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元斌
雷鋒是時代楷模,他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的標桿,激勵每個黨員在新時代建功立業。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時指出:“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但雷鋒精神始終煥發著永恒的魅力,激勵人們積極奉獻、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精神是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在中國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種生活習俗條件下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雷鋒精神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全社會一致認同的價值遵循。在新時代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良好契機,不僅將雷鋒精神春風化雨般轉化為人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更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凝心聚力。
雷鋒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為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弘揚雷鋒精神、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讓雷鋒精神代代傳承、發揚光大,這不僅是對黨員干部教育極大的推動,對青少年教育是極好的機遇,也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貢獻。學習時代楷模雷鋒,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把理想信念作為把準航向的“船舵”,并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和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不畏任何艱難險阻,勇于克服一切困難,就一定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源源不斷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雷鋒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志愿精神的道德資源。今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時,為社區志愿者點贊,稱贊他們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并殷切希望志愿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叮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學雷鋒志愿服務就是志愿精神與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有機統一,要倡導更多人積極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動員更多志愿者下沉到志愿服務項目中去,用實實在在的參與、扎扎實實的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項目化、常態化。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抓手,不斷向服務社會治理、滿足百姓需求拓展延伸。
雷鋒精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最佳養料。雷鋒是走向150多個國家的“中國英模”,是聯合國志愿者組織稱贊的“世界志愿者標兵”,是無數西方人不遠萬里前來追尋探秘的“道德榜樣”。雷鋒精神包含互助友愛、誠實守信、家國情懷、艱苦奮斗等人類共同生活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集中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雷鋒精神是中國培育的,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最佳養料。所以,弘揚雷鋒精神乃世界所需、大勢所趨。
東北振興、遼寧振興,需要思想武裝,需要精神動力,雷鋒精神正是遼寧乃至東北振興發展的重要精神資源和強大精神動力。只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時時處處弘揚、傳承、踐行雷鋒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們的凝聚力、戰斗力將無比強大,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作者系雷鋒文化研究院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