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勝明
摘 要:基于不同城市的道路規劃設計,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布置設計方案與形式種類多樣,但是從技術層面來看,技術要點與相關技術措施大同小異,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基于市政給排水管道布置的重要性,結合市政給排水管道布置設計要點與施工技術措施,探討關于當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如何合理地運用設計與技術開展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布置工作。
關鍵詞:給排水管道;布置設計;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139-02
0 引言
市政給排水管道分為給水管道與排水管道兩個部分,因此,對于給排水管道技術的相關內容分析,也應當將兩者區分開來進行針對性分析,而借助給排水管道的設置,能夠有效地形成城市居民用水供給、城市廢水回收、雨水收集等諸多工作,是城市化建設進程中,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內容,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在實際的給排水管道工程分析中,要充分考慮到給水管道與排水管道的不同作用,結合設計要點合理分析。
1 設計要點分析
本文結合市政給排水管道中給水管道與排水管道的不同作用,分別進行其布置設計的特點分析,結合關于地形地貌、新舊城區等現有城市化建設發展進程中常見的現象,綜合性地形成內容闡述。
1.1 給水管道
市政給水管道并不包括具體到個人用戶的進戶管,通常只分為指干管與連接管兩個部分,在設計過程中,主要需要遵循以下的要點,首先是基于生態化原則,盡可能的節約水資源,在確保主要導流方向相同的情況下,利用地形地勢的基礎特征,縮短管線的實際長度;其次,在控制單線管道的基礎長度的同時,還需要保證道路兩旁的管道與管道之間的基礎間距處于相對合理,符合城市整體規劃的寬度;再次,在配管設計階段,避免管道與城市主干線發生沖突,盡可能的避免干管需要通過主干線;最后,管線直徑的選擇,應當以城市的建筑標準進行合理規劃,大城市管線選擇應當與中小城市管線選擇區分開來,形成不同管線的合理選擇。
1.2 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的設置實際上要比給水管道的設置復雜,一方面,排水管道需要收集城市廢水以及一些附屬物,將其運輸到制定的位置,與廢水處理工程相連,形成合理的廢水處理,另一方面排水管道還肩負著引流的重要作用,在發生降雨時,要對于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引流,形成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因此在排水管道的布置設計上,首先要考慮到布局的問題,結合城市地形地貌的基礎要素以及不同城市對于城區開發的合理規劃,形成條理性的規劃。其次,在針對一些老舊城區的設計時,要考慮到老舊城區原有的設計方案,盡可能的避免排放口過多的為,形成統一的排放布局。
因此,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確定基礎的排水水域,以排水水域為核心進行擴散,進行干道與分支干道的鋪設,同時考慮到地形地勢的要素,盡可能的利用地形地勢,借助重力,形成自然排水,基于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發展,設計過程中,要為后續改進留有余地,因此給水管道通常采用的都是豎形管道鋪設,而排水管道通常采用的都是樹形管道鋪設。與此同時,基于建設成本及城市廢水產生的日排放量,要在非主干線的路段,建設環繞式的管道,以減少城市對于處理廠數量的依賴,降低成本。最后是關于雨水管道的鋪設,雨水管道的鋪設要綜合考慮到城市對于水資源的實際需求量,一般小型城市或城市郊區部分,可采用明渠排放的方式,而切換到大中城市時,則要考慮暗管的方式。
1.3 公用設施的保護
在鋪設給排水管道時,需要進行溝槽開挖工作,而部分城市由于地質或其他因素,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保護措施,或開展科學的開挖工作,很容易在溝槽開挖階段,造成地質破壞現象,引發地面坍塌,破壞道路的同時,破壞道路上原有的公用設施,造成額外的經濟損失。針對這一點,首先在開挖前,要結合道路附近的公用設施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計算,并取得相關審查報告與手續后再行動,且必要條件下,可對于公用設施采取加固處理,避免對其造成損壞的同時,將工作的危險系數控制在一定的可控范圍之內。
2 施工技術措施分析
在市政給排水管道的施工技術措施分析方面,主要圍繞施工步驟進行,因此具體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關于圖紙的規劃問題,其次是施工階段所采用的技術問題,最后是關于竣工階段相關的實驗性技術問題。三部分共同構成市政給排水管道的施工,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1 圖紙設計
圖紙設計是非常關鍵的階段,而在進行圖紙設計工作時,首先要結合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并對將要開展施工的現場進行實地勘測,以確保設計方案具有可行性。如在市中心與城郊附近形成的污水排放量并不處于統一水平線,因此要分別考慮,根據污水排放量來設計污水排放流量所需要運用到管徑大小,借助公式完成設計。或又如在設計過程中,除了考慮管線的問題外,還要考慮到城市土壤條件、可能會產生的污水種類、水廠的位置等,便于對管道的整體設計有合理把控。
