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歷任處州知府、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不畏強暴,幾被殺。晚年退居石湖。以田園詩名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并稱為“南宋四大家”。
這是一首寓山水風光于別情離意的詩作。南浦,泛指送別之處。橫塘,在今江蘇蘇州西南,是詩人的故鄉。
詩的前兩句緊扣送別之情寫景。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節氣。南浦,地名,因屈原《楚辭·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中有“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名句,后人便用來泛指水邊送別之處,這里借指橫塘。春天來到橫塘,染綠了滿眼平川,遠遠望去,一片綠意,“春草碧色,春水綠波”,畫面開闊而明麗。次句進一步點明橫塘的景物特征。橫塘之上石橋橫臥,旁邊山上朱塔屹立。塔橋相望,依依不舍。以南浦借指橫塘,已揭示出離別之意。石橋、朱塔都成了離別的見證者。作者用反襯的藝術手法,以景物依然,反襯人事之變化,物是而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別離之情。
第三句直抒別情。“年年”一詞表明送客頻繁。每年橫塘春意勃發之時,詩人都要在此為客人送行,怎能不令人心生感傷?第四句詩人不直抒離情別緒,而是寫橫塘景中與離情別緒更直接相連的景物。細雨如絲,垂楊似線,蒙蒙細雨中,如線的垂楊枝條扯拉著畫船,似有不舍之意。詩人以富于象征意義的景物作結,用正襯的藝術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深深的離別之情。
這首短詩選用眼前富于象征意義的景物,運用象征、襯托等藝術手法來渲染離別之情,充溢飽滿的情感,傷感而不悲涼。景實情深是全詩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