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凡利

阿娟的微信同學群里,有幾個很會過日子的家庭主婦,阿娟常常和她們探討治家之道。這天傍晚,班長阿懶忽然在群里發話:“花菜便宜了!”阿娟看到后,下班就去了農貿市場,果然花菜最便宜,就買了一些回家。
沒過幾天,阿懶又在群里發消息:“西紅柿價格見底了!”阿娟的孩子好這口,她就跑到附近的集市,發現西紅柿的價格果然跌了一半。
阿懶的這一舉動,讓大家省了不少錢。
這天午后,阿娟在群里表示了感謝,阿懶卻說:“我沒有調查,全是猜的。”那幾個家庭主婦都不信,就讓阿懶猜,今晚什么菜便宜。不久之后,阿懶在群里回了三個字:“卷心菜。”
下了班,阿娟去了農貿市場,沒想到正如阿懶所說,卷心菜的價格特別親民。
回家后,阿娟打開手機,一看群里已經鬧開了鍋,很多人都點名表揚阿懶,說阿懶真是神了。阿懶依舊回復了那句話:“全是猜的。”大家怎么能信?有人對阿懶說:“你是不是每天都在網上查菜價啊?”阿懶又回道:“實話跟大家說,是兒子每天告訴我的。”
阿懶的兒子才上二年級,怎么可能對菜價了如指掌?群里的氣氛一下子變了,大家把矛頭指向阿懶:“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阿懶回了個委屈的表情。
阿娟悄悄私信問阿懶:“你兒子每天都去菜市場?”阿懶回道:“我兒子不去菜市場,可他每天都吃菜呀!”阿娟又問:“吃菜怎么知道哪種菜便宜?”阿懶回復了一個笑臉:“我去接兒子放學,他會告訴我中午在食堂吃了什么。食堂買菜,肯定是挑便宜的買啊!”
(發稿編輯:陶云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