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煜昕
今年春節期間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疫情發生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迅速投入到抗擊病毒、搶救生命的最前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也立即啟動新冠肺炎研究專項,全國醫學領域科研人員則積極參與了新型冠狀病毒及疫苗的研究……我國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尤其是智庫科研人員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亦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野生動物相關法律制度研究。智庫應就野生動物相關法律制度開展深入研究,一方面,就我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和食用現狀進行全面摸排,詳細探究現有法律制度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漏洞與不足,為相關法律制度的修訂尋找突破口。另一方面,重點關注如何科學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合理增加禁止野生動物貿易和食用的內容,明確野生動物經營相關的市場監督執法部門及其職責,加大野生動物非法利用的處罰力度,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體系。
消費者野生動物消費行為研究。智庫推進消費者野生動物食用行為的研究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消費者對保護和禁食野生動物的認知與態度情況;二是消費者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的動機與意愿情況;三是野生動物消費的社會文化情況。
公共危機應急機制研究。在人口高度密集、交通便捷、流動量大的現代城市,如何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共危機應急機制是智庫學者應該關注的重大課題。一是風險應對機制研究。在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等各類社會風險時,需要有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及時作出反應,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避免風險范圍擴大。二是物資保障機制研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個城市出現了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具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這暴露了我國部分城市在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中物資保障能力的不足,而物資保障能力的不足會進一步影響城市的風險應對能力。三是區域聯動機制研究。公共危機事件背后潛藏的風險極易在短時間內快速擴散,任何城市、省區都很難獨善其身,這就需要構建合理的公共危機區域聯動機制,包括中央與地方的聯動機制以及省區、城市之間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等。
公共危機社會輿情研究。公共危機事件的影響范圍大、時間跨度長、社會關注度高,極易產生較大的社會輿情,如果應對不力可能會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需要智庫科研工作者對此進行跟蹤研究。一是公共危機輿情跟蹤研究。如何對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機事件進行輿情跟蹤研究,嚴防輿情失控,并及時根據輿情走勢進行有效的引導、宣傳和科普,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二是公共危機信息公開機制研究。一個有效的信息公開機制可以預測危機的發生,同時幫助政府部門提前做好防范和解決危機的準備。三是公共危機謠言治理路徑研究。四處傳播的謠言可能造成公眾的大范圍恐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甚至會給實體產業造成巨大沖擊。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如何加強謠言治理是智庫面臨的新課題。
智庫是黨和國家的智囊團,圍繞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學科特色凝心聚力,各類智庫均可以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