感知奠定基礎,加深對樂曲中情感所出現的變化感受,在表演效果的呈現質量上更加鮮明。因此鋼琴彈奏表演之前,需要對音樂作品中的樂曲進行劃分處理,強化表演者本人對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夠更好地實現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精準表達。
(二)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
鋼琴彈奏在表演中的任務不同,則對音樂作品所產生的感知以及所使用的表達方式各有所不同,因為對演奏者而言,在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中,自身所體會到的情感有所不同,因此實際表演內容會有所差別。鋼琴演奏者感知到音樂作品中的情感之后,可以通過自身彈奏技巧的良好運用,與自身理解相結合,在演奏中將音樂作品所涵蓋的情感全面升華,以此促進對演奏質量的提升。一旦在鋼琴中,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了解較為表面,對作品的情感理解不透徹,缺少更多的深入性掌握,則在演奏者的二次創作中,可能會導致實際所呈現的內容與原作品情感相脫離。為實現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演奏者應該促進自身音樂能力的提升,強化音樂演奏技巧,加強對音樂中符號的更好理解。
(三)日常練習中有意識地提升對作品情感的理解
為保證演奏者在鋼琴彈奏中能夠將音樂作品呈現出最優化狀態,需要日常不斷訓練。在音樂作品的情感把握中處理演奏者自身應具備專業演奏能力,同時,強化對情感的理解,最終實現高質量彈奏作品。鋼琴表演者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反復理解,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深入探究之后通過與自身演奏技巧結合,實現對音樂情感的充分表達[2]。因此,在日常的演奏訓練中,鋼琴演奏者應該多加訓練自我能力,在過程中注重對情感的感受與理解,與情感結合實現練習效果的不斷提升,對作品創作者所賦予的內涵進行深刻理解,促進自身演奏技能的強化。
二、鋼琴演奏中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方法
(一)利用樂曲旋律表達情感
音樂作品在表演中,通過旋律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表達是最為直接的途徑。通過音樂在表演中的旋律急緩對情感的變化進行呈現。首先,演奏者需要對旋律在表演中的不同特征做到基本了解,之后對旋律在鋼琴彈奏中的表現方式進行選擇,確保可以將樂曲中的情感充分表達。其次,在演奏者結合旋律與情感的同時,通過兩者內容的融合對音樂作品進行完美的演奏。最后,演奏者通過旋律的表達能夠實現對音樂中核心情感的全面升華,使得聽眾能夠對樂曲中所蘊含的旋律與整體情感做到充分體現。
(二)通過演奏時的手指按鍵表達情感
鋼琴彈奏的過程中需要演奏者做到對手指演奏方式的精準與科學化處理,保證在琴鍵的按壓與接觸中力度與角度的合理控制,通過細節實現對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的良好處理。鋼琴演奏者為實現在演奏中對手指力度的敏捷控制,需要加強對手指的訓練,提高在演奏中的靈敏度,同時還要促進演奏者在表演中自身對突發狀況的隨機應變能力[3]。鋼琴演奏者同時應該強化自身手感的提升,在與琴鍵接觸的同時,對按鍵的力度進行更好的感受,通過與手指在琴鍵的接觸中力度的適當控制實現對情感的更好表達。
(三)協調自身情感和作品情感
音樂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將其情感充分融合,由此在音樂作品的誕生初期便會有情感包含在其中,鋼琴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情感是以對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做到基本了解,同時與自身彈奏的情感相融合,鋼琴演奏者在情感的理解與表達中,需要做到自我情感和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的適當調整。鋼琴在演奏中所賦予的情感太過激烈,則彈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無法實現對音樂作品本身所蘊含情感的精準表達,最終所呈現出的音樂效果沒有了美感。此外,一旦演奏者在演奏中受作品影響無法將自身情感融入,則作品呈現的內容就沒有了靈魂的支撐。為此鋼琴演奏者作品的彈奏過程中,需要做到對自身情感的良好控制,確保在整體的演奏過程中自身情感能夠一直處于平穩狀態,對自身在作品理解中所產生的情感以及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情感進行恰當的處理,保證在演奏中實際的彈奏質量,同時促進鋼琴效果的更好提升[4]。
