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發展史上,肖邦對鋼琴領域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浪漫主義時期達到了最高成就。肖邦的音樂既有濃郁的波蘭民族風格,又有高貴的詩人氣質,他是歷史上最有獨創性的音樂家之一,他還使許多特性樂曲得以確立發展。本文就肖邦練習曲的創作特點與《升c小調練習曲》的音樂分析來闡釋其音樂表現特征,通過對《升c小調練習曲》演奏技巧的研究,來更深層次了解肖邦在練習曲中所施展的鋼琴獨特魅力和藝術性等特點,更深入理解和體會其練習曲的表現內涵。
[關鍵詞]肖邦;練習曲;演奏技巧;內涵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4-0122-02
肖邦的練習曲對于學習鋼琴演奏的人來說十分熟悉,它是學習階段測驗的載體,在鋼琴比賽中常常被選為演奏曲目。肖邦的每一首練習曲都有一個音樂形象,都貫穿著一個思想、一種感情,都具有鮮明的個性。肖邦以細微的節奏變化來打動人,在演奏過程中用心體會他的理想性、幻想性、戲劇性的內涵是至關重要的。
一、肖邦練習曲的特點
鋼琴練習曲在鋼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早期的鋼琴練習曲是為了訓練鋼琴彈奏中的各種技術而創作的。浪漫主義時期,肖邦首創了一系列新型的練習曲,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它強調情趣性、音樂性,被稱為“音樂會練習曲”,成為練習曲中的登峰造極之作,并使之活躍在音樂會的舞臺上。從那以后,人們把練習曲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單純的演奏技術的練習曲,另一類就是以肖邦練習曲為例的音樂會練習曲。 肖邦是音樂會練習曲的創始人。他的練習曲,是在強化手指練習和演奏技術的基礎上,改變了過去練習曲本來的意義和內容,將技巧性與藝術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包含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動人心弦的詩情畫意,把單純的技巧練習曲創造成真正的藝術體裁,成為音樂會演出的保留曲目。
肖邦練習曲原本是沒有標題的,但是練習曲中的藝術形象較鮮明、情感的表達十分明朗,使人們心中都會產生一個相對統一和固定的認知和感受,所以又可以說他的每首作品都具有標題性。在廣泛流傳的過程中,有人給其中一些特點突出的樂曲加上了標題,如“黑鍵練習曲”“革命練習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肖邦鋼琴練習曲共分兩集,《作品第10號》和《作品第25號》,每集十二首,此外還有未編號的《三首新練習曲》,這些都是鋼琴藝術庫中的珍寶。本文主要分析《作品10號》中的第4首《升c小調練習曲》。
二、《升c小調練習曲》音樂分析
肖邦的這首《升c小調練習曲》體現了浪漫主義鋼琴技巧在演奏練習曲中追求較快速度的風格,是極精湛的雙手快速跑動的練習曲,與肖邦其他以細膩柔婉見長的樂曲相比,屬于特別“男性化”的一類作品,其音樂的進行給人以激動、奮進的感覺[1]。
(一)音樂結構
《升c小調練習曲》是一首再現三部性的曲式結構,有較長的尾聲。呈示段(第1~16小節)是8+8兩句類的平行非方整樂段;和聲收攏性終止在主調升c小調的主和弦上,屬于呈示型陳述類型。中段(第17~50小節)運用呈示段的主題材料,核心音調不停頓的展開、推進與過渡,屬于引申型陳述類型。再現段(第51~70小節)變化重復再現了呈示段,是8+12兩句類的非方整性樂段。第71~82小節是尾聲,形成樂曲最終的高潮。
(二)創作特點
《升c小調練習曲》在肖邦鋼琴作品中被譽為“小革命練習曲”,急速飛馳的十六分音符頻繁地交替出現在左右手的不同音區和不同調性間,時而明亮,時而陰沉。
從樂曲第一樂段可以看出肖邦的旋律表現出變奏發展、旋律中聲樂性和器樂性的相融合,以及旋律線中具有宣敘調和朗誦調的成分等,而這些共同之處在練習曲的創作過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肖邦最擅長的是對旋律的變奏改寫,他通過給同一個旋律配以不同的調性和聲,或者對旋律進行華麗的裝飾、復雜的加花來豐富音樂。雖然由于練習曲具有特殊的創作目的性,一般不宜進行復雜的變奏。但是在肖邦手中,旋律和基本動機沒有流于單純機械的反復,而是在行進中不斷產生新鮮感,給聽者以不一樣的感受。
肖邦對每一個旋律、每一個經過句在最恰當的音區上的選擇,表現出他對鋼琴各音區的色彩與展現手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點也體現在音區的并置、結合與和弦音的安排上[2]。肖邦之前的作曲家們并不常用減七和弦的和聲語匯,但在肖邦的作品中隨處可見,肖邦經常用這一手法在不同的地方表現不同意圖。盡管如此,肖邦的和聲進行基本上還是繼承了古典音樂和聲序列手法。從中段可以看出,進入新調之前是一連串減七的使用,在轉到新調之前,肖邦也使用很常見的轉調模式:屬七和弦到六級和弦或等音調轉換,以及屬七和弦到減七和弦等。
