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走馬承受”到“廉訪使者”

2019-04-29 01:51:40張浩宇
文史雜志 2019年3期

張浩宇

摘? ?要:“走馬承受”是宋代特有的差遣,作為當時路級監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職能主要是負責奏報邊情、傳遞信息、監視將帥等。宋徽宗政和年間‘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這一改易過程一方面顯示徽宗與官僚集體在政治運作中的政治力量角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徽宗朝乃至有宋一代整個內外政治局勢的暗流與困局。

關鍵詞:宋徽宗;走馬承受;廉訪使者;祖宗之法

一、走馬承受一職溯源

走馬承受為宋代特有差遣官名,全稱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贾T史籍,其簡稱和別名有走馬、承受、走馬承受、承受公事、都總管承受、都總管司承受等。由于徽宗朝政和年間將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因此廉訪使者、廉訪使也為其別名。其中較常見的是走馬承受、承受公事。

關于走馬承受一職始設時間,《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等史籍均無明確記載,僅《文獻通考》有“走馬承受,諸路各一員,宋仁宗時置”[1]之語。對于《文獻通考》的這一記載,魏志江在其《宋代“走馬承受”設置時間考》一文中結合《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宋會要輯稿》相關史料進行了詳細考辨,認為走馬承受由仁宗設置與相關史實不符,但并未對走馬承受一職具體何時設置有所深究。[2]走馬承受一職的相關記載首見于《文獻通考》中淳化年間太宗認為轉運使權力過大“復置朝臣于諸路為承受公事,是機察漕司也”[3]。其后《宋會要輯稿》亦載“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九月,供奉官宋元度等五人分往鎮、定、并等州及高陽關承受公事,當言上者馳傳以聞” [4]。以上兩則史料中的“承受公事”是史書關于走馬承受一職的較早記載,可以看出太宗時期在河北諸路已經設有走馬承受。這里需要注意,鎮、定、并州及高陽關都分布在河北四路,故而不能以此確定走馬承受此時已作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官職出現。《宋會要輯稿》后有“三年二月。詔知滄州、西上閣門使何承矩覺察諸路走馬承受并體量公事朝臣、使臣逾違公事”[5]的記載,這是詔文中初見“走馬承受”一詞。后《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二月兩浙轉運使承受公事劉文質入奏,察舉部內官高輔之、李易直、艾仲孺、梅詢、高貽慶、姜嶼、戚綸等八人有治跡” [6],這表明在太宗至道三年南方地區也已設置走馬承受。又《職官分紀》記載真宗即位初期“至道三年五月,詔諸路承受公事使臣歸闕,真宗聽政之初,務從簡易故也?!盵7]可較為明顯地看出,此時走馬承受已逐漸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職官。到真宗時期,史籍中已多見走馬承受之名。

綜上所述,可作出太宗朝已設立走馬承受的推斷。其時政治背景有二:其一,太宗時期,宋朝政治已從草創期逐漸向和平建設時期轉變,鑒于前朝教訓,太宗已開始有意識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級監察系統,加強中央集權。至道三年,太宗改變以往“道”“路”并存的行政區劃,始定天下為十五路,而走馬承受一職本身即為路級監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信息是政務裁決的重要依據,基于此,為保障獨裁統治的穩定,皇帝迫切需要開拓多方面的信息來源,以確保信息直接有效地傳達給最高決策者。軍事方面,宋太宗實行“將從中御”政策,由中央決定前線軍事活動的進程,因此勢必需要走馬承受往返奔命,傳遞信息,這從這一時期走馬承受的設置多集中在宋與西夏、遼的交界的事實也可以印證。其二則是由于太宗在“燭聲斧影”中即位,即位的不正當性迫使他更加急切地多方面搜集信息,以把握朝堂政治態勢的動向,確保自身統治的穩定性?;谏鲜稣涡枰唏R承受一職遂在宋太宗之時應運而生,且于后世一直得以沿用。