而在完成圖紙設計后,施工人員從熟悉到施工需要一個過程,設計人員最好與施工人員進行密切溝通交流,將設計意圖與圖紙進行詳細闡述,便于施工人員形成整體施工的概念和大局觀,以便在施工過程中,更好的結合施工圖紙進行施工項目,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路段,或在不同地理條件下施工時,要對注意事項進行補充說明,避免出現由于意識導致的質量問題。最后在開展施工前,要采購一定數量的施工材料,對于施工材料的質量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包括生廠廠家的合格證、與工程需求的符合度等,避免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進入施工現場被錯誤運用,為后續工程質量埋下隱患。
除此之外,需要著重強調的是關于施工障礙的要素,在上文中提到的關于公用設施的保護問題也屬于施工障礙要素中的一種,還包括城市過去已經建設好的排水管道及已有管線路段之間的連接和拆舊做新的相關內容、道路交通方面帶來的壓力等,任何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的要素都應當在圖紙設計階段得到重視和考慮。
2.2 施工階段
在完成圖紙設計階段后,就進入施工階段,但在此之間,還需要進一步對于圖紙內容進行審核,包括圖紙設計的先決條件,一些加固要素是否有規劃和設計等,在確認無誤后進入施工階段,市政給排水工程的施工階段主要有兩個技術措施需要著重展開探討。首先是對于開挖溝槽的技術要點分析,常見的溝槽形式有很多,直槽、混合槽等,但是基于工程的不同需求,城市甚至不同路段可能采用的溝槽形式都不同,因此要進行現場勘測分析,圍繞實際的道路情況,對于溝槽的長、寬、高等進行嚴格的設計,并在后續形成跟蹤檢查,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其次就是管道的安裝,尤其是對于排水工程而言,與給水工程不同,排水工程肩負著運輸城市廢水的重要責任,而城市廢水的長時間運輸,又會腐蝕管道本身,導致管道在長期使用中,由內到外的發生侵蝕現象,最終出現漏水的情況,因此在質量的考核上,要嚴格把關,而在安裝完成后,也需要進行相關的閉水測試,避免一些管道本身內部都存在產品缺陷,影響后續使用。
2.3 竣工階段
竣工階段,主要是對于施工內容進行驗收,因此竣工驗收階段的技術措施主要與施工階段相對應,著重對于溝槽回填工作和閉水試驗兩部分工作進行分析。首先是閉水試驗,在上文中,提到了關于閉水測試,但是上文中所提到的閉水測試,主要是同時測試,檢查管道本身是否存在缺陷,而在竣工階段開展閉水測試,最主要的是檢查溝槽內是否會產生積水。具體到實際中,我國針對閉水試驗有比較明確的規定,要開展分段式測驗,順序一般為由下到上,目的是節約用水。而檢驗的基本表順,就是在管道閉水試驗過程中,觀察管道實際的滲水情況是否能夠處于滲水的基本標準值內。管道施工最終要經受得住長達二十年以上的需求,因此,無論在閉水試驗階段出現任何問題,都要及時停工返修,不能盲目自信應付了事,導致管道后續應用階段出現問題,造成額外的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可能會造成安全事故發生。
其次就是溝槽回填工程,溝槽回填工程是市政給排水管道工作開展的最后一步,在回填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溝槽內并沒有明顯積水痕跡或雜物,包括一些土塊碎石等,如果有,在清理后再進行回填,工作結束后,還要開展相關的監察工作,主要圍繞回填密實度進行,確保回填后壓實率能夠達到九成以上,最大限度的確保溝槽能夠回到施工前的道路狀態。
最后需要強調的,就是對于施工人員的管理問題,很多城市在開展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建設工程中,注重管道材料、注重施工技術,卻忽視了施工人員的考核與管理問題,一方面,應當加強對于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強調,加強關于技術內容的考核,拒絕不具備基礎施工水平的施工人員參與到施工項目當中,另一方面,要不斷培養現有的施工技術人員去主動學習先進的技術和先進設備的使用方面,不斷加強學習與應用之間的關系,進而達到提高管道施工質量的目的。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腳步在經濟實力的推動下不斷的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應當緊緊跟隨城市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加強、加固,尤其是對于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而言,工程本身復雜且后續使用年限久遠,翻修困難,無論是基于任何因素考慮都應當對其工程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本文僅從技術要點及措施的角度對于市政給排水工程進行了分析,望廣大相關建筑設計工作者能夠繼續深入探討,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意見與建議,共同推動市政給排水工程的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邵文超.市政排水管道滲漏預防施工技術措施[J].卷宗,2017(24):132-133.
[2] 馮藹敏.淺談市政給水排水管道不開槽設計及施工技術[J].城市建筑,2016(05):153-153.
[3] 陳飛龍.市政工程給水排水管道現狀及管理措施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1):198-198.
[4] 蘇建雷.探討市政排水管道養護項目誤區及控制措施[J].全文版:工程技術,2016(01):116-116.
[5] 李金鎖.市政給排水管道質量病害及防治措施[J].全文版:工程技術,2016(20):148-150.
[6] 宋嘉琦.淺談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存在問題及質量管理措施[J].卷宗,2017(2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