(四)演奏過程中充分使用觸鍵方法
在演奏中對鋼琴的觸摸與按壓并非是單一進行,有時需要連續按多個鍵。為此在鋼琴的演奏中需要實現對觸鍵方法的靈活運用。首先,非連奏。在該方法使用中,手指所運用的力量較大,需要對其支撐力做出較為嚴格的要求,觸鍵過程中需要指尖與三個手指關節保持穩定,無論是在下鍵或起鍵等過程中需要實現快速有力,同時手腕的部分應該盡量保持自然,避免過于僵硬按鍵不流暢。其次,連奏。連奏在表演中所呈現出的歌唱性十分明顯,兩音之間在彈奏中的過渡性應該盡量自然,以舒緩柔和的狀態實現對音符彈奏的圓潤連貫性。在下鍵時速度要慢,手臂發力以橫向為主,避免在力度發出時以垂直狀態,同時對手肘整個部位的移動應該盡量保持其平穩程度。再者,斷奏。不同音符在彈奏中會有間歇性的存在,音與音在彈奏中需要做到對休止的良好把控,琴弦在發聲中十分短促。此外,在手指的運動中,關節的運作會對琴音產生直接的影響。觸鍵面積較小則在彈奏中的琴音會有尖促的情況,觸鍵面積過大則琴音呈現的效果低啞。
(五)唱歌式的演奏方式
歌唱性作為音樂表演的本質內容。在鋼琴演奏中技術是支撐,同時需要手指的演唱,則通過歌唱的形式對鋼琴的演奏進行感受,鋼琴在演奏中的本質是通過按鍵將其發出與歌唱相類似的聲音,演奏者需要通過自我情緒的感受,在腦海中形成音樂感知,通過內心的感覺,對旋律做到精準的把握,之后通過對音高的基本了解,對音準的正確表達以及對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感知,通過情緒的建立能夠使得大腦與雙手同步作用,實現對內心情感的充分表達,向聽眾呈現優美的樂曲,使得聽眾能夠對其中的情感做到全面的感知[5]。
(六)提高演奏者文化素養
所有作品在創作中所包含的知識豐富多樣,為實現對作品的完美表演,對自我情感的充分表達,需要對音樂作品中的內涵有所了解,已對其實際創作目的的了解為基礎,通過對創作背景的熟悉,以此感受其中的核心價值,對作品的彈奏做到詮釋。通過對音樂理論的學習,強化自身知識的了解,能夠更加深入地對自我思維進行了解,此外還須促進自身在音樂情感的感知中審美水平的提升,以此實現對樂曲在彈奏中的充分感知。此外,演奏者藝術修養同樣十分重要。鋼琴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文化的體現載體,為實現樂曲表演的優美性,首先需要做到對自身文化意識的充分強化。同時需要提高對樂曲的內涵感知,強化對樂曲結構的感知,對演奏的技巧做到合理選擇,最終實現對自我演奏效果的更好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鋼琴的演奏過程中,表演者為強化對作品內容的更好呈現,首先應該保證自身彈奏水平與演奏技巧的能力過關。此外,需要對作品在演奏之前進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作品的感情基調,把握作品的核心內容,通過與自身理解相結合,在演奏過程中經過對作品的二次創作,使得自身情感與作品精神充分融合,提高作品在表演中觀眾的共鳴,以此保證鋼琴彈奏效果與表演質量。
注釋:
[1]郭玉菊.論鋼琴演奏中對作品情感的表達[J].黃河之聲,2019(05):31.
[2]溫詩敏.論鋼琴演奏中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J].戲劇之家,2019(06):66.
[3]任紅軍,張笑嘉.論鋼琴演奏中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J].黃河之聲,2018(16):15.
[4]廖心童.論鋼琴演奏中對作品情感的表達[J].大眾文藝,2018(14):116.
[5]王藝涵.試論鋼琴演奏的審美情感[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1998(02):111—116.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