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是位于脖子中間的一個酷似蝴蝶的器官,是掌管著甲狀腺激素分泌的“人體發動機”。這些年來,甲亢、甲減等甲狀腺疾病日漸困擾國人,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不過,甲狀腺癌屬于一種相對“懶惰”的腫瘤,俗稱“懶癌”,意思是它的發生發展比較緩慢,生存率相對較高。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于文斌,為我們說說甲狀腺癌的相關知識。
甲狀腺癌女性高發
問題:據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甲狀腺癌幾乎席卷全國。這是否說明它的發病率在呈上升趨勢?
于文斌:根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最近兩年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基本是以30%的速度在上升,增幅排名第一。但這并非是說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多了,而是跟體檢的普及有很大關系。以前,甲狀腺體檢基本靠用手觸摸來查,很難發現比較小的腫物。現在甲狀腺超聲檢查的普及,迅速提升了甲狀腺癌的檢出率。
甲狀腺癌在年輕人中多見,中位發病年齡為30多歲。國外的統計顯示,20~30歲年齡段,排在甲狀腺癌檢出率的第一位。一般來說,45歲以上的甲狀腺癌患者面臨的風險比較大,需要緊急治療。
問題:甲狀腺癌有沒有明確的高危因素?
于文斌: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兩個,第一是性別。數據顯示,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排在腫瘤整體發病率的第四位,男性約為第十位;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6倍,可能與雌激素有關。第二是放射線。有研究表明,如果兒童期曾做過放射性治療,之后又出現了甲狀腺結節,就一定要高度重視,定期隨訪,防止惡變。但需要注意的是,電視、手機、電腦等物品的輻射量相對較低,大家不必過于擔憂。
問題:我們知道,碘跟甲狀腺的健康息息相關,常吃碘含量高的海產品,會不會誘發甲狀腺腫瘤呢?
于文斌:目前為止,含碘豐富的食物跟甲狀腺癌到底有什么關系,醫學界還沒有定論,也沒有確切的研究支持。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講,食物中碘的含量也實在太少了,完全達不到能誘發腫瘤的劑量。
問題:甲狀腺癌有哪些典型的早期癥狀,需要大家警惕,診斷標準又是什么?
于文斌:甲狀腺癌基本沒有特別典型的早期癥狀,要想早期發現,還是需要定期體檢。但甲狀腺結節患者在隨訪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變化:腫物突然增大,頸部淋巴結腫大,出現腫瘤壓迫癥狀(如侵犯氣管、食管和神經)時,一定要重點檢查甲狀腺結節的性質。
甲狀腺癌的診斷標準,一是觸診,摸到腫物質地比較硬、邊界不清楚、活動度較低、淋巴結腫大等,都是惡性特征;二是甲狀腺超聲檢查,出現鈣化,血流、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等,也要考慮惡性的可能,準確率可達90%;三是甲狀腺穿刺,從腫物里取組織做病理檢查。一般來說,穿刺檢查準確度最高,但存在一定風險。只要超聲診斷比較明確,就不建議穿刺。至于CT、核磁共振等檢查,都有嚴格的指征(如腫物比較大、侵犯周圍組織、出現淋巴結轉移等),通常不作為常規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