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喜
生活中,我們很少能經歷驚天動地的大事,一般人所耳聞目睹的無非是平凡的、細小的生活瑣事。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美文,大多也是寫平凡的、細小的生活瑣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從平凡、細小、瑣碎的生活現象中窺探出生活的本質、深刻的內涵,這樣的作文更能為人稱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我們如何才能從生活的小事、瑣事入手,寫出有深意的文章來呢?
一、提高認知,從小事情中發掘大道理
手機、相機能攝像,人的眼睛也能攝像,但人的眼睛和手機、相機畢竟不同,人的眼睛是帶著一定的認知和情感來選取畫面的。這就要求同學們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有一雙善于發現真善美的眼睛,能從生活中的小事、瑣事中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如此,才能借助平凡細小的事情,由表及里,小中見大,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揭示出深刻的主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凡事多加留意,多深入思考。不僅要注意事物的表象,還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善于挖掘事物的本質。天長日久,就能練就出敏銳的觀察力和睿智的頭腦。
二、從生活中選材,藝術性改造生發
我們寫文章時,常常會選擇生活中親身經歷、體驗過的事情作為寫作素材,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把現成的生活素材一成不變地照搬到作文中去。所有的經典之作,并不是原有客觀生活的復述,而是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藝術性的生發與改造,是包含作者心血的精神產品。寫人,就要選擇內心情感豐富的人物;寫事,就要注意選擇富有情感內涵的事物;寫景,不僅要仔細描摹景物的外在狀態,更要寫出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結合。
真實和合理虛構并不矛盾,寫作不是“照鏡子”,在寫作中允許合理虛構。所謂虛構,就是在寫作過程中,根據行文的需要,通過聯想與想象,合理地虛構出故事的情節及有關細節,從而強化主題,豐滿人物形象。
三、篩選背景,讓人物在特定場景中“表演”
人物活動背景就是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氣候以及社會風貌等。作用通常為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及表現人物心理等,往往與人物、情節水乳交融。把人物設置放到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反映出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精神風貌。
四、由此及彼,巧妙聯想,觸類旁通
世界上物與物之間總有許多相似之處。一些事物間的規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在描寫事物時,要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加以提煉,用于規范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這也是一種由此及彼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