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7年 1 月至 2018 年 1月期間,某院手術室收治的 100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50 例患者分別采用手術前護理、 手術中護理、 手術后護理以及手術后隨訪的舒適護理措施,對照組50例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均明顯提高,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降低,P <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工作,能夠顯著提高滿意度,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手術室;滿意度
手術室作為實施手術操作,搶救患者的場所,手術都會對患者產生強烈的應激和情緒反應,反應過激的患者可能影響手術療效,甚至出現術后并發癥。隨著護理理念的提高,人們提出了舒適護理,它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1]。圍繞手術的特定時期應用舒適護理,可使手術成功進一步提高率,取得良好療效,自 2012 年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患者及醫生問卷調查,滿意率達 98% 以上,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某院手術室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6~76歲,平均年齡(48.5±9.1)歲。其中44例為普外科手術,32例為骨科手術,20例為婦科手術。手術時間為50~140 min,平均(168.8±29.3)min。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舒適護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種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gt;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系統化的舒適護理模式。具體步驟如下:
1.2.1術中舒適護理
首先患者生理方面的舒適護理。術前應將手術室溫濕度調節好,室溫控制在 20 ℃ ~25 ℃ ;濕度50% 左右。由前一天訪視的護士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床號、手術通知單,以及手術安排表,確認無誤后,準備手術,可針對不同的患者特點,加以個性化護理。注意對患者保溫,所有操作應盡可能保持穩、輕、準,盡可能避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患者如果在術前用藥之后,出現口唇干燥等不適現象,護士應用含水棉簽不斷濕潤其口唇以緩解其不適感;患者如果術前咽喉不適,護士應囑托其盡量避免吞咽,注意哈氣;導尿管的插入時間應在硬膜外麻后和全麻誘導期起效之后;每當采取一項措施或進行下一步操作之前,護士都應耐心地對患者進行解釋以獲取其理解配合。協助患者擺放合適體位[3],在對體位起維持作用的頭架、 臂撐上襯墊,以防止血管和神經受壓,減輕患者不適感。仰臥患者雙臂伸展需與身體的夾角以65-75度為宜,并用綿綿墊于雙臂,以防液體大量輸入引起患者不適。細節干預:避免身體不必要的暴露,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醫護人員間的交流聲音應盡量壓低,并避免交流與患者疾病相關的內容。為減輕患者因手術體位造成的不適,護士應在患者身體受壓部位安貼安普帖,以防止形成壓瘡,同時把全部用于維持體位的頭架、臂撐等固定都加襯,保證雙上肢外展不大于 90°;為防止患者臂叢神經損傷和大量輸入液體后出現不適現象,應將患者的雙臂墊蓋包裹海綿墊;患者截石位時兩腿的分開角度應在 100°~110°,下肢的各支撐點都應墊有軟棉墊;巡回護士每隔半小時適當按摩患者下肢,以減輕患者下肢沉重感與血液循環障礙,增加其舒適感。
在手術過程中護士應盡量滿足患者需求,適當撫觸患者,如輕握雙手等,使其心理舒適度增加;護士告知患者手術進展狀況,使其心理上感覺到手術在順利進行,以此給予其安慰和鼓勵;患者如果出現害怕、恐懼等情感,護士應當采用握手等方式安撫患者,消除其心理顧慮。
1.2.3術后舒適護理
術畢,對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及消毒液需用溫鹽水擦拭干凈,協助患者穿好衣物,注意保暖,將患者送回病房的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辯護情況,妥善放置部分置引流管患者的引流袋,保持引流管的通常。待患者回到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將手術順利完成的情況告知患者家屬,使其積極面對治療。多尿袋下垂而導致尿道口拉傷。
1.2.4手術之后回訪
手術之后第2 天,通過回訪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觀察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并鼓勵患者根據病情盡量早期進行活動和功能鍛煉恢復。
1.3 觀察指標
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臨床工作的滿意度,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比較。
2結果
所有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后,能明顯改善生理、 心理等方面,隨訪術后滿意度達99.0%。
3 討論
近年來,公眾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對醫療護理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舒適護理在心理、 生活、 社會等方面可使患者達到最愉快狀態,是一種具有創造性、 個性化、 整體的有效護理模式,可使術中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臨床護理質量提高,順利度過手術期[4]。舒適的護理服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要求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發自內心地替患者考慮。首先,在和患者交流和溝通時,醫務人員要保持耐心和細心,以確保其處于輕松和愉悅的狀態。其次,舒適護理是一套整體和全面的護理方法,不僅可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還可以降低手術并發癥出現的幾率從而提高整個醫療服務的水平[5]在手術室運用舒適護理,是國際化護理發展的需要[6],從心理上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創造良好的手術條件。隨著患者的不同使手術室的護理系統化、 具體化[7],可加強護患間的情感交流,改善護患關系,增進患者、家屬的滿意程度,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護士應熟練舒適護理的溝通技巧及相關理論,還應有輕柔嫻熟的操作,專業的業務能力,避免粗糙和反復的操作。
4小結
總之,“以人為本” 的舒適護理理念應用于手術室中,搞好護患關系,使術前的緊張情緒有效的減輕或消除,舒適度、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強,使患者以最佳心態配合治療,充分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而且舒適護理服務非常簡便、易行和便于掌握,且臨床效果好,故值得臨床使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軍艷 . 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 [J]. 現代護理,2017,2(6):85.
[2]張雅蓮.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7,47(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