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情感的體驗,音樂能夠促進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本文選取多首法語歌曲作為實例,從法語語音、法語詞匯、法語動詞的時態和語式、法國文化四個方面具體分析將歌曲應用于法語教學的必要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歌曲;法語教學;記憶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7-0164-03
如今,在外語教學中,傳統的以老師、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現代外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合理利用教科書,還應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使學生從不同渠道接觸、學習外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語音、詞匯、語法等單純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學習該語言所蘊含的文化。音樂文化能反映出一個時期、一個年代的文化潮流,還能充分表現出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特定環境和歷史條件下人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某一個民族或地域的歷史文明[1]。“香頌”,是法語單詞“chanson”的音譯,已成為法語歌曲的代名詞,這個諧音詞充滿著法蘭西式的浪漫氣息。每年3月在法語活動節期間舉行的法語歌曲大賽(Concours de la chanson francophone)是中國法語圈的一項傳統活動。音樂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法語歌曲作為一種有效手段,應被廣泛用于法語教學中,使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法語的世界,享受法語與音樂碰撞出的優美火花,提高對法語學習的熱情。
一、將歌曲應用于法語教學的必要性
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音樂對處于大腦邊緣系統中心的海馬結構的刺激,能使乙酞膽堿這類神經遞質分泌增多,這種化學物質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為記憶創造良好的生理機制[2]。音樂可以刺激大腦,使有關記憶的分子有規律地增長,以幫助記憶。語言學習主要是邏輯記憶,學生在學習法語的過程中,記憶方式單一,記得慢忘得快,記憶效率太低。但歌曲結合知識與趣味,將單調的語言知識融入到有趣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中。在法語教學中應用歌曲,學生可以通過情感的體驗,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
把歌曲與音樂帶進大學外語課堂教學是極富時代特征的教學創意,并經過教學實驗證明,聽歌學英文對增強學生語言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有明顯促進作用[3]。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法語教學中應用歌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法語的積極性。
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每學年的第三學期即實踐周期間,我們針對英語系二年級二外法語的學生開設“法語歌曲競賽”課程。通過賞析和演唱法語歌曲,學生能夠在不斷模仿和背記歌詞的基礎上,糾正語音語調,擴充詞匯,加深語法印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聽力,增強學生的語感;使學生感受歌曲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補充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歌曲競賽中體驗自己取得的成就,激發起更大的法語學習熱情。
二、結合實例分析歌曲在法語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歌曲在法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歌曲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須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根據學生的程度和教學目標選擇難易適中的歌曲,所選擇的歌曲發音應清晰、歌詞不宜包含過多的俚語和晦澀的單詞。
(一)通過歌曲強化法語讀音規則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無論學習哪種語言,都是從語音開始[4]。標準的語音始終是我國外語教學的重難點,而法語音素中,有一些發音位置獨特,與漢語拼音發音和英語因素的發音區別較大,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遇到困難。在傳統語音教學階段,教師一般先講授每個音素對應的讀音規則,再給出例詞,讓學生跟著模仿,然后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再反復練習。雖然這是一種有用的教學方法,但教師一遍遍地帶讀后會越來越疲憊,學生也會感到枯燥,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語音階段可以增加一些篇幅短小、單詞重復率高的法語歌曲,加強學生對語音規則的記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元音[~]時,可以穿插兒歌《Sur le pont dAvignon》:Sur le pont dAvignon,on y danse,on y danse,sur le pont dAvignon, on y danse,tous en rond.在這首歌曲中,不斷重復著元音[~],可讓學生記住字母組合on發[~]。此外,歌詞中danse和en這兩個單詞中的字母組合an、en發元音[ɑ~],初學者容易把這兩個鼻化元音混淆起來,而這首歌可幫助學生辨別這兩個元音。最后,通過這首歌曲,學生還可以鞏固[y](sur)、[u](tous)和[](Avignon)這三個音素。
法語歌曲一般都強調韻腳,又如《au claire de la lune》:Au clair de la lune,mon ami Pierrot,prête-moi ta plume,pour écrire un mot.Ma chandelle est morte,je nai plus de feu.Ouvre-moi ta porte,pour lamour de Dieu.學唱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找出兩小節中的韻腳[y]-[o]和[]-[],使學生迅速記住字母u和字母組合eu的讀音,并學會區別字母o在單詞中的兩種不同發音[o]和[],也加強字母組合au、ai、oi、an、ou的讀音。所以說,通過尋找特定音素的歌曲來鞏固法語語音是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通過歌曲記憶法語單詞和句型,擴充法語詞匯
傳統外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背記單詞的意思和用法,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如果將歌曲運用到詞匯教學中,可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唱法語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歌曲旋律,更容易掌握歌曲中反復出現的那些單詞和句型,比學生機械背誦更有效率。比如,學生往往記不牢sappeler直陳式現在時的變位,教師可引入經典歌曲《Je mappelle Hélène》:Hélène,je mappelle Hélène,je suis une fille, comme les autres. Je voudrais trouver lamour, simplement trouver lamour.副歌部分不斷重復je mappelle Hélène這句歌詞,潛移默化中,je mappelle...這個句型會在學生腦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這首歌里出現了幾個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名詞:amour(愛情)、joie(快樂)、peine(悲痛)、vie(生活)、rêve(夢),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學生能夠快速記住這些拼寫讀音都相對簡單的單詞。
又如法國電影《蝴蝶》片尾曲《Le papillon》,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合唱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
- Pourquoi les poules pondent desufs ?
