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隨著全球經濟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審美鑒賞水平也逐步提升,同樣也影響著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現代流行音樂文化作為一種大眾化文化形態,商業化也催化了現代流行音樂發展特征的變化,使其與現代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讓我國流行音樂發展與社會歷史發展交相呼應。但實際上,我國流行音樂發展逐漸陷入困境,本文分析了現階段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時代困境,淺述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多元化發展具體表現,并提出了幾點有效性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流行音樂;發展困境;突破;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2-0136-02
流行音樂于20世紀初傳入西方,經過百年發展歷程后逐漸成為雅俗共賞的音樂欣賞形式,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流行音樂的發展逐漸陷入困境,隨著大量日韓歐美等類型音樂的融合,使得人們對于流行本質的探究與認知產生混亂,導致學生造成聽眾意識形態領域內始終處于文化沖突。因此,對于現代流行音樂時代所走入的時代困境,務必要加強引導,突破發展瓶頸,對現代流行樂加以規范與引導,讓人們逐漸形成正確且積極的文化價值取向。
一、我國流行音樂發展時代困境分析
流行音樂最早起源于19世紀20年代的西方,主要有爵士樂、索爾音樂、搖滾樂等。其風格多樣,具有通俗性、大眾性、時尚型、新奇性、娛樂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參與性、即興性、傳播科技性等特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流行文化。現如今,流行音樂已經成為大眾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我國流行音樂不僅包含了濃郁的中國風,還與中西方古典元素、戲曲元素等進行了深入融合,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產生了越發重要的影響。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特征越發明顯,我國流行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也逐漸受到影響。如今,歐美流行音樂、日本動漫音樂、韓國K-POP流行音樂的融合發展,對我國青少年的音樂審美帶來了極大沖擊,導致很多心智尚未健全的青少年,對流行音樂的本質產生疑問與誤解,導致認知上的混亂。部分青少年沒有重視音樂的底蘊及文化內涵,聽音樂只注重音樂的曲調等外部因素,而沒有注意音樂歌詞等能體現出音樂文化內涵的元素,導致許多傳遞錯誤價值觀、人生觀的音樂成為青少年最喜愛的音樂,對于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而我國許多音樂作品也沒有發揮出弘揚積極思想觀念的作用,在借鑒國外流行音樂的同時,沒有與我國文化及社會環境進行深入的融合,這也就導致了我國部分流行音樂作品存在認知混亂的問題。與此同時,這種認知混亂也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沖突,如果不加以管控,便會導致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狀況持續走低。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流行音樂發展逐漸陷入困境,務必對此提高重視,并從具體實踐中逐步恢復其文化價值導向作用。
二、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多元化表現
(一)音樂創作的多元化
隨著流行音樂的逐步發展,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導向功能也日漸突出,逐漸吸引了更多音樂創作人的加入,也催生了各種多元化音樂作品的出現,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創作主體多元化,傳統流行音樂創作主體多以港臺等音樂人為主,而21世紀的流行音樂創作隊伍更具多元化,其中即包括專業性較強的學院派作曲家,也有業余音樂創作愛好者,使得流行音樂作品數量顯著增多。另一方面,創作風格多元化,即包括弘揚主流價值觀的紅色音樂作品,也包含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中國風式音樂作品,還有一些作品融入國際化流行因素,例如藍調、爵士、hip-hop等,讓當代中國流行音樂創作呈現多元化面貌。[1]
(二)音樂表演的多元化
基于音樂創作多元化基礎,我國流行音樂表演形式也得到了豐富,更傾向于多樣化發展趨勢,傳統“一人一話筒”或歌伴舞的音樂表演形式逐漸被淘汰,舞臺表現風格越發變化多樣,主要得益于舞臺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采用全息幻影成像技術,為觀眾帶來更為震撼的觀賞體驗。與此同時,各類選秀節目的發展,也為不同的音樂表演方式提供更為寬廣的舞臺,不僅為臺下觀眾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舞臺表演,也為當代音樂表演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表演形式,讓觀眾能夠從音樂表演多元化中,深化音樂欣賞與感知,使得我國流行音樂逐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三)音樂傳播的多元化
由于優秀的音樂作品與音樂創作人的不斷涌現,就必須為其提供更多更為廣泛的展示與傳播平臺,才能讓觀眾欣賞到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但傳統的流行音樂傳播渠道過于單一,多以磁帶和唱片為主,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升級與發展,不僅拓寬了音樂表演渠道,也為更多音樂作品提供了多元化表演舞臺,讓觀眾逐漸通過收音機、磁帶、MP3、網絡視聽等方式,讓聽眾可以享受到親臨現場的音樂體驗。此外,例如全民K歌等專業類網站的盛行發展,也促進了傳統音樂傳播形式的轉變,讓我國流行音樂更接地氣,逐步成為最深得人心的親民音樂形式之一。