關于走馬承受一職的人員編制和職能。走馬承受一職,多由三班使臣 以上的武臣、內侍或外戚擔任,他們大多是皇帝的親信,如《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二月兩浙轉運使承受公事劉文質入奏,察舉部內官高輔之、李易直、艾仲孺、梅詢、高貽慶、姜嶼、戚綸等八人有治跡” [8],劉文質為宋太祖趙匡胤祖母簡穆皇后劉氏的從孫,太宗曾贊他“文質善于采聽” [9]。身份的特質決定了其品階不高但是位卑權重,體現趙宋王朝統治“上下相維,輕重相制”[10],追求穩妥的特點。而走馬承受一職人員編制具體情況,則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先是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選內侍及三班各一員,充秦州沿邊走馬承受公事” [11],其后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五月“復置麟府路走馬承受內臣一員” [12],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又“罷代州駐泊司走馬承受,減麟府路、成都路、利州路走馬承受使臣一員”[13],再至哲宗時“每路選使臣二人,令入內侍省引見取旨,定差一名”[14],最后是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二月詔令“成都府、利州路、瀘南路各添差內臣一員為走馬承受” [15]。梳理上述史料所提到的地區行政區劃,可發現走馬承受設置二員制的地區多為秦州沿邊、成都路、利州路等這些靠近西夏、吐蕃的西部邊境地區。而崇寧四年(1105年)詔“江南東、西,兩浙各共差走馬承受內臣一員,于東、西路駐扎?!?[16]由西部諸路與南方諸路走馬承受人員設置相較,不難看出走馬承受的設置與邊疆問題有密切的聯系。這一時期,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已逐漸強大到可抗衡甚至是威脅漢族中央王朝的統治。在“外患”的壓力下,宋朝朝廷率先在邊境地區設置二員制的走馬承受職官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后,從太宗時期到徽宗時期,隨著走馬承受這一官職的不斷發展完善,其設置模式經歷了諸路設一員逐步發展為諸路設二員的過程,并最終完成了二員制從西部地區向全國范圍內各帥府設置的一個過渡,其完成標志為徽宗時期下達的“帥府置走馬承受內臣一員,武臣一員” [17]詔書。

走馬承受作為耳目之任,其主要職能是監察軍事、傳達命令、奏報邊情、監視將帥失職違法情況等。但在宋代的不同歷史時期,走馬承受的職能側重也多有不同。真宗時期,對走馬承受職責有“朝廷置此職,欲令視軍政,察邊事”[18],“邊防有警,不以時馳驲上聞” [19]的規定。到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十月二十一日,(詔)自來諸路走馬承受使臣春秋赴闕,并于經略安撫司取索管下城寨平安文狀赴闕進呈。” [20]徽宗則要求走馬承受一季一入奏,大觀年間允其風聞行事,最后政和六年(1116年)將走馬承受改名為廉訪使者,使其職能幾乎和監司等同??傮w而言,走馬承受的職權逐漸擴大,且在徽宗朝達到頂峰。

二、宋徽宗時期走馬承受易名緣由探析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七月十三日,朝廷下詔“改諸路走馬承受公事為廉訪使者” [21]。走馬承受簡稱走馬或承受,前者根據字面意是指馳馬稟報軍情或傳遞文書的人,即驅使快馬,傳達命令到邊境軍隊駐扎地,或將軍事情報火速上奏天子;后者據《說文解字》的解釋,乃是對所托付之事須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按《宋會要輯稿》的說法,其“雖名承受,其實監軍也” [22]。不過,《老學庵筆記》有“宣和中,百司庶府悉有內侍官為承受,實專其事,長貳皆取決焉。梁師成為秘書省承受,坐于長貳之上。所不置承受者,三省、密院、學士院而已”[23]一語。這里中央百司所說的承受,并非我們討論的路級監察機構走馬承受,而是中央所設置的官職。中央百司的承受因與天子接觸較多,為天子所親近之人,因此職權頗重。而張邦煒先生認為梁師成任秘書省承受即為廉訪使的觀點尚有待商榷。[24]

