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情人節、萬圣節、平安夜和圣誕節……越來越多的洋節日成為我們的“習以為常”。但是,這引來了許多反對的聲音,認為中國人不該熱衷于過洋節而忽略了自己的傳統節日。同時,還有許多人發表看法,認為過洋節沒什么大不了的,其中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思考。
網易寧夏
如果一個民族熱衷于另一個民族的節日,這說明文化入侵已是極其嚴重了。
有時候我們已經忘卻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多的是崇洋媚外,盲目追從。
2005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我們得敲響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了。
我們作為華夏兒女,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應當加大力度去發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澎湃新聞
有些家長對于要不要過洋節還有些糾結。其實,在傳統節日上家長也可以用心增加一些娛樂感,激發孩子參與的興趣。對于過和不過,或許不需要太過分明。過節最重要的就是開心,能帶來多大意義,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沒想象得那么重要。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博:俠客島
歷史上的中國,從來不怕吃了牛羊肉就會變成牛羊,而是以包容心態懷納百川。
脫胎于農耕社會的傳統節日,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只能被歷史甩開。寒食節沒與時俱進,就被淘汰了。七夕節,與時俱進,變身為中國情人節,現在就很紅火。
真心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能走出農耕時代,被挖掘出適應現代生活的新價值,被賦予喜聞樂見的新儀式,和洋節一起,為國人的開心事業增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