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野夫
有些事一出來,厚道人也會急,也會怒。比如杜甫。
杜甫一向忠君愛國,總說如今“萬方多難”,朝廷也不容易,做臣子的要理解。他是做夢都盼朝廷振衰起敝的。他一邊餓著肚子,一邊“憶昔開元全盛日”,想著大唐的復興。然后,他就寫詩,說唯愿“北極朝廷終不改”,努力,再努力!
杜甫雖不是“歲月靜好”家之流,所處時代更談不上“安穩”,但也不主張人們激烈地批判朝廷。他的態度是相信朝廷。天下這么大,問題這么多,尤其是還有安史叛軍,事情哪能解決那么快?所以,杜甫寫詩雖“沉郁頓挫”,不如意時多,但很少“說怪話”。即使唐肅宗撤了他的左拾遺,將他趕出帝都,直接讓他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他也理解這位陛下。
杜甫說,陛下不容易,外面有叛軍,內部還有不老實的藩王,都盯著他的皇位。這種難處,我們做小臣的哪里能體會到呢?這就是杜甫,一個在忠君問題上“情緒穩定”的人。
但這一天,杜甫突然不穩定了。他開始罵人,不但罵人,還罵朝廷。
當時,他正“漂泊西南天地間”,四處投故舊,但杜甫還是留心時事。如果聽到官軍在某地打了勝仗,他就高興,如果聽到朝廷又發了什么諭旨,他就立刻找邸報來學習。他想跟上朝廷的節奏,日子雖然苦,但希望還在。杜甫本可以繼續這樣下去的。
直到這天,街上傳來消息,說江邊沉了兩艘官船,死人了,好像還是辦欽差的……杜甫也跑去看熱鬧。這就改變了他的很多想法。圍觀自古有之,江邊早站滿了人。杜甫就擠進去,一細問,自有消息靈通的好事者為眾人答疑。原來,這兩艘官船是往宮里運送丹砂隕石之類,供皇帝修仙的。杜甫也聽過一些傳聞,說當今皇帝對“不死”之事很感興趣,但他不信,只當作是無聊的妄議。杜甫想,自皇帝起兵以來,多少事還沒了,特別是“淪陷區”的百姓日夜盼王師,皇帝還發了好幾道慰問詔,說一定早日解決問題,哪里會顧得上這個?
當然杜甫不迂腐,他知道秦皇漢武的故事,陛下即便好修仙,也沒什么大不了。等到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百姓都幸福了,皇帝再追求這個,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會讓時代更加像盛世一些。所以,杜甫從前聽了,只是一笑。他不相信唐肅宗守著這樣一個爛攤子,還顧得上修仙。但這回,杜甫看呆了,從現場各種證據看,官船上運的是丹砂,陛下確實在忙著煉丹。從前那些傳聞,都是真的。
杜甫莫名怒了,當天晚上就寫了詩開罵。一首不夠,他寫了兩首:“巫峽盤渦曉,黔陽貢物秋,丹砂同隕石,翠羽共沉舟……篙工幸不溺,俄頃逐輕鷗?!薄爸駥m時望拜,桂館或求仙……使者隨秋色,迢迢獨上天。”意思是,你就使勁折騰吧。一向厚道的杜甫終于也對朝廷說了“怪話”。“篙工幸不溺”,水性真好;欽差們就算了,“使者隨秋色,迢迢獨上天”。宮里的丹還沒煉,他們倒先“飛升”了。
杜甫把詩發到了朋友圈,有的留言者就很擔心,說你寫得這樣露骨,會不會有麻煩?你不就是因言被撤官的嗎?杜甫一笑,我這題目叫“覆舟”,“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的“覆舟”,是學唐太宗著作,他們有本事就連唐太宗也查?。?辮
編輯/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