在廉訪使者一詞中,廉字本作“覝”,察看之意,因此廉訪有察訪的意思;而使者則是奉使命辦事的人。如徽宗時期臣僚上奏稱:

竊以朝廷更置廉訪使者,選委甚重,俾廉訪一路,全賴監司,若不優假體貌,則無以表儀郡縣。唯每歲使押賜衣襖,至于計會戶部請領,沿路使押,近乎押綱使臣,竊恐非朝廷以使者呼之之意。 [25]

這段文字說明廉訪使者負責一路的監察工作,因此朝廷對這一官職的選派十分重視,如強調儀表須莊嚴得體,以為各郡縣的模范與表率。但是廉訪使者在押送從戶部所領的衣襖物資的過程中,一路上多有貪贓搜刮,違背了朝廷設他們為使者的初衷??傊?,走馬承受的重點在于“承受”,表明其職能更多側重于向朝堂奏報文書、傳遞信息;而廉訪使者的重點則在于“廉訪”,即監察,即對其所屬各路政務“事無巨細,皆得按刺” [26],其職能不斷增加,上言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后者作為皇權加強的產物,以至高無上的皇權為依托,保障了擔任這一職務的官員的“底氣”,正所謂“昨蒙睿旨改正名稱,敘官述職幾廁監司之列”[27]。

在此基礎上,可以明確的是政和六年走馬承受改稱為廉訪使者,后者“幾廁監司之列”。不過,從史料記載來看,政和六年七月十三,朝堂并沒有關于走馬承受一職的討論。只是在政和六年四月一日,有臣僚上言稱:“恭觀去冬御筆誡飭走馬承受,至于告以任遇之誡……欲下諸路,許令刊石于廳事,昭示永遠之誡。”[28]徽宗最終聽從了臣僚建議,將對走馬承受的訓誡刊刻于諸路的內廳,以示警戒。這里的“去冬御筆”實為政和五年(1115年)徽宗下詔稱“諸路走馬承受耳目之寄,實司按察,體均使華,而邇來皆貪賄……其不職者已形澄汰,宜務首公,以稱任使”[29]。這則史料涉及徽宗對走馬承受一職地位定義及實際態度等問題。徽宗首先強調走馬承受的“耳目之寄”的重要性,同時提出因走馬承受職務特點,傳遞信息、往返郡邑過程中多有貪污受賄情況發生,故將其中不法者淘汰,并希望以后官員能夠兢兢業業,忠于職守。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政和六年四月一日,麟府路走馬承受公事楊延宗向徽宗申明說“帥司被受御前發下朱紅金字牌,因季奏齊赴樞密院送納……合興不合計會齊赴朝廷送納?”[30]徽宗采納其建議,詔令以后就由走馬承受將諸路帥司的朱紅金字牌收集送納朝廷。綜合徽宗在四月一日的兩則詔令聯系來看,他一方面刻碑警戒走馬承受,另一方面在實際行動上卻不但沒有削弱走馬承受職權反而進一步擴大了其職能范圍。由此可見徽宗對走馬承受一職的借重和依恃態度。

早在大觀三年(1109年),御史中丞石公弼就有上奏:“臣伏以諸路監司為朝廷耳目之寄,責任非輕……由是走馬承受廉訪實事,有專為蔽欺稍稍奏聞。是監司不足以取信而事移于走馬也。臣恐久之亦不舞弊,非陛下循名責實之旨”[31]。石公弼認為,從監察角度來看,監司本身腐敗,不能承擔重任,此時走馬承受一職較之監司反而能夠較為真實公正地上達信息。正如大觀四年(1110年)十月十九日又有臣僚的進言:“東南諸路近置走馬承受公事,圣聽四達,周知遠邇,無壅蔽之患,天下幸甚。竊謂官吏貪暴,民間屈抑,監司職事隳廢,而走馬承受能得其實狀以聞,此其所補故不為小。”[32]從這個上奏可以看到,就地域方面而言,走馬承受設置范圍有所擴大,不再局限與邊塞要地,亦擴展到東南諸路。其原因正如史料所云監司自身腐敗,已無力擔當對地方官員的監察重任,而此時走馬承受彌補了這一缺陷。再者,監察官吏與軍隊固然重要,東南地區作為經濟重心亦不能小覷。故設走馬承受監察東南諸路,使其地信息直達天聽。

