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養老金照這么花下去,沒等80后退休就會花光。”這是最近一份社科院報告的預警。
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下稱《報告》),《報告》預測,未來30年中國制度贍養率翻倍,到2028年,當期結余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余的可能性。
《報告》還預警,2019年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則會高達16個。今年1月16日,人社部負責人就曾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但東北等部分省份已面臨收不抵支的困境。
隨著老齡化壓力巨大,大部分省份贍養率進一步提升,未來養老金收支形勢恐惡化。雖然從全國來看,結余資金仍呈逐年增多之勢,但是各省之間極其不平衡。今年提出減稅降費以后,某些省份承擔的養老保險工作壓力非常大,有些更有“坐吃山空”之虞。針對社科院預警,我們必須作出系統性思考,作好制度性安排。
在老齡化、減稅降費、經濟下行等多重壓力之下,該怎樣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一、擴大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基數。一方面利用今年社保降費的契機,將當前未參保的中小企業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進來,擴大覆蓋面;另一方面鼓勵參保者多繳多得,坐實費基。為此,還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制度,并適時推進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改變目前人員少、補充有限、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窘況,擴大養老金的蓄水池,使之進入良性循環。
二、針對養老金的歷史欠賬,劃撥國有資產入社保基金。1997年之前企業職工沒有養老保險繳費,這些職工進入新的養老保險體系是視為繳費來對待,導致后代人必須提高繳費率,才能補充這些沒有實現的繳費造成的缺口。為了充分體現代際公平、全民共享國有企業發展成果,2017年國務院發布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2018年,首批企業國有資本劃轉已經完成,未來還須加快這一行動的步伐。
三、進一步提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質量和基數。養老金通過投資取得收益,不僅為養老制度提供更多資金來源,而且養老金具有期限長、規模大的特點,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中非常寶貴的長期資金,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中長期資金的作用非常關鍵。
四、加快養老金并軌步伐,做到二次分配的公平與公正。公職人員不用交養老保險,卻可以拿到基本工資的80%以上,比體制外的退休人員多出二三倍,這的確有違社會公平公正原則,必須逐步實現養老金并軌。
為實現老有所養,長遠來看,關鍵還是如何突圍“未富先老”難題——解除養老金預警的關鍵在于做大社會財富蛋糕。而這只能靠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今年開啟的大幅減稅降費舉措正是為了鼓勵創業與創新,做大全社會財富盤子,這才是實現老有所養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