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傳統的知識精英懷有一種無法守住知識之門的焦慮,或者說,一種迫切想在舊的知識權威瓦解之際,經由新的手段建立新的權威的焦慮。如果遵循治愈焦慮的黃金法則,兩邊都不妨放手。急于用速成知識充實自己的人需要認識到,知識如牛奶,保鮮期很短。就連在大學里,如果你在第一年的學習中選擇了一門技術課程,你所學到的大半知識,在第四年的時候可能已經過時了。結論是,少擔憂知識夠用不夠用,多尋找與自己的興趣一致的機會。
張明揚|媒體人
讀“讀不下去的書”素來都是人類閱讀生活的高級修煉和進步之源,就像一座高山,你爬了一點兒就放棄,你只差一步才放棄,你登頂了,本質上沒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你不滿足自己的舒適區。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在我們傳統教育的環境中,現在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書都給你買了,再不讀就是你的不對了;都不準你玩游戲了,我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了;培訓班報了那么多,花了那么多錢,我對孩子教育是很費心的……抱著這些想法,家長心安理得的去打麻將、喝酒、KTV。顯然,這個想法大錯特錯,在簡單的禁止性規定之后,父母可以做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學習的對象是家長,而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家長,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宋金波|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在全世界,對保健食品的邊界限定,就是它不能明確宣稱自己有療效。但是,因為中國傳統醫藥的特殊情況(不僅是中藥,也包括很多已經有不小市場的地方傳統醫藥),它已經具有了自己的一套獨特話語系統。這個話語系統實際上是游離于現代醫學話語體系之外的,現實操作中無法用現代科學話語來解釋、證實或者證偽。
賈王君|工學博士
山寨建筑可能是中國現代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可以寬容對待。作為市政主管者和建筑從業者,也需要多動動腦筋,選擇合適的學習對象,找到恰當的變通形式,精心實施,才可能化蛹為蝶,取得真正的突破,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優秀建筑。如果一味滿足于山寨,甚至以山寨為榮,則難免會淪為歷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