然而,隨著走馬承受職權的不斷擴大,又出現了政治運行方面的一些弊端,如以權謀私、越職擅權、貪贓枉法等等。對于這些弊端,朝廷內部自有批評的聲音。針對這些批評,徽宗于大觀四年(1110年)三月三十日下詔:

諸路走馬承受公事使臣。大小行人之職,耳目之任,舊許風聞,庶幾邊防動息得以上達。近有陳請不實重行降黜之文,例皆偷安茍簡,避罪緘默,甚失設置之意??扇耘f許風聞奏事。[33]

徽宗一方面對走馬承受職權擴大的弊端有所察覺,提出對陳情不實的官員罷免降職;但另一方面卻是擔心如果相關官員因怕出錯而保持緘默,則朝廷設置走馬承受以監察地方便失去了意義。徽宗了解走馬承受在監察工作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諸如傳言有誤、誤聽誤信或所見不周等失誤,但仍允許其風聞奏事,真可謂深思熟慮?!帮L聞奏事”的允諾擴大了走馬承受奏言的自由度和范圍,事無巨細,涉及到邊防軍事、經濟民生等諸方面,同時也使皇帝眼觀八方,了解地方動態。走馬承受有監察地方財政的職能,可以點檢人員和封樁錢物,如大觀年間徽宗詔“諸路走馬承受公事今后取索本路封樁見在錢物糧斛數目聞奏” [34]。我們還注意到,走馬承受所傳達的內容多為涉及機密朝旨的重要文件,如李燾所述:“諸路走馬承受使臣,應合遵守條貫及被受機密朝旨,非專下本官者,仰取索編類,各抄錄成冊,于本司密收照用……除朝廷專下本官及已見奏報文字外,并不許帶行” [35]。這表明重要機密信息的傳遞需先經過走馬承受,其機要地位顯而易見。

我們再縱向考察史料,可一窺政和六年之前走馬承受職權逐步擴大的具體過程。首先,走馬承受初期雖能監察軍隊,但并不能干預軍事。如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八月下詔“諸路走馬承受公事,非本職不得輒言他事” [36],后神宗時期繼續下詔強調“走馬承受不得干預軍事”[37];但在徽宗時期這一規定發生了變化,此時走馬承受一職已然參與到政治軍事活動中。如崇寧四年(1105年),徽宗下詔“邊界探報事宜,依條令實封送走馬承受看祥” [38],后政和四年(1114年)下詔“諸路州軍有走馬承受處,除邊機、兵防、軍期急速等自依條制外,如有事出非常、稍涉要害等,仰州郡合屬去處,限日下關報本路走馬承受所” [39]。

此外,走馬承受職權的不斷擴大,從其身份象征的變化亦可窺一二。神宗熙寧五年(1106年)四月庚午,“鑄諸路走馬承受銅朱給之,仍收所授奉使印。故事,諸路走馬承受書銜皆曰‘某路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而任職者惡有所隸屬,故于銜位中陰去‘都總管司字,冀擅其權。至是,始厘正之,仍鑄為銅朱記”[40]。走馬承受一職開始是以使印作為其身份的象征,后來因用其擅權作惡而收回,改用朱銅記,每路一枚且有明確隸屬。到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詔“諸路走馬二員處。人給朱記一枚。令禮部鑄造頒布”[41]。相較神宗時期,徽宗對諸路走馬承受各給朱記一枚,表明了徽宗朝走馬承受事務繁多,職權也有所擴大。

