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嬋媛
「踏青」在《辭?!分薪忉尀椋骸噶曀讑蕵坊顒?。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并進行各種游戲以及蹴鞠、蕩秋千、放風箏等活動?!?/p>
踏青是為慶祝春天到來而進行的活動,因此也稱之為「踏春」?!渡袝髠鳌肪硪辉唬骸复?,出也,萬物之出也?!乖诖夯卮蟮刂H,萬物復蘇,草長鶯飛,人們三五成群相邀走進大自然,寒冬的沉寂之氣被驅散,轉而沉浸于生機所帶來的喜悅之中,正所謂「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春游》)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相同,由南至北漸次出現返春的跡象,因此踏青的具體時間并不完全一致,總體上在農歷二月與三月之間。唐代詩人孟浩然有詩句:「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埂杜f唐書》記載唐代宗于「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李商隱《二月二日》亦云:「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毩鄹鳠o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蛊鋾r李商隱正在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任職,而二月初二日在古時蜀地即被稱為踏青節。此外,仲春與暮春之交的清明以及三月初三日上巳也均被認為是踏青的好時節。
踏青時,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游」字。《詩經?大雅?卷阿》云:「伴奐爾游矣,優游而休矣。」元代費著《歲華紀麗譜》中有描寫二月初二日成都城民春游盛景:「……出萬里橋,為彩舫數十艘,與賓僚分乘之,歌吹前導……士女駢集,觀者如堵。晚宴于寶歷寺。公為詩,有曰:春游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杭州府志》也有記載:「二月花朝以往,士女急先出郊,謂之探春。畫舫輕舟,櫛比鱗集……桃花盛放,一望如錦,游人多問津焉?!箍梢姽艜r踏青實為一大盛事,人們群起出動,游船、賞花者往來繽紛,娛樂活動豐富多樣。故宮博物院藏有不少描繪踏青時節的畫作,從這些作品中更可直觀感受到古時踏青的趣味。其中,展子虔繪《游春圖》卷描繪的是郊外山水之間人們踏青賞玩的遠景畫面,畫中春風吹起水波粼粼,湖中舟船緩行,兩岸碧山桃杏,人們或相逐前進,或騎馬流連,風光絕妙,令人不覺心游神往。另清代陳枚繪《月曼清游圖》冊描繪了宮廷嬪妃們于十二個月中的游樂場景,其中第二幅為二月行樂之景,聚焦于春游一角— 高架秋千。一女子立于秋千之上,自在擺蕩,仿佛在掠空而過之時蕩起了身旁盛開的綠楊紅杏所帶之清香,其他女子衣著明麗,聚于不遠處,或立或坐,賞景談笑,春意融融。
踏青, 不僅是對新生事物的歡慶—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 在孔子的眼中是最美好的愿景;同時也是歷代士族文人追求悠然自得狀態的理想。時至今日,不論老少,人們仍以春游為一大樂事— 仲春、暮春之時,翠柳綠楊,杏花嬌艷,梨花素雅,在春風的拂撫下,古人高架秋千、歌舞相伴,今人或許娛樂形式有所變化,但賞玩自然的心境卻是一貫而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