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摘 要:利用原供水設施,并適合山地的豎向條件,制定某山地住宅區生活和消防供水方案,使用無負壓供水設備轉輸供水,靈活采用串聯和并聯的供水方式,滿足住宅區的水壓水量要求,減少建設成本,降低運行費用。
關鍵詞:山地;住宅區;生活給水;消防給水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119-02
1 工程概況
某住宅區位于沈陽市棋盤山西南側、蒲河北岸。2008年開發建設,已經完成了A區建筑面積14.03萬m2的建設,2015年整合土地,經相關部門批準,決定分期開發B-G區,建筑面積46.50萬m2,建成后園區總建筑面積為60.53萬m2,先期建設是D區的文體中心、住宅、幼兒園,見圖1所示。
場地呈東北高西南低,±0.00絕對高程高度差為39.00m,在C、D區規劃26層和17層住宅,并且中間有山脈隔成兩部分,各區域具體數據見表1所示。
2 供水設施現狀
本工程開發建設時間長,設計單位已更換,經過現場調研,對原有圖紙及相關資料的理解分析,明確供水設施的現況:
(1)A區A11樓地下室設有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及泵房,其中1號生活水池總有效容積為1180m3;2號生活水池總有效容積為230m3。(2)1號生活水泵房原設計為高層住宅提供二次加壓生活用水,僅一個區,水池已建成,但供水設備未安裝,水池管口封堵;2號生活水泵房為A區提供生活用水,變頻供水,設備運行正常,A區周圍已敷設DN350環狀管網,材質為鑄鐵管,未使用,并已接入1號生活水泵房。(3)A11號樓有540m3的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A11號樓屋頂設置18m3消防水箱,供給A區的室內外消火栓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防用水。
3 生活供水方案
A區各建筑的生活給水和消防給水已經完善,本方案不予考慮。根據現狀條件,對B-G區的用水量進行計算,結果見表2所示,最大日用水量為4621.31m3/d,A11號樓1號生活水池有效容積為1180m3,如果B-G區的生活用水儲存在1號生活水池,等于儲存25.53%的最大日用水量,滿足規范[1]要求,對1號生活水池進行了滿水實驗,狀態良好,并進行清洗,內襯不銹鋼改造,提高供水品質。
如果從A11號樓向B-G區供水需要敷設輸水管道,但是由于A區已經竣工,敷設新管道難度較大,決定利用已建DN350的環狀管網,B-G區最大時用水量為552.43m3/h,DN350鑄鐵管流速為1.59m/s,管徑合理;由于竣工多年且沒有使用,其承壓能力需進行驗證,并應沖洗消毒。
綜合考慮各區的±0.00絕對高程、建筑樓層高度以及DN350環狀管網的承壓能力,決定A11樓1號生活水泵房供水服務絕對高程為106m以下建筑,涵蓋B1區和F2區的建筑,供水高度從泵房地面(絕對高程為64m)算起為42米,環狀管網工作壓力控制小于0.6MPa,并且按此工作壓力進行壓力試驗,管道完好。
A11樓1號生活水泵房內設置微機變頻供水設備,從DN350環狀管網分別接管道供給B1、F2區生活用水,為J1給水系統。對于其他區域,需要再次增壓,如果采用水泵水池(箱)方式,沒有充分利用J1系統的壓力,會損失能源,因此采用無負壓供水設備轉輸供水。
新建文體中心D4樓地下生活泵房,設置無負壓供水設備三臺,分成三個區從J1系統吸水向B2、C、D、E區轉輸供水,三個區分別為高區J2g供給C區17-26層;中區J2z供給C、D區10-16層;低區J2d供給C、D其他樓層和B2、E區。在F1區擬建F30樓地下生活泵房,設置無負壓供水設備二臺,分成二個區從J1系統吸水向F1、G區轉輸供水,二個區分別為高區J3g供給G區和低區J3d供給F1區,見圖2所示。
4 消防供水方案
新建文體中心D4樓地下消防水池490m3及消防泵房供給B-E區室內外消防用水,室內消火栓系統分為兩區,低區室內消火栓系統與室外消火栓系統合用,并在C區26層和D區16層屋面分別設置高低區消防水箱。擬建F30樓地下消防水池330m3及消防泵房供給F、G區室內外消防用水,室內外消火栓系統合用,并設置消防水箱。兩個系統均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ZP1和ZP2供給地下車庫,見圖2所示。
5 結語
現有的生活水池、泵房及室外環網經過檢測及改造,作為新規劃區域供水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約了工程費用,縮短了開發時間;因 A區工程已經竣工,利用原有的管道,沒有破壞A區的地面景觀,沒有妨礙地面交通,為已入住的居民創造正常生活環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根據山地建筑的情況,分析各區域的豎向高程特點,采用無負壓供水技術進行串聯轉輸,轉輸后形成高中低區并聯供水,在滿足各區域的壓力流量要求的情況下,有效減小了各系統的管網壓力,降低了系統的能耗,采用無負壓供水設備避免了供水水質污染。
生活給水和消防系統分為兩個系統,有效規避了中間山脈的阻隔;兩個消防系統滿足居住小區消防供水最大保護建筑面積不宜超過50萬平方米的要求[2],新建消防系統避免了新舊消防規范的差異。本方案通過了由業主組織的,供水公司和規劃部門參加的專家論證會,并正在逐步實施中[3]。
參考文獻
[1] GB 50015-200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S].
[2] GB 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S].
[3]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