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棟
看劇一秒回古代,古人也很講邏輯!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從小非常聰明,又很勤奮好學。孔融十歲的時候,他爸爸帶他去洛陽玩。小孔融第一次出遠門,看到城市的繁華美景,非常開心。
第一天的游玩結束了,回到客棧后,孔融開心地跟爸爸說:“爸爸,洛陽果然很好玩!我們可不可以多待幾天?我還有一件事情想要做。”孔融的爸爸很疑惑,問:“你還想做什么呢?”
孔融回答道:“爸爸,我聽說洛陽的李元禮是個名士,我想去拜訪他。”孔融的爸爸有點犯愁,說道:“這樣的名人,一定有很多人想拜訪他,但是他并不是每個拜訪者都會見的,我們家也不是名門望族,恐怕去了也會撲個空,見不到的。”孔融自信地說:“爸爸,您放心,我有辦法讓他見我。”
孔融的爸爸半信半疑,帶著孔融來到了李元禮的府邸。李元禮當時在洛陽擔任司隸校尉的職務,每天想要拜訪他的人很多,所以他除了名士和親戚,其他人一概不見。
孔融到了李元禮的府邸,便和門口的守衛說:“我是李元禮的親戚,請幫我通報。”守衛聽說來人是李元禮的親戚,趕緊進去通報。李元禮聽說親戚來了,就接見了孔融。他看看孔融,說:“我并不認識你,你怎么能說自己是我的親戚呢?”孔融說:“我們兩家可是世代友好,早先孔子就曾經拜老子(名李耳)為師呢,這難道不是世代友好的關系嗎?”
李元禮一聽到這個回答,哈哈大笑,說:“說得好!”當時李元禮家里還有很多名士,大家看到一個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都非常驚訝,覺得這孩子真是聰明絕頂,紛紛夸贊孔融。
當時太中大夫陳韙(wěi)也在場,看到一個乳臭未干的孩童被大家這樣夸獎,心中有些不快,他想要刁難一下孔融,便笑著和孔融說:“你很聰明,這個不假,可是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了未必有才華呢。”
孔融笑了笑,馬上反駁說:“這位大人,我猜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陳韙啞口無言,眾人哈哈大笑。
敲黑板
陳韙的話的言外之意是:你這時年齡小,雖然聰明,但也別得意太早了,長大后未必就有才華。孔融不但沒有被難住,反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利用陳韙刁難他的話使陳韙陷入窘困的境地。
孔融先肯定了陳韙的話:如果小時候聰明,那么長大以后就不怎么樣;然后加上猜想: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前提加上猜想,推導出此人目前一定沒什么成就。
孔融這一招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來孔融的邏輯還不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