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腦卒中患者恢復期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對肢體功能障礙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腦卒中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臨床資料,篩選180例隨機均分為2組。對照組9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90例患者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對比分析臨床護理效果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價。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行走功能評分(FAC)、關節活動評分(AROM)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中醫康復護理用于腦卒中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積極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增加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腦卒中;中醫康復護理;肢體功能障礙;恢復期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后往往會發生認知障、語言、吞咽、感覺以及運動等功能障礙后遺癥,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不利于預后身心健康。對于腦卒中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采用藥物、理療、康復訓練和針灸等都是較為理想的有效治療手段。本文給予90例伴有肢體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中醫康復護理,探討其臨床護理效果和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整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篩選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存在明顯的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且為首次發病;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精神認知障礙患者以及病情不穩定患者,入組前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研究。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90例)中男56例、女34例,年齡50-78(61.25±4.65)歲,腦梗死48例、腦出血42例;觀察組(90例)中男55例、女35例,年齡49-79(62.01±4.58)歲,腦梗死47例、腦出血43例。以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項目征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恢復期間給予常規腦卒中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基礎護理上采用中醫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包括:
(1)情志護理:中醫學認為患者情志不及或過強可導致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功能不調,從而誘發疾病或影響疾病康復,因此護理人員需及時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對不良情志加以干預,主動講解良好的情緒對疾病治療的促進作用,通過暗示、順情等方法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積極樂觀面對治療。(2)穴位艾灸、敷貼:根據患者肢體功能障礙部位和程度,合理選擇內關穴、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曲池等穴位實施艾灸,上下肢穴位分別艾灸20min左右,再采用穴位藥膏敷貼,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3)中藥熏蒸:辯證實施中藥熏蒸治療,患者氣虛血瘀用補陽還五湯,加減用藥;痰熱腑實用星萎承氣湯;陰虛風動用鎮肝熄風湯;風痰上亢用天麻鉤藤飲加減,以紗布包裹藥物放于熏蒸機,溫度40-43°C,患者體溫36.5-37.5°C,每次熏蒸20min左右,1次/d。
1.3 觀察指標[1]
護理干預前后采用NIHSS量表、FAC量表、AROM量表分別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行走功能和關節活動情況,NIHSS評分越低情況越佳,FAC、AROM評分越高情況越佳。收集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價,即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x2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相關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5.28±1.54)分,對照組(9.52±1.7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311、p=0.000);觀察組FAC、AROM評分分別為(9.35±1.83)分、(21.65±2.46)分,對照組分別(6.30±1.32)分、(14.58±2.65)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2.824、p=0.000;t=18.550、p=0.000)。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滿意38例,較滿意37例,不滿意15例,滿意度83.33%(75/90);觀察組中滿意45例,較滿意43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97.78%(88/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07、p=0.000)。
3 討論
腦卒中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重,患者數量不斷增多,雖然現代醫療技術已極大地提高了腦卒中搶救成功率,但治療后患者往往會出現語言、肢體等多方面功能障礙,甚至引起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患者及其家庭都承受著巨大壓力[2]。康復護理是促進腦卒中患者各項機體功能改善的有效辦法之一。有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中樞神經系統雖遭到破壞,但其結構與功能仍具有一定代償性,且具有自然恢復能力。恢復期間給予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大腦皮質功能構成刺激,可預防肢體攣縮,從而重組并改善肢體功能。中醫康復護理中采用穴位艾灸、敷貼以及中藥熏洗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功效,穴位艾灸通過局部作用正向刺激患者肢體功能,中藥敷貼和熏洗滲透皮膚還能積極改善神經傳導功能,對缺損的神經加以修復。配合情志護理,關注患者內心情感,可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保障護理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中醫康復護理干預下,腦卒中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神經、行走、關節等功能都得到顯著改善,護理滿意度也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腦卒中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采用中醫康復護理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預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徐臻, 夏進. 中醫康復護理在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2):139-140.
[2]唐靖. 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7, 34(1):50-52.
通訊作者:姓名:余國輝1、性別"男2、出生年月(具體到月份)1982.01,3、民族 漢4、籍貫(需具體到市/縣)武漢市蔡甸區5、學歷 本科6、職稱 中級7、職務 中醫康復科住院總醫師8、研究方向"中醫及康復9、單位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院10、郵寄地址"武漢市漢陽區墨水湖路53號武漢市漢陽醫院中醫康復科12、郵箱"14380114@qq.com13、郵編430050,14、單位級別 三級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