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活動中,音樂表演是主要的內容,也是音樂創作和欣賞的中介,能夠在比較不同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對音樂內涵進行認識和欣賞以及鑒別,將不同表演流派和表現技巧以及演奏風格展現出來,使觀眾能夠對音樂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表演者若想呈現一場完善的演出,只依靠音樂作品和表演能力以及舞臺表現還不行,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心理素質,從而達到音樂表演效果,并提升舞臺表現力。
[關鍵詞]音樂心理;表演者;舞臺表現;影響
[中圖分類號]J60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4-0008-02
舞臺表演就是借助舞臺動作或者歌唱等,將藝術作品情感和內容進行表達的重要形式,給人以藝術美感和情感共鳴。因此,表演者既要有舞臺表現力,又要有音樂心理,使表演者能夠完美地詮釋藝術作品,從而使舞臺表演技能技巧得以提高,有效地實現預期目標。
一、音樂心理概述
音樂心理,就是音樂表演者在舞臺上表演時的心理狀態,其前提是文化素質,基礎是心理素質,在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相互作用中漸漸地成熟和發展,舞臺表演狀態直接受其影響。即音樂表演者若想增強自身的表演技能技巧,必須具備健康的音樂心理、藝術敏感性、高超演技、獨到領悟力以及良好駕馭感,如此,才能夠創造出廣闊的表現空間,完善地詮釋創作者的內在精神和意圖。同時,以此為基礎,第二次進行創作,深化原作品境界。舞臺表演者若欠缺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就會很大程度地降低作品生命力和表現力,很難引起觀眾情感共鳴,致使表演者失去表演信心和勇氣,產生怯場的現象。因此,積極地培養健康的音樂心理,無論對舞臺作品和觀眾,還是舞臺表演者,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表演者舞臺表現受音樂心理的影響
音樂表演者在技藝的展示上,舞臺就是先決條件,對于音樂表演者至關重要。舞臺表演者通常剛剛登上舞臺時,面對臺下的廣大觀眾,心里很難平靜,由于心理因素對表演者的影響,頭腦發蒙、思維紊亂、心跳加快以及手心出汗等相關現
象都會出現,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音樂表演者的發揮[1]。從心理角度講,大腦反應反射就是人的行為活動,通常是身體內部和外界信息刺激而導致各種反應出現。從音樂領域看,舞臺表演者心理反應主要有偏離常態反應和過激反應,以及常態反應,常態反應也就是舞臺音樂表演者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音樂表演者的心理狀態如果能夠達到常態反應,就能夠與舞臺環境相適應。無論對于廣大觀眾,還是音樂作品,都能夠正常地進行對話,將表演者自身良好的表演技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而使表演者演出成功率有效地提升。
(一)音樂心理影響表演者的舞臺表現
針對表演者的舞臺表現而言,音樂心理具有一定的影響。通過心理學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個體心理變化會影響個體行為,而外界信息和身體內部刺激對個體心理狀態也有一定的影響。
綜合起來,舞臺表演者音樂心理狀態主要有三類:其一,常態反應,就是音樂心理處在穩定和正常的狀態,控制肢體自如和心跳平穩等就是生理表現,情緒穩定沒有異常就是心理表現;其二,過激反應,就是表演過程中,由于外界應激源的刺激,有音樂心理產生,該種音樂心理是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現出來的,心理層面就是恐懼和興奮等情緒的反應,而生理層面,就是流汗和心跳加速以及發抖等身體反應;其三,偏離常態的反應,該反應是應激與常態之間的音樂心理狀態。
(二)音樂心理影響表演者舞臺表演的兩面性
音樂心理無論對表演者的音樂前途,還是表演質量,都有直接的影響,若表演者的音樂心理不成熟,即便牢記了表演內容,掌握了純熟的音樂技巧,表演還是很難順利地完成,小事件和意外都會導致表演者音樂心理的變化,致使表演者狀態和情緒受到影響,表演者很難在表演上集中注意力。分析和研究影響的層面,舞臺表演者表演受音樂心理影響具有兩面性。[2]其一,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針對舞臺上表演者的表演,該音樂心理具有正面影響,能夠使表演者在表演上集中注意力,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會輕易地被外界因素干擾,表演者能夠將自己情緒充分地調動起來,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使觀眾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音樂表演對心靈震撼的獨特魅力。其二,強大的不成熟音樂心理,對舞臺表演者的表演具有負面的影響,在表演者表演的過程中,外界因素很容易對其進行干擾,舞臺環境比較復雜,許多不確定因素都存在,表演者一旦被其影響,就會產生心理波動,音樂表演上精力很難集中,表演者這時很難調動自己的情緒,無法向觀眾傳遞情感,導致表演者的表演有聲無神,甚至忘記表演內容,致使表演中斷。
三、成熟音樂心理培養的策略
(一)注重音樂心理成長
