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醫院2018年的藥品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為臨床加強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2018年1 -12月院內收集的130例ADR報告進行統計分析。結果:130例ADR,46-60歲患者ADR發生率最高(42例,32.31%);靜脈注射ADR發生率最高(81例,56.25%);抗菌藥與中成藥比重最大,分別占24.03%和16.23%;發生ADR涉及的系統中皮膚及附件占比最大(60例,36.59%);我院ADR中合并用藥居多,新的、嚴重的ADR較少,醫護人員上報ADR積極性不強。結論:我院ADR同近年來我國各地ADR報告基本一致,但須加強ADR宣傳工作,提高醫護人員上報ADR積極性,減少合并用藥,重點監測新的、嚴重的ADR。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用藥分析;合理用藥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1]。ADR是藥品的固有屬性,只要是藥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只要使用藥品,就有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本文通過對我院2018年收集的ADR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ADR發生的特點及原因,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國家ADR監測系統,以報告表檢索欄,時間類型為“國家中心接收時間”為字段,檢索并導出我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上報的ADR。
1.2 方法
匯總所有患者的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報告類型、藥品通用名稱、給藥途徑、不良反應名稱等信息,并在Excel中做統計分析。
2.結果
. 性別、年齡分布
2.2給藥途徑、藥品種類分布
ADR主要發生于靜脈注射和口服給藥。其中,靜脈注射占56.25%;口服劑型為38.89%(詳見表2)。2018年度收集到的130例不良反應中,懷疑藥品154種,發生ADR的藥品種類前三名的分別是抗菌藥物、中成藥和化療藥(詳見表2)。
2.4 合并用藥、報告類型及報告人職業分析
3.討論
3.1 我院ADR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群,與男女比例無關
據報道,ADR發生率與年齡有關,與男女性別關系不大,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本年度收集的不良反應中發現:男女比例約為1:1.5,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中老年組發生率較高,因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逐漸減慢,肝腎功能減退,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服用的藥物品種多,人數也多,再加上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差[2]。因此,老年人用藥要特別謹慎,應引起醫護人員重視,加強監護。
本年度只收集到4例兒童ADR,有3例是使用抗菌藥物注射時發生的過敏反應,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各系統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臟對藥物的解毒作用及腎臟對藥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藥酶系統發育系統尚未完全,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易致過敏等反應[3],此外,從我院兒科用藥的結構與數據來看,兒科2018年抗菌藥物使用率90%,抗菌藥物使用數量龐大,固易發生抗生素類注射劑型的ADR。因此,兒童及新生兒用藥應嚴格按照治療指南、方案和藥品說明書,并重點監護抗生素的使用。我院收集到的7例化療藥的不良反應均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反應,且我院腫瘤科病人多,使用化療藥基數大,因此,對腫瘤科病人,醫務人員應做到化療前了解化療用藥方案以及每種化療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局部靜脈反應的發生和不慎藥液滲出引起并發癥,化療過程中及時監護病人的生理情況。
在收集的130例ADR中,最多的是皮膚及附件損害,占36.59%。這與皮膚累及的ADR臨床癥狀較為明顯,易于觀察和發現。由于發現的及時,能及時采取措施,停藥或藥物治療,使藥物初期的ADR得以控制,減少了嚴重ADR的發生。其次是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占25.61%,很多藥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消化道反應,可直接由藥物刺激引起,也可由于藥物對消化道粘膜修補增生抑制引起。本次收集到的嚴重不良反應有9例,其中有6例是化療藥,導致了嚴重的骨髓抑制反應。復方骨肽注射液和甲巰咪唑發生了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注射骨肽引起了過敏性休克,甲巰咪唑引起了肝功能損害,阿托伐他汀引起了肝昏迷,這些藥應引起各臨床各科室加以重視。
本年度報告ADR職業分析發現,藥師占58.46%,醫生占32.31%,護士占9.23%,護士作為ADR的第一發現者,應該占比最大,反應我院護士上報ADR積極性不強,此外,醫生的占比也不高,應加強我院護士和醫生收集ADR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 為了更全面反映我院ADR發生實際情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希望各臨床科室醫護工作人員積極發現并收集上報ADR。臨床藥師將每季度收集的ADR進行分析與匯總,以《藥訊》的形式分發至各臨床科室。在我院用藥人群上應多關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抗菌藥和中成藥的注射劑型,減少合并用藥,重點監測新的、嚴重的ADR,加強ADR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董雅楠.152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6):2452-2453.
[2]龍麗萍,周于祿,陽國平.309例老年人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9,6(01):26-30.
[3]黃艷,杜小換.我院241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14):131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