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末
摘 要:在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個行業所普遍關注的硬性問題的今天,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制造業、建筑業乃至其它相關行業當中降低能源損耗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話題。本文中筆者將聚焦“市政道路建設”這一領域,探究現有的、可降低能源損耗的節能技術,進而推行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節能技術;照明設計;線性設計;材料選擇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003-02
在如今的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節能技術的選擇和落實十分關鍵,選擇行之有效的節能技術不僅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會提升城市道路建設的施工效果,提升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值得一提的是,“節能技術”并不是目前建筑施工、道路整修過程中一個相對陌生的話題,但是一項具體的技術是否能夠足夠契合目前的工程,需要經過具體的測算和研究,否則其應用性和實效性將會大大折扣。
1 基于設計細節開啟的節能技術
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市政道路建設應以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宏觀背景為前提,結合施工道路的具體級別、類別、橫斷面類型、紅線寬度、地面控制標高等多項細節來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并為交通工具的運行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具體來說,從細節設計的角度強化道路施工,充分發揮道路運輸優勢,從源頭降低能耗,可以從下述方面予以考慮:
1.1 路面選擇
路面是道路施工質量好壞的最為直接的表現,車輛的行車速度、安全和舒適度,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路面條件。對于諸如物流、生產制造等行業而言,舒適的路面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進而從其它渠道創造效益。從路面材料的選擇來說,從瀝青路面到砂石路面,行車速度、輪胎行駛里程、運輸成本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比如行車速度可以從開始的30km/h提升到50km/h以上,輪胎行駛里程可以在原有瀝青路面的條件上增加20%,而運輸成本更可以相對下降20%。由此可見越是高級的路面其所帶來的舒適性、安全感和效率越為理想,其在延長道路使用年限和降低運輸成本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
另外,路面的平整度對于車輛油耗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非高級路面意味著車輛通過必須要克服更大的阻力,甚至會產生超過20%的燃油損耗。所以綜合以上兩方面因素來看,市政道路在進行前期設計和施工材料的選擇上,要盡可能地鋪陳高級路面,以減少油耗、減少阻力。雖然著眼于當下所謂高級路面看起來投資較大、成本較高,但是從長遠來看,其所能產生的效益和綜合節約的成本卻是顯而易見的。
1.2 線性設計
道路的線性設計,也是與車輛運行舒適性及燃油損耗關聯性較大的一個細節。從道路平面來看,當車輛從直線路段駛向曲線路段時,必然需要耗費更多的燃油,所以在進行設計時,要盡可能將道路線性設計為直線,如果受制于客觀條件,必須進行曲線形的設計時,則可以將曲線設計成半徑較大的圓弧,降低車輛燃油損耗;而從道路的縱向情況來看,車輛從平地上行時其耗油量必然會增加,下行時情況會略有緩和,但是其節油效果也比較有限。所以對于道路設計工程師而言,要充分考慮地形的因素,必要時要通過線路設計的方式,改善和緩和坡度所帶來的影響,更改線路設計。
總而言之,道路的線性設計不但要考慮到景觀、美觀及與周邊環境相契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線性對車輛運行所產生的能耗影響。路面起伏、道路直曲等都是會影響到車輛運行能耗的關鍵性因素,設計要盡可能就直避曲、就穩避陡。
2 基于外置功能的節能技術
從概念上來說,城市道路并非局限于道路本身——這樣一個狹隘的存在,周邊的照明系統、交通設施乃至各種交通組織都涵蓋在這個較為寬泛的命題之中。合理有效地選擇和設計這些外置設備,同樣會對節能產生影響。
2.1 照明系統
對于市政道路施工而言,最為理想的照明系統設計,就是能夠以合理的布燈方式、以最低的能源損耗獲取最為優質的照明效果。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參考單位公里數內的照明系統功率損耗,以滿足照明標準為前提,選擇高質量的照明器件、降低光能損耗。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首先要對設計路段進行充分調研,明確其屬性、應用性,然后根據其具體的等級確定照明標準,進而選擇合適的照明燈具。必要時可以選擇一些高質量、低能耗的鎮流器來提升道路的照明效果,將這類設備穿插在其它節能的照明設備當中,可以起到一種平衡和調節的作用,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因為全部使用高標準的照明設施,而為道路施工帶來超出成本預算的浪費。
2.2 交通設施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現代人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個人開始擁有私家車輛,這無形中加劇了城市環境污染,影響了大眾日常出行的舒適度。大量私家車占用公交車道、違規停放,是導致人們出行不便、時間損耗的重要原因。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政府高度重視城市交通的節能減排問題,甚至提出了“優先發展城市交通、構建公共交通系統”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要求。
基于此,市政道路施工必須以發展公共交通為優先,通過合理的設置優化公交車專用通道、人行橫道、公交車站及非機動車輛通道等,以提高綠色出行達標率為指向,鼓勵廣大市民以非機動車的方式“綠色出行”,降低城市污染,實現節能減排。
2.3 交通組織
平面交叉是道路設計過程中繞不開的一環,很多受制于空間的交叉設計,既不夠完善而且規模很小,根本難以滿足車輛正常通行的需求。而且目前不少市政道路在前期規劃的過程中并沒有做好渠化設計,其所誘發的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是很多司機在馬路上既不知他人動向,自己也無跡可循,因此諸如搶道、占道、觀望等情況屢屢發生,嚴重時會引發交通事故。
另一方面,復雜的交通路況意味著機動車及行人的橫向干擾頗為嚴重,當車輛迫不得已需要頻繁地加速、減速或者停靠時,其所產生的油耗自然要超出一般值。想要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就要設置合理的交通組織,同時這還有助于改善城市道路的行車條件,間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當道路擁有良好的服務水平、穩定的行車速度、合理的交通構成、完善的交通設施時,自然有助于市政道路整體節能目標的達成。在具體的設計策略上,要通過合理的交通組織,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能夠各自行駛、互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