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瑞凱
摘 要:社會穩步發展環境下,對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現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看,存在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如實踐育人工作難以落實到位,要求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保證實踐教育的指揮力。本次研究將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實踐育人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發揮實踐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揮力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指揮力;路徑
近年來全球化趨勢日漸明顯背景下,各國間經濟、文化往來頻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但其中不乏較多國外不良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大學生帶來思想侵蝕情況。如何解決該問題要求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需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關注的為理論灌輸,而實踐育人處于缺失狀態,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發揮實踐育人指揮力相關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實踐育人相關問題分析
(一)實踐育人思想認識缺失
實踐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大多教師忽視的內容。從大多高校在實踐育人開展情況看,思想認識缺失表現極為明顯,如忽視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即使提出在教育活動中強化實踐教育,但主要以口頭制度為主,實際行動缺失。再如院校或教師直接將實踐育人活動理解為簡單的課外活動,應由團委負責,無需融入到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方面,教師將其視為課后或假期的實踐活動,認為置于課堂教學環節內會浪費學習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因此,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這種思想認識的缺失將成為影響實踐育人效果的關鍵因素。
(二)實踐育人相關保障制度缺失
實踐育人活動區別于一般教育模式,要求有相關的制度作為保障。然而從目前實踐育人保障制度實際看,存在的問題仍較為突出,表現為:第一,專項小組缺失,致使實踐教育工作中無領導組織或管理組織。第二,師資團隊保障缺失。無論專職教師或兼職師資團隊,雖然在思想政治專業知識上較強,但實踐育人方面仍表現出能力有限、不用心等問題。此外,如實踐陣地、實踐費用也無相關的保障,大多院校在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投入力度上較低,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些均使實踐教育效果受到限制。
(三)實踐育人協同聯動不完善
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本身較為系統復雜,單純通過某一課堂或某個老師很難完成,要求在實踐育人協同聯動方面加強。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高校在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方面,往往將教學環節、實踐教育管理相脫離,甚至有部門認為實踐教育事不關己,同時院校與社會之間的聯動也處于缺失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在于不同部門之間獨立工作,而院校未能做好引導與組織工作,且在思想政治實踐教育中忽視社會環境的積極作用,導致實踐教育完全停留在理論講解層面,實踐教育效果難以提高。
(四)實踐育人相關考評機制不合理
實踐育人能否取得有效效果,關鍵也在于考核獎勵機制是否完善,通過有效的考核評價,有助于師自律能、自我反省能力增強。然而從目前院校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相關考核機制上看,仍有不合理表現,缺少精細化準則,很難取得理的效果。這種評價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如教師評價方面,表現為工作任務歸屬不明確、激勵制度缺失等,致使教師在實踐教育參與熱情上較低。而對于學生的評價,在實踐教育方面并無具體的評價方式,更多表現在理論考核結果層面,學生很難通過評價獲得積極體驗。這些問題的存在,均會對實踐教育效果產生影響。
二、發揮實踐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揮力的路徑
(一)強化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認知
針對當前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存在的問題,應考慮如何使實踐育人指揮力充分發揮出來,首先應在思想政治實踐教育認知上加強。如強化對實踐育人重要性的認識,將基礎理論教學、實踐育人視為同等地位,確保在人才培養中全面融入實踐教育理念。其次,應在大實踐思想上加強,做到多維度、全方位認識,這種大實踐思想囊括的內容較多,除課堂實踐教育活動外,也有其校園實踐活動,如社團活動、勤工儉學、志愿服務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等,且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均可納入到實踐活動范疇中。最后,理念更新也強調將其他如心理健康教育、雙創教育、信仰理念教育以及愛國教育等思想融入。
(二)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相關制度完善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對于實踐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求有相關的制度作為保障。首先院校應在實踐教育經費上整合,保證教育活動開展中有資金作為保障。同時,應考慮打造綜合性實踐平臺,平臺需融入多方面內容,如志愿服務、團體文化、校園文化、心理輔導、社會實踐以及創新創業等,并注意實踐基地的打造。另外,在保障制度構建中,也需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完善,該制度內容中應將實踐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以及事件處理方式進行明確,條件允許下可提供意外傷害險,以此使實踐教育取得的效果達到最佳。
(三)實踐育人聯動格局的打造
實踐教育有明顯的系統化、復雜化特點,要求由院校、社會、學生共同協作,這是保證實踐教育效果的關鍵所在。院校可結合相關的教育方針政策,立足于學生實際需求,保證實踐內容與形與學生生貼近,確保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符合學培養需要。同時,校內各部門之間強化合作,保證各部門積極配合完成實踐教育活動。另外,應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用,如做好實踐教育活動規劃、引領、組織與管理工作。
(四)實踐育人考評機制構建
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活動中,要求在教學評價模式上創新,這種教學評價體現在兩方面,包括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評價以及教學平臺中的評價。其中在課堂教學活動評價上,主要以生成性評價模式為主,其強調結合學生課堂多方面表現,如課堂參與度、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考試成績等,切忌完全以成績為標準評價學生綜合能力,防止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獲得消極體驗,影響課堂參與積極性。另外,在教學平臺評價方面教師可通過平臺與學生做交流反饋,給出評價,但評價語言仍需以激勵性語言為主。另外,學校也需注意注意在教師方面設置相關的獎懲制度,結合教師與學生綜合表現,保證教師可積極參與到實踐教育環節。
三、結論
實踐教育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實際開展實踐教育工作中,應正確認識實踐教育的基本內涵,立足于當前實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策略,如強化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認知,并在相關保障制度上進行完善,同時注意打造實踐育人聯動格局,并在實踐育人考評機制上不斷完。這樣才能使實踐教育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秀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實踐育人路徑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55-56.
[2]李先國.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02):21-22.
[3]許海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新路徑[J].法制博覽,2018(3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