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甚至出現佝僂病,所以,家長一般都會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但是你知道嗎?維生素D有國際單位(IU)和微克(μg)兩種計量單位,不同營養劑都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如果超量攝入可能導致寶寶中毒。那么什么是維生素D中毒呢?一般都有哪些表現?
目前認為:血清25(OH)Dgt;250nmol/L為維生素D過量,而gt;375nmol/L則可診斷為維生素D中毒。同時血鈣升高,大于3mmol/L。
維生素D中毒多見于:1)佝僂病治療過程中;2)誤服;3)濫用維生素D。
維生素D中毒的表現
一般表現不特殊,常見的是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煩躁、口渴、多飲多尿、便秘腹瀉、乏力、肌張力減低等。嚴重時可出現血壓升高、心動過緩、頭痛、嗜睡等。急性中毒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及驚厥。
完善血液檢查:通常出現血清25(OH)D增高、高鈣血癥、尿鈣增高,部分長期尿鈣增高者可出現腎臟髓質鈣化。
維生素D補充多少合適?
既然維生素D中毒這么可怕,補充多少合適呢?這里再次向大家告知維生素常規補充劑量:
1)孕母:需進食富含鈣磷食物,妊娠后期為秋冬季者,建議補充維生素D 400-1000U/d;
2)嬰幼兒:生后2周補充VD400U/d至2歲;若每日配方奶500ml以上,可補充維生素D 200U/d;納奶充足再加上夏季戶外活動1-2h/d,則可不補充維生素D;
3)早產、低體重、雙胎等嬰幼兒:建議生后補充維生素D 800-1000U/d,3個月后改為400U/d;
4)其他:腹瀉病、肝膽疾病、慢性腎臟病,以及口服利福平、異煙肼(抗結核藥)、抗癲癇藥物者,也會有維生素D缺乏,需適當補充。
長期臨床經驗正式,補充維生素D 400U/d是安全劑量。
誤區2:年輕人不會患慢性腎炎
正解:腎炎的發生和年齡沒有絕對的關系
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說,怎么這么年輕會得這種?。咳绻仡櫜∈?,可能許多人在一開始患上慢性腎炎時的年紀非常輕,由于很多人一檢查就到了尿毒癥期,無法明確知道到底何時患上慢性腎炎這個疾病的,因此也沒有非常準確的統計資料提示我們慢性腎炎的具體發病年齡段。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腎炎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而大多數病人發病年齡非常輕,從發病到發展成尿毒癥,如果不治療可能只要幾年到十幾年。
經常被忽視的易患腎炎人群
家族里面有腎臟病、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的一類人。這個事情不用我過多的說,很多疾病都能在家族病史上找到一定的線索,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天不足”。
長期服用各種抗生素、止痛藥或者某些具有腎毒性的中醫及西醫藥物的人。此類藥物的服用會給腎臟細胞及組織造成損害,時間一長就會引發腎臟炎癥。建議這些人服用藥物的時候要遵醫囑,減少腎毒性藥物的攝入。
曾有過急性腎炎、急性腎衰竭病史的人。這個大家容易理解,即便是急性的腎臟類疾病,它們終究是對你的腎炎造成過傷害。我也建議有這樣病史的人,要主動去定期復查一下,以免疾病發生。
工作壓力較大,經常加班加點,從事大量勞動的人。很多慢性腎炎患者都有這方面的經歷,這也是大眾經常聽到的腎炎發病原因。為了身體的健康,有些事情大家做好就可以,要學會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