- Pour que lesufs fassent des poules.
- Pourquoi les amoureux sembrassent ?
- Cest pour que les pigeons roucoulent.
- Pourquoi les jolies fleurs se fanent ?
- Parce que a fait partie du charme.
Pourquoi(為什么)、cest pour que(是為了)、parce que(因為)反復出現在歌詞中,學生便可迅速掌握這三個單詞句型的意思和用法。這首歌的另一特點是動物的名詞較多:poule(母雞)、pigeon(鴿子)、loup(狼)、agneau(小羊)、lièvre(野兔)、tortue(烏龜)、sauterelle(蟋蟀)、libellule(蜻蜓)。在學習完常見的動物詞匯后,教師可以運用這首歌曲來擴充學生的詞匯,對學生來說更加生動有趣。
再如,教師可引入歌曲《Savez-vous planter des choux?》幫助學生記憶手、腳、鼻子、頭等簡單的身體部位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進一步補充其他與人體相關的詞匯,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通過歌曲辨別法語動詞時態和語式
法語中動詞的時態和語式的用法最繁雜,而且幾乎每個句子都有動詞,都涉及時態和語式的用法讓人捉摸不定[5]。因為法語動詞在不同時態、不同語式、不同人稱中有各種變位,比漢語和英語復雜得多,所以動詞變位通常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不僅難以記憶,而且分辨不清每個時態的用法。比如,學生常常把未完成過去時和復合過去時混淆起來,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這兩個過去時態的區別,教師可借用《Lamour est un soleil》,這首歌第一小節的歌詞如下:
Je " " "ma fenêtre,
Pour laisser entrer le soleil,
Pendant que tu " " ",
points fermés.
Je " " "du café noir,
Pour voir si je ne " " "pas,
Je ne " " "pas y croire,
Y croire encore une fois.
教師可先把歌詞中的動詞變位刪掉;為降低難度,教師給出打亂順序的動詞不定式(dormir, faire, ouvrir, rêver, vouloir),讓學生邊聽邊填缺失的歌詞,并判斷所填時態為復合過去時或未完成過去時;歌詞補充完整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時態最基本的區別在于填復合過去時的動詞(ouvrir,faire)為過去一次性發生并完成的動作,而填未完成過去時的動詞(dormir, rêver, vouloir)為過去持續性、重復性、習慣性的動作或是對過去狀態的描述。
每首法語歌曲幾乎都包含一種以上的動詞時態或語式,如:直陳式現在時→《La vie en rose》;直陳式簡單將來時→《Octobre》;直陳式各種時態→《Tendrement》;條件式現在時→《Ce train qui sen va》;虛擬式現在時→《Mon cadeau》,《Le papillon》;命令式現在時→《Parlez-moi damour》。因此,通過歌曲學習和辨別動詞的時態和語式比教師單純講授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生動形象。
(四)通過歌曲感受法國文化
歌曲內容的多元化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民俗風情、歷史、政治等,學唱歌曲的過程也是感受文化的過程。教師應在課前搜索歌曲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歌手信息,然后在課上向學生介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演唱時更好地詮釋歌手的情感。經典韻味歌曲《Les Champs-Elysées》在法國是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教師在引入這首歌時,可先向學生介紹香榭麗舍大道的發展歷史、環境布局以及相關的節日活動;再播放MV,讓學生跟著Joe Dassin的歌聲邊學唱邊感受香榭麗舍大街多樣的風情;欣賞完歌曲后,教師可再介紹歌詞中的星形廣場、協和廣場以及巴黎其他的名勝古跡。
恰逢重要節日時,教師可做專題介紹背景文化知識,選擇相關的法語歌曲讓學生感受法國的節日氣氛。如圣誕節前后,讓學生欣賞法國人必聽的4首歌曲:
《Il est né le divin enfant》
《Vive le vent》
《Petit Papa Nol》
《Nol sans toi》
音樂能跨越國界。隨著某些歌星或電影的流行,一些中文歌曲都相繼出現法語版本,如《旅行的意義》→《Pourquoi tu pars en voyage》,《因為愛情》→《A force daimer》,《夜空中最亮的星》→《Dans le ciel les étoiles》,《小幸運》→《Ma petite fortune》,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可更快背記法語歌詞,用法語唱出來的感覺也更美妙,并且可以提高中法文翻譯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將法語歌曲應用在法語課堂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語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以歌曲來輔助法語教學,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法語歌曲,使其在課堂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并在音樂中享受學習法語的樂趣,感受法語和法國文化的魅力。
注釋:
[1]董煥玲.跨文化交際中的中外音樂交流[J].中國音樂,2007(04):238—240.
[2]何曉兵.音樂與智力[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147.
[3]鄧昌勇.英語歌曲與大學外語教學[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150.
[4]李學莎.遷移理論在德語教學中的應用[J].探索者,2011(06):71.
[5]汪昌寧.解析法語時態和語式使用的幾點疑難[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5(06):51—54.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