(四)音樂批評的多元化
對于傳統音樂批評形式而言,主要為專家或相關學者對部分現象的探討與看法,而這也為日后音樂批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當前流行音樂批評形式主要為:學院派批評、媒體批評與大眾批評,學院派批評——其主體多為高等院校從事音樂素養研究理論的專業學者,批評態度較為溫和,能夠對音樂文化傳播起到有效指導作用;媒體批評——基于大眾審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批評意見廣泛傳播與擴散,與學院派批評相比,具有較低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大眾批評——其主體相當復雜多樣,人人都可以成為評價者。可見,三種音樂批評類型各具特色,也為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
三、我國流行音樂走出發展困境的突破路徑
(一)加強政府的引導工作
在上述分析研究中發現,如今流行音樂正逐步走入困境,為了避免事態惡化,促進我國現代流行音樂的可持續性發展,首先就需要加強政府引導。一方面,由于繁榮精神文化發展,讓音樂藝術表演貼合人們的實際生活,本就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音樂文化作為豐富社會文化發展的關鍵,應當成為政府關注與引導的關鍵文化事業,引導流行音樂豐富人們的精神內涵。另一方面,要想突破我國流行音樂走出發展困境,務必有政府介入,但這并非限制其自由發展,而是對其進行一種規范與引導,使其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與精神發展需求。
(二)規范媒體的宣傳推廣
基于政府對流行音樂發展的引導,還應該逐步規范媒體的宣傳與推廣,利用文化交流溝通的便捷性,逐步豐富人們的音樂文化生活,對于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流行音樂作品予以提醒與改正,強化對現代流行音樂的推廣與傳播途徑,為人們提取能夠豐富人們精神世界,記憶提倡幸福生活理念的音樂作品,凈化流行音樂市場,讓受眾群眾認識到音樂作品的本真。因此,要求現代流行音樂作品應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向人們傳遞積極健康的文化精神意境。與此同時,由于流行音樂的廣泛推廣與擴散,對于現代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塑造,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為了幫助人們建造健康愉悅的精神世界,就必須對能夠傳遞正能量的流行音樂進行保護。[3]
(三)提升文化內涵
基于流行音樂自身特性,我國流行音樂比傳統音樂有更為廣泛的傳播發展空間,且受眾群體數量更多。而且,由于我國流行音樂深受歐美、日韓流行音樂的影響,導致與傳統音樂模式與格調迥異,逐漸形成了全新風格,不論是音樂類型、伴奏樂器、音樂元素融合等方面,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都更為多元化。在此情況下,必須提升其文化內涵,為新價值標準與文化軟實力提供更為豐富的發展理念,使其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競爭發展下穩定發展。由此可見,只有提升當代流行音樂作品的文化內涵,才能夠實現對主流價值觀的宣傳與引導。
(四)基礎音樂教育的影響作用
音樂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音樂素養有直接的影響,我國目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雖然在向素質教育的方向轉型,但音樂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對青少年音樂素養培養的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這也就導致了青少年對于音樂作品的審美水平仍然偏低。為了實現我國流行音樂走出發展困境的突破,不僅需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工作,規范媒體的宣傳推廣,提升音樂作品的文化內涵,還應該利用基礎音樂教育的影響作用,深入研究流行音樂的理論知識。因此,高校務必注重基礎音樂教育,但同時也應該著重篩除流行音樂文化中的負面因素,為學生呈現健康且積極的基礎音樂教育,對基礎音樂教育進行合理規定,將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樂傳遞給青少年群體,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對流行音樂文化的傳播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廣泛藝術形式存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發展與進步,由于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響,其表現形式與內涵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因此,為了能夠讓我國流行音樂更具廣泛性,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就必須重視恢復流行音樂的原生意義,并注入更為多元化的精神元素,使其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面對我國現代流行音樂發展走入困境的問題,就必須通過加強政府的引導工作、規范媒體的宣傳推廣、音樂批評的介入、提升文化內涵等方式,讓流行音樂的未來發展更加光明。
注釋:
[1]殷玉環.中國大陸戶外流行音樂節發展現狀分析[J].音樂傳播,2015(03):55—66.
[2]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方法[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04):50—54.
[3]王思琦.中國當代社會文化環境對流行音樂發展特點形成的影響[J].音樂研究,2001(04):11—1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