表演者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音樂心理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響,若想表演者在表演中保持常態,必須具備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從而使表演者正常或者超常的發揮。針對音樂心理狀態而言,并非一成不變,既可以調整,又可以改變,只要不斷地進行努力,逐漸地進行訓練和培養,就能夠達到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很多著名音樂表演者最初在舞臺上進行表演時,都會有緊張情緒,但是,自身不斷地進行努力,培養成熟健康的音樂心理,緊張的情緒狀態漸漸地克服了。所以,表演者不但要正確地認識音樂心理的重要性,也要認識到音樂心理的成長,經過訓練和培養,是可以漸漸形成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的。自身音樂心理若達不到強大成熟,應該尋找科學方法,在表演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身音樂心理。
(二)做好上舞臺以前的準備
表演者上舞臺以前,必須熟悉演出內容,只有熟記演出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夠明確各個表演階段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不會慌亂。有些音樂表演者具有多年的表演經驗,正式上舞臺以前,都會將準備工作充分地做好,即便是之前已經演唱和演奏過許多次的歌曲和曲目,表演以前也要認真地進行練習,尋找和把握旋律后的感情和情緒。提前熟悉表演內容和對表演環境都屬于準備工作,表演者必須熟悉舞臺布局,打破舞臺陌生感[3]。通過心理學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到,人對環境比較熟悉,不但情緒會很穩定,也更有安全感。所以,對于彩排工作,表演者應該積極地參加,既要熟悉舞臺,又要建立與合作者默契的關系。
(三)加強舞臺實踐
培養表演者的音樂心理,是一項長期且系統的工程。從神經系統學講,是中樞神經系統對身體的各部門器官進行支配和調控,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不斷調節,能夠使身體內外的平衡穩定得以保證。音樂表演者在舞臺上也會遇到一些未知情況,身心內外部穩定平衡的狀態會被打破,很大程度地刺激了表演者,導致表演者出現心理波動。例如,表演現場燈光和聲音等會導致表演者無法正常地發揮。表演者若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適應外界對身體內部環境的刺激,大腦主動接納各種未知因素,積極地培養健康的音樂心理,在舞臺上,表演者才能夠控制自身的心理波動,更好地適應舞臺環境,從而使演出技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四)提高表演技巧和音樂技巧
無論是表演技巧水平,還是音樂技巧水平,都會對自身音樂心理產生影響,而音樂心理對表演者充分發揮表演技巧和音樂技巧也有一定的影響。在舞臺上,表演者若想發揮穩定,在臺下的時候就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和音樂技巧,若想胸有成竹,必須具備良好的基礎,從而使自己穩定的音樂心理得以有效地增加。
(五)加強舞臺調控能力
舞臺上隨機應變的調控能力,是音樂表演者必須具備的因素,表演者在舞臺上,各種因素都會出現,如果欠缺良好的舞臺調控能力,就很難具有出色的表演。所以,舞臺上的應變調節能力和良好的調控能力,表演者都應該具備,應該善于對觀眾的心理和環境進行分析,將環境變化和觀眾表情作為依據,對自身表演進
行恰當的調整,從而使自身最佳的表演技能充分地發揮出來。[4]針對舞臺上出現的突發場面,表演者必須冷靜地對待,應該具備敏銳的感知力,對不同事物盡快感知,及時緩解緊張心情,科學地掌握表演的節奏,從而使自身的舞臺表現境界進一步地形成。
(六)表演經驗的有效積累
培養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因此,表演者應該做好長期奮斗的心理準備。表演者欠缺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就應該多鍛煉,既要多上臺,又要多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表演經驗。應該不斷地發現和完善表演上的欠缺。積累表演經驗,致使自身身體內部和外部的環境,能夠與外界各種刺激條件相適應,大腦逐漸地接納起初排斥和陌生的因素和環境,這些因素不會再刺激大腦,不再產生不穩定的心理反應,即習慣成自然。表演者不但要積極地積累直接表演經驗,還要不斷地與前輩交流,積累間接經驗,聽取前輩的表演經驗后,豐富自身表演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表演者既要重視心理成長,又要有效地提高表演技巧和音樂技巧,上臺以前,必須要將準備工作做好,不斷地積累表演經驗,調整好演出的心理狀態,從而培養強大成熟的音樂心理。
注釋:
[1]李"晶.音樂心理對表演者舞臺表現的影響研究[J].黃河之聲,2018(10):20—21.
[2]戈麗芳.音樂心理對表演者舞臺表現的影響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24):228—229.
[3]劉云松.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J].知音勵志,2017(04):109.
[4]高翎雁.淺析音樂表演專業舞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6,36(23):13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