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世紀八十年代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發生了這樣一個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臺受重傷,一名男子路過時發現了傷者,這名男子洗劫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受傷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傷重而亡,于是報了警后離開。但事件的經過被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拍攝下來,于是警察成功地抓獲了這名男子,并予以起訴!最后在經過長達四周的激烈辯論和商討后,法庭做出該男子無罪釋放的判決。
法官給予的判決宣言是這樣陳述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脆弱和陰暗的一面,對于拯救生命而言,搶劫財物不值一提。我寧愿看到下一個搶劫犯拯救了一個生命,也不愿看見奉公守法的無罪者對于他人所受的苦難視而不見!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文體為議論文,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材料的核心是無罪釋放搶劫財物的男子的理由。立意的角度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可以從正面支持這種做法。俗話說“法外有情”“將功補過”,雖然單純從法律上說,我們的確不應該為了一個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惡,但是我們在判決一個人時,應該考慮“罪過”“功勞”與“人情”“寬恕”孰輕孰重,犯下“罪過”的原因及“罪過”造成的后果,赦免“罪過”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等等。因此,可從“人情可以完善或改變不合理的法律”“法律中應該蘊含人情味”等角度立意。
也可以從反面質疑這種做法。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情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不容褻瀆。如果法律處處講人情,那么,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違法犯罪的事件,是講人情還是講法律?犯了法該如何懲治?那社會治安該如何維護?等等。可以從“法律至上,人情不能動搖法律”“嚴守法律,彰顯公平是最大的人情”等角度立意。
還可辯證看待法律與人情的關系,如立意為“不違規則,不失人情”等。
因為此次作文沒有明確的寫作任務,從另外一些角度來思考也符合題意。如:從法官或法庭赦免該男子的初衷談“溫情(寬恕)對靈魂的救贖”“弘揚善行,醫治社會的冷漠病”等;從該男子的做法談“做人不能失去良知”等。
此外,本次作文中切中材料的立意還有:莫讓人情傷了規矩;賞罰分明有必要嗎?用人情彌補法治的缺口;不要當一個守法的冷漠旁觀者;善當獎,罪當罰;寬容罪過是救贖靈魂;讓生命之火來溫暖寒冷之心;用溫情驅散黑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