《升c小調練習曲》的規定速度較快,作品標注是Presto,急板,并且在作品的開端標有con fuoco,意思是用十分熱情的演奏。以肖邦為代表,這種對速度火熱的追求反映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家對個性化的熱衷、對自由的追逐和不愿受約束的傾向。鋼琴練習曲雖然只占肖邦的整個創作作品中較小的比例,但它充分地體現了肖邦在創作上個性化的浪漫主義特征和風格獨特的藝術特點。
三、鋼琴演奏技巧
《升c小調練習曲》在創作手法上,手指技術具有綜合性,我們在彈奏時不僅要注意右手半音階的跑動,而且也要加強左手半音階的技術應用;在左右手大指訓練方面應有意識地關注彈奏黑鍵的方法,盡量做到使其自然;演奏過程中還須留心左右的大跨度分解和弦以及較遠距離跳進和大跳的掌握;雙手快速度均勻觸鍵的技巧也是訓練過程中的重點。
(一)半音階的技術處理
半音階是連續的音階級進進行,演奏時速度快了會使人感覺音樂失去平衡,所以演奏過程中應注意強拍和重音的位置。如果半音階較長且音符較密,則可以稍微加重每拍第一個音的力度。在音樂表情的處理上,力度應隨著半音階的走向逐漸變化,除了有特殊要求的表情記號時,半音階的演奏應小幅度地漸變,形成音樂過渡中的情緒推進。
半音階作為隱伏旋律的應用在肖邦作品中十分常見。樂譜第75~78小節中左手和右手的旋律都是隱伏的半音階形式,右手同左手一樣都是下行進行,而且樂譜中半音階開始每拍的第一個音也標注了重音記號,表明了此時樂曲的律動性和情緒。樂譜第75~78小節中每拍的尾音是升c小調的屬音并有保持的作用,演奏時都用左手的小指,對于小指的控制要求較高,演奏時既不能因為太快而“吃”音,也不能比每拍的第一個音強。彈奏時用“扇形”彈法較合適,即以大指為軸,其他手指類拋物線自然下落。
(二)大指彈奏黑鍵時的訓練
作品中密集音型的快速彈奏、連續擴展位置分解和弦的彈奏、減七和弦不斷地轉位分解彈奏,必然導致手指在黑鍵和白鍵之間穿行,對手指的控鍵能力要求極高。尤其是左手拇指要準確地在黑鍵上快速跑動,這也是作品中左手最難的技術所在。經過該曲練習,可以大大提高左手的技巧。不協和的和聲導致音響的尖銳、宏觀上密集音型與開放音型的對比、微觀上級進音程與大跳音程的交替,所有的這些變化都是難以預料的,而要在快速演奏的過程中把這種難以預料到的變化彈得流暢、不出破綻,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要在練習過程中特別注意,每彈完一個音符,手掌和手指就要迅速擺成彈下一個和弦的把位,不能隨意放松,使得每一個和弦都是有備而彈。樂譜中基本上每拍的頭一個音都標注了重音記號,而大指要彈的也是每拍的第一個音,這樣在練習和演奏時把握好大指所彈音的位置,速度快了之后就能較方便地連貫演奏。作品中需要情緒變化的地方雖有明顯的標記,但也可根據旋律走向改變力度,使其情緒對比更加明顯,突出音樂的戲劇性。
(三)開放位置的分解和弦以及遠距離大跳的訓練
在作品呈示段和再現段出現跨度大于八度的分解和弦(浪漫派的技巧特征),同時各個聲部都有隱伏旋律在流動,在音響上與前后都是級進音型的音流形成大收大放的對比。[3]由于音與音之間的跨度很大,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練習時要把速度慢下來并彈奏準確。對于這種跨度大的地方,練習時首先要運用小臂來帶動手指,其次手腕要根據音的走向自然靈活地轉動,然后注意跨度最大的兩個音要作為跳音去彈,這樣才能夠提前做好彈奏下一個音的準備,使彈奏更加準確自如。除了技術練習之外,突出音樂的旋律性也很重要。從樂譜中可以看出大跨度開放性分解和弦的七音形成單獨的一個聲部,雖然它們不在強拍和重音位置,但也需要適當凸顯其旋律性。
結"語
《肖邦練習曲》是他新風格的藝術升華與凝練,它的節奏是以固定節拍或形式穩定的拍子為基礎的,他的思維是在繼承古典樂派均衡的基礎上的一種個性化表現,其節奏比古典樂派的作曲家精細許多,尤其是在傳統旋律式的節奏感覺上充實了鋼琴演奏的運動方向性,因而也使肖邦的鋼琴藝術具有了與眾不同的價值。肖邦積極挖掘在練習曲技術訓練中所能承載的藝術功能,通過使用極富個性的創作手法、靈活多變的節奏和觸鍵等力圖達到在鋼琴練習曲中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肖邦在練習曲中竭盡所能地挖掘鋼琴的藝術表現力,不拘泥于前人的套路。他的音樂構思新鮮即興,超越了他的前輩,展露了鋼琴練習曲中最詩意的境界。肖邦用嚴謹的技術來表達內心的音樂靈感,與傳統練習曲相比,肖邦成功地將練習曲這一體裁的技巧訓練功能與藝術表現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正是他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
注釋:
[1]趙冬梅.肖邦練習曲(作品10)的技術課題研究及其與肖邦其他鋼琴文獻技術課題的對應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2.
[2]馬"磊.論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D].河北大學,2004.
[3]同[1].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