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藥學的作用。方法:選擇2016年8月-2017年9月來我院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干預形式進行分析,甲組給予常規性干預,乙組則給予藥學干預,干預后對效果分析。結果: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依從率進行分析,乙組和甲組的依從人數人別是95例和75例,依從率為95%和75%,乙組的依從率高于甲組,"對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發生幾率分析,乙組的不合理用藥幾率低于甲組。結論:藥學有效的干預能保證抗菌藥物的有序應用,用藥穩定性比較好,能降低差錯的發生幾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抗菌藥物;藥學應用;效果分析
在臨床研究中抗菌藥物的有效應用是關鍵,抗菌藥物有殺菌和抑制病菌的作用,被廣泛應用在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中,能保證身體健康。抗菌藥物作為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藥物,在醫療實踐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不合理應用的現象,導致耐藥性提升。因此在臨床研究中要做好用藥分析工作,結合實際要求進行。藥學干預的優勢明顯,為了分析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藥學的作用,選擇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干預形式進行分析,甲組給予常規性干預,乙組則給予藥學干預,干預后對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干預形式進行分析,甲組給予常規性干預,乙組則給予藥學干預,干預后對效果分析。兩組分別是100例患者,甲組中男女比例為2:1,年齡區間在18-46歲,平均年齡(30.6±0.2)歲。乙組男女比例為3:2,年齡區間在15-59歲,平均年齡(42.5±0.1)歲,兩組患者資料分析后差異不明顯(pgt;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患者給予常規性干預形式,做好藥物劑量管理,定期進行檢查。乙組則給予的是藥學干預形式,如下:
(1)完善現有管理制度
在臨床研究中需要做好用藥指導工作,結合當前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和實際要求等可知,制定合適有效的模式,將制度落實,提升可行性。
(2)給予臨床指導
在整個應用過程中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首先對醫師進行綜合性的培訓,掌握動力學的特點,結合不良反應和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指導。此外在抗菌藥物后續應用中要做好藥物使用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工作,將藥學管理方式落實到實處,了解常見的病菌以及細菌耐藥性等。
(3)進行藥物分級管理
藥物分級管理也是重點,結合各個部門的要求可知,在整個利用過程中要了解藥物使用等級,結合特殊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抗菌藥物后續應用階段要具備藥敏支持。
1.3評價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依從率以及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發生幾率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x2計算,當Plt;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依從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依從率進行分析,乙組和甲組的依從人數人別是95例和75例,依從率為95%和75%,乙組的依從率高于甲組,對比后差異明顯
2.2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幾率
對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發生幾率分析,乙組和甲組出現不合理更換藥品、聯合用藥不合理、藥物選擇不當分別是4例和7例,乙組的發生幾率為4%。甲組的發生幾率為7%,乙組的優勢明顯。
3 討論
抗菌藥物的合理化應用是個綜合性的過程,結合實際要求可知,在整個實施階段如何做好控制和管理是重點,根據現有管理要求可知,在整個管控階段需要做好整體管理工作,提升可行性。近些年來臨床研究中存在藥物硬要不合理的現象,包括:氟喹諾酮類、青霉素類等抗菌藥等,結合病原菌對耐藥性和實際情況等可知,如何做好用藥指導是關鍵。在后續分析過程中要了解具體類型,明確制度要求。結合抗菌藥物濫用情況和其他現象等可知,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進行藥學指導,提升可行性。
抗菌藥物的有效應用是關鍵,在實施過程中要做好組織管理工作,結合管理部門的實際要求和義務等可知,在各級檢查階段需要明確藥事管理的注意事項。根據現有管理要求可知,以藥學模式作為主導,在整個調控過程中需要成立專業性管理按時,組織部門給予指導。干預措施的有序應用要符合要求,在不斷完善的階段要了解指南,結合非限制使用概況客戶,要暫停或淘汰臨床使用效果差或出現廣泛耐藥的品種。
在當前用藥管理中,醫院現有的管理體系有重要的作用,結合已有的信息系統可知,如何實現合理化應用成為重點,通過手術可知,做好各項檢查工作符合要求,結合給藥劑量和現狀等可知,需要進行統計管控,提升可行性。以決策化管理為前提,從效率評估和質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做好指導工作。藥學技術人員在藥物后續應用過程中采用有效的藥學干預形式能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在新醫改環境下,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需要做好具體調整工作,提升可行性。根據現有管理現狀和要求等可知,藥物的有效應用,能更好的治愈感染,降低發生幾率。結合現有控制類型和實際要求等可知,在后續控制管理中需要相互配合,合理制定用藥方案,醫院藥劑科分批次進行管理,提升整體管理的可行性。如果存在管理不到位或者異常等現象,勢必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要明確具體控制管理要求,保證有效性,實現有序管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依從率進行分析,乙組和甲組依從率為95%和75%,乙組的依從率高于甲組。對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發生幾率分析,乙組的發生幾率為4%。甲組的發生幾率為7%,乙組的優勢明顯。說明在臨床研究中合理應用藥學指導是關鍵,需要做好用藥分析工作。
綜上所述,藥學干預方式對于基層醫院不合理用藥的現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醫改背景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曉東,王欽波,張文雅.藥學干預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7,14(03):546-548".
[2]王彥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干預中循證藥學的應用意義評價[J].中國處方藥,2017,15(06):50-51".
[3]王軍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與臨床藥學干預意義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