綜上,無論是從走馬承受與廉訪使者職官名稱來看,還是從當時整體政治環境觀察,政和以降走馬承受的職權是在逐步擴大。因此徽宗于政和六年將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政治行為,意在使走馬承受一職名實相符。只是在這一更名行為之下,實際掩藏著徽宗朝乃至有宋一代內外政治局勢的暗流與困局。

三、從走馬承受易名看徽宗朝政治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將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后,同年九月,為規避不同官職稱謂造成地方行政劃分混亂的弊端,便規定“以某路廉訪所為名” [42]。后廉訪使者的權力越來越大,“凡耳目所及,皆以聞,于是與帥臣抗禮而脅制郡縣,無所不至”[43]。那么,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走馬承受作為路級監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子耳目,代表皇權監察天下百官百司。信息是皇帝坐制四方,發布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其駕馭群臣的重要手段;信息的即時性、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務裁決、政策發布的合理性。走馬承受的設置為皇帝打破了與地方的距離阻礙,形成一個動態、即時的信息傳遞渠道,其上達信息的范圍十分廣泛,“民生之利病,法令之廢舉,吏治之清污能否,凡郡邑之政”[44],這些都在奏報之列。自太宗朝起,走馬承受即成為皇帝“將從中御”、把握前線實況的一枚特殊政治棋子?;兆诔€規定走馬承受“不得乘船,違者以違制論” [45],實則為確保信息的時效性。且走馬承受上達信息時,可直接進入便殿,由皇帝直接接見,由此亦可見走馬承受一職與皇帝關系密切,受皇帝的垂直領導。走馬承受的設置,意在加大對地方權力的控制,進而加強皇權;而這一職官既為皇權統治服務,也便因此獲得權力,擴大職權。

其次,在人員編制上,走馬承受一職多由宦官擔任?;鹿倥c皇帝及其家族在生活上密切相關,扮演著皇帝家奴的角色,故而在信息上達方面具有其他官職所沒有的便利?;兆诔瘡某鐚幎辏?103年)“成都府、利州路、瀘南路各添差內臣一員為走馬承受” [46]逐漸發展到大觀年間“帥府置走馬承受內臣一員,武臣一員” [47],其時宦寺之盛可見一斑。同時值得注意是“迨至政、宣間,一時權幸,皆自此(走馬承受)進,氣焰赫然” [48]。政和、宣和年間,朝廷內的掌權者多出自走馬承受一職。考諸史料童貫、譚稹等即自走馬承受一職發家。

