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思



[摘?? 要] 學生觀察體驗不同位置看到的面是不同的,通過想象建立空間觀念,掌握先易后難,找特征的觀察方法。由前測中的錯題入手經歷抽象轉化,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有序的觀察方法。《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依據教學目標這個大方向,根據學生的需要,團隊設計了一堂有趣又扎實的課《觀察物體(一)》。
[關鍵詞] 多層次需要;精準教學;預設目標
學生觀察體驗不同位置看到的面是不同的,通過想象建立空間觀念,掌握先易后難,找特征的觀察方法。下面,筆者結合《觀察物體(一)》一課來說一說。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為了更貼近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筆者用情境教學方法來引導。德國著名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當把少量的鹽放到人們的面前時,無論如何,人們都難以下咽,當把這些鹽加到一份可口的美食中時,人們會覺得可以接受和吸收。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情境喚起學生們的好奇心,讓學生們感到新鮮,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
例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張老師先出示第一張圖(圖①),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很多學生會回答是球。再出示第二張圖(圖②),學生會回答是小兔子。當出示第三張圖(圖③)時,學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存錢罐。由此,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快速地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
如,在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以挑戰(zhàn)任務的形式讓孩子由1個面想象其他3個面。學生帶著挑戰(zhàn)的欲望去學習,可以讓他們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自覺地進入學習過程。在第一道練習出現時,這時候,老師說:“其他人,你們想不想來挑戰(zhàn)一下?”由1號學生到其他學生,由一條挑戰(zhàn)任務的線串起來,讓學生們躍躍欲試,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對后面的練習過程有很大的幫助。
又如,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從動物園里給大象拍照(圖④),到動物園里出來找找從不同位置觀察茶葉罐的照片(圖⑤),再到走出動物園看看卡車(圖⑥)。整個情境圍繞動物園展開,讓學習氛圍輕松起來。
一連串的情境也讓整個練習充滿童趣,原先只是簡單的習題訓練也有意思起來,學生不再只是索然無味地被老師牽著走。將情境融入練習中去,極大地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
(二)通過引發(fā)沖突鞏固新知
例如,本節(jié)課,練習環(huán)節(jié)由前測(圖⑦)入手,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會做錯側面的連線,在引導中突破要通過物體的特征來觀察的這個方法。同時通過做一做連線題,讓學生鞏固從簡單到復雜的觀察方法,讓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掌握知識性的目標。
二、讓孩子吃到有營養(yǎng)的東西
(一)體驗想象,突破難點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笨梢姡w驗是極其重要的學習方式。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從而積累各種經驗活動,還可以通過想象、推理和判斷等思維活動,建立空間觀念。
例如,本節(jié)課的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圖⑧) ,開始是每個人從自己的位置觀察小狗,學生可以輕松地找出對應的小狗照片。這時候,學生已經有了觀察的經驗。
然后,迎來有趣的挑戰(zhàn)項目(圖⑨),1號位置的同學在自己的位置上,需要給小組內其他同學找一找他所看到的照片。這時候,孩子需要調動想象來找了。
接下來,請其他孩子當裁判,看看1號位置的同學發(fā)的照片是不是自己看到的樣子。這時候,學生需要去評價1號位置同學挑戰(zhàn)的正確性,同時1號位置的同學挑戰(zhàn)的正確性也被小組內的其他孩子評價,孩子們就共同參與到這個課堂學習。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課后,進行了后測練習(圖⑩),統(tǒng)計顯示(表1),90%以上的學生通過體驗想象,能夠正確辨認出不同位置看到簡單物體的形狀。課后,學生臉上洋溢著的是自信的笑容,正是整堂課從觀察到想象,再到提煉,逐步突破了教學難點,讓學生獲得了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二)通過建立表象實現抽象轉化
“現代認知心理告訴我們,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其中表象是在操作或觀察活動中所學內容在學習者頭腦中形成的相應形象,它是知識結構向學生認知結構轉化的中介,是學生抽象概念的基礎?!蓖ㄟ^數學活動,讓學生對所要觀察的物體的圖形形成鮮明的表象。
例如,本節(jié)課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觀察小狗實物后,讓學生記住看到的樣子,然后從信封里找出看到的照片。這是讓看到的圖形變成頭腦中形成的表象,并且更加清晰化的過程。
觀察物體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如,本節(jié)課的教學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1到4號(圖?)先是作為學生觀察的位置編號出現在桌面上的。學生先是在自己位置上觀察,再小組上到講臺來展示匯報自己觀察到的照片,這時候老師板書1—4個號碼(圖?)。從4個學生所在不同的位置到板書上的1—4個號碼,這是離開實際的位置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精設練習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如果只是同一層次上的反復訓練,學生難免會出現厭煩心理,學習的效果也不一定有多高。將練習有層次地組合起來,就像給學生一把梯子,一步一個階梯地往上走,使練習的效果得到提升。
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如,通過會選、會連物體4個面的基礎練習,再到熱水瓶的那道題(圖?),讓學生掌握從3個面觀察物體的方法。
總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多關注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吃到好吃的東西,又吃到有營養(yǎng)的東西,使他們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