第三,就徽宗時王朝內部來看,以“六賊”為首的官僚集團已然喪失政治活力,漸趨腐敗。而政治腐朽、官僚腐敗則導致眾多農民起義。在這樣情況下,為維護自身統治的穩定性,監察地方官員與地區情況便刻不容緩。同時,徽宗時期在四鄰關系方面主要繼承神宗時期積極強硬的態度,實施“紹述政策”,向北擴展,收復失地。在與西夏交惡、進攻吐蕃和結金攻遼的緊張的軍事外交環境下,走馬承受傳遞軍情的職能自顯得尤為重要。如大觀年間“每季取索本路州軍糧草文帳,備錄聞奏” [49],要求走馬承受將邊地具體情況送達朝廷,以便皇帝及時應對。由此可見徽宗朝走馬承受職權不斷擴大與其內外政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將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后,“其權與監司均敵。朝廷每有所為,輒為廉訪使所雌黃”[50]。走馬承受一職本是太宗守成時期,祖宗之法逐漸發展過程中創建的官職;可徽宗時期將其改為廉訪使者后,后者“身為使臣,經涉歲月,略無建明,春秋季奏,乃毛舉無益之務”[51]。這從表面來看,徽宗皇帝已經違背了最初在祖宗之法指導下設置這一官職的初衷,其實不然。因為所謂祖宗之法并非是一成不變,歷代皆有因有革,在因循中變革,在變革中發展。在宋代不同的歷史時期,祖宗之法根據當時的情況和政治統治需要,也多有不同與側重。僅從走馬承受一職的發展來看,徽宗時期對于祖宗之法并非死守,而是從維護和擴大皇權的立場出發來調整祖宗之法中的權力制約體系。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走馬承受易名后出現了種種弊端,反映出徽宗時期王朝政治運行已經力不從心。趙宋皇朝在經歷一百六十多年的穩定發展后,直到徽宗即位之初還是勵精圖治。政和七年徽宗還曾下詔稱“率循舊章”[52]。但徽宗本人因其放蕩不羈的文人氣質與被禮制約束的皇帝身份相沖突等一系列的原因,使他很難安于做一個循規蹈矩、繼體守成之主。所以“在權力結構的層面,徽宗極為在意自身的‘存在感”[53],如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中提到徽宗的自攬權綱之舉,“及政和三、四年,由上自攬權綱,政歸九重,而后皆以御筆從事,于是宦者乃出,無復自顧藉……外路則有廉訪使者或置承受官,于是天下一聽,而紀律大紊矣”[54]。在蔡絳眼中,宋徽宗更為注重皇帝主體地位而使權力膨脹,無兼聽之明。從徽宗時期的一系列政治整頓措施來看,自有其積極合理的成分,亦不乏是好大喜功,粉飾太平的面子工程,已與趙宋建國初所強調的追求穩健的發展模式愈行愈遠。宋徽宗作為王朝的最高決策者,其后期親小人遠賢臣,造成政策隨意。其時缺乏相對嚴格地制約皇帝權力的機構和措施,為北宋晚期的政治危機埋下伏筆。太祖曾與趙普說:“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55]。只是宋徽宗未能謹守矣!

歷史事件的發生必然與當時政治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一個王朝的覆滅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由多種復雜的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徽宗時期,由于內外政治環境的需要,皇帝不斷擴大走馬承受的職權,更將其易名為廉訪使者,意欲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殊不知政治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網絡,牽一發而動全身。走馬承受易名為廉訪使者后,皇權看似擴大了,其實經后者之手而放縱了,以致到不可駕馭的地步。廉訪使者職權擴大,等同監司。他們借皇帝之權,甚至與地方行政機構大膽勾結,使貪污腐敗之風愈演愈烈。透過從走馬承受到廉訪使者變遷這一政治行為造成的結果,我們可看到宋王朝在12世紀初葉的政治危機。它其實已顯示了宋王朝必然走向衰亡的結局。

注釋:

[1][3][4][5]馬端臨:《文獻通考》,中華書局1986年版。

[2]魏志江:《宋代“走馬承受”設置時間考》,《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33頁。

[6][8][9][18][35][36][40]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

[7]孫逢吉:《職官分紀》,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66頁。

[10]范祖禹:《范太史文集》,清鈔本,第276頁。

[11][12][13][14][15][16][17][19][20][21][22][25][26][27][28][29][30][32][33][34][37][38][39][41][42][45][46][47][48][49][52]徐松輯,劉琳點?!端螘嫺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23]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39頁。

[24]張邦煒:《北宋亡國與權力膨脹》,《天府新論》2000年第1期,第78頁。

[31]呂公弼:《上徽宗論監司不得人而走馬奏事》,載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45頁。

[43]徐度:《卻掃編》,《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90頁。

[44][51]《宋大詔令集》,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807頁。

[50][55]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華書局1956年版。

[53]方誠峰:《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頁。

[54]蔡絳:《鐵圍山叢談》,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9—110頁。

作者: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碩士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天堂网|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熟妇丰满人妻|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啪啪网| 成人午夜网址|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综合色在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成肉网|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 91青草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91小视频| 国内a级毛片|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亚洲成在线观看|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综合片| 亚洲视频免| 67194亚洲无码|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a亚洲天堂|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