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藤



摘 要:近年來中美貿易往來逐年增加,但自17年下半年美國對華開展“301調查”,雙方在貿易領域的激烈沖突至今未能平息。但貿易爭端對中美雙方的利益究竟有何影響,中美兩國未來的貿易合作將何去何從?本文將從中美貿易戰的現實入手,利用多階段動態博弈分析,對中美在貿易領域的沖突及其影響進行分析,以求為中美貿易的未來發展找尋新的出路。
關鍵詞:貿易摩擦;博弈分析;中美關系
中圖分類號:F752.7;F75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199-03
0 引言
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使得經貿大力發展,尤其在加入WTO后更是迅速騰飛。近年來中國與美國的合作不斷增多,但貿易摩擦也不斷升級。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已逾百起。而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發動針對中國展開的“301調查”,更是直接挑起了新一輪的貿易沖突。中美兩國未來的貿易關系究竟何去何從,成為全球學術領域和商業領域關注的焦點。
國內的研究人員對此輪的中美貿易爭端做了多方面研究,力圖分析其原因、影響及應對手段。劉強、徐靜珍等學者(2019)[1]認為中美兩國各自利益的爭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某些利益集團的訴求等都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原因。柯建飛,于立新(2017)[2]通過建立經濟模型發現,貿易沖突對兩國都會有強烈的沖擊,這樣中國作為貿易順差國遭受的影響會更嚴重。周昕怡(2019)[3]從中美貿易摩擦對中方的影響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進行剖析,提出政府應積極擁護世貿組織,盡快掌握核心技術等建議。袁安鑫(2018)[4]提出中方要通過保護知識產權,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等來擺脫美方的技術壓制。陳宇峰和劉克龍(2018)[5]提議應加快推進對外貿易的產業結構轉型和支持企業互助,救助、幫扶受困企業,共渡難關等。
以上的諸多文獻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美貿易戰的起因、影響與對策。而本文將從中美貿易的現狀入手,基于現實情形構建中美貿易的博弈分析模型,利用靜態和動態博弈分析逐漸推演,對比中美在做出不同選擇的情況下獲得的利益,從理論角度分析和預測中美貿易未來可能的走向。
1 中美現狀分析
1.1 中美經濟發展現狀
如圖1所示,從2000年至2017年間,按不變價來衡量,中國GDP由不足10億元增至81億元,折合美元由1.2億美元增長為12億美元,復合增速接近10%;同時期內,美國GDP由12.5億美元增長為17.1億美元,復合增速僅為1.8%。
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中,中國GDP迅速騰飛,而同時期的美國GDP相比而言就顯得平緩許多。中國的快速崛起讓美國感覺到威脅,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美方會挑起此次的大規模貿易爭端,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昭然若揭。
1.2 中美貿易往來現狀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后,迅速實現貿易全球化,2000-2017年期間,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呈快速上升趨勢。如圖2所示,在此期間,中國始終對美國保持貿易順差,從2008年開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更是加速上升,從2000年的674億美元一路升到2017年的3372億美元。這意味著在與中國多年的貿易進出口中,美國一直處于不利的貿易逆差中,這也成為了美國挑起貿易摩擦的導火索。
1.3 中美貿易依存度
中國經濟對中美雙邊貿易的依存度始終要高于美國經濟對中美雙邊貿易的依存度。盡管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積極與外界開展多邊貿易合作,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也是越來越高;而在2010年左右,由于中國開展“一帶一路”戰略,對外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對美國貿易依賴度也相對降低。但無論趨勢怎樣變化,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度一直比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度高,如圖3所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美兩國產業結構不同所導致。中國主要以制造業為主,鋼鐵等領域普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在去產能的背景下就導致了中國必須通過出口,來促成國內產業轉型。而這也勢必導致中國對外出口額居高不下,貿易順差也不斷累積。
1.4 中美貿易沖突情況
自2008年以來,中美貿易時有沖突,但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自2017年由美國發起的“301調查”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便不斷升級。美國通過提高關稅壁壘、限制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打壓中國企業在歐美地區發展等方式來遏制中國。而中國以牙還牙,通過提高關稅壁壘、向WTO申訴等手段對美國予以回擊,詳見表1。
其實不難看出,不論美方的發動關稅挑釁還是中方的反制措施都是為給對方威脅和打擊,維護本國的利益。這樣的貿易爭端對中美雙方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究竟有何影響?雙方選怎樣的策略才能保證長期利益?下文將通過博弈論的理論分析,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
2 中美貿易戰的博弈分析
由于當今中美貿易戰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本段先從構建單次博弈和有限次重復博弈入手,再擴展至無限次重復博弈,對中美雙方選擇的對策及其影響進行分析,以求為此爭端找到合理的解決路徑。
2.1 假定研究模型及有限次動態博弈
中美貿易的爭端,正如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即便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但讓雙方欣然選擇合作也極其困難。接下來本文將以中美貿易的現實情況為藍本,構建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假設兩國均采取低關稅政策,為中國對美國常年保持貿易順差,那么中國在此將得益更多,不妨設中國得益為10,美國為8;如若兩國都選擇高關稅壁壘,這勢必有損兩國貿易往來的收益。因為美國對中美貿易的依賴度要低于中國,我們假設美國收益減少為6,而中國則減少為4;若中國選擇高關稅,而美國選擇低關稅,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將受損,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受益。此情形中,中國得益為12,美國得益為4。反之,美國選擇高關稅,而中國選擇低關稅,由于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度更高,可能受到的沖擊更為巨大。此情形中,中國得益僅為2,美國得益為10。
兩國的各自的戰略選擇及其所得利益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當中國選擇高關稅壁壘時,很顯然只有美國同樣選擇高關稅壁壘才占優勢;當中國選擇低關稅時,美國還是應選高關稅以保證利益最大化;當美國選擇高關稅時,中國也應選擇高關稅來平衡損失;當美國選擇低關稅時,中國還是會選擇高關稅最大化利益。如此一來,他們不可能選擇(低關稅,低關稅),因此兩國只有雙雙選擇高關稅壁壘。縱使這個決策并非帕累托最優,但對于個體來講,已經達成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是,中美關系是持續變化發展著的,是否中美雙方將一直選擇打貿易戰才能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中美雙方真的會在未來的往來中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局面嗎?我們將重復博弈分為有限次博弈和無限次博弈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2.2 有限次重復博弈
我們假設中國與美國進行了兩次交易(T=2),并且雙方始終將己方利益最大化作為首要條件。下面我們將構建一個兩階段重復博弈的樹狀圖來分析,如圖4。
我們從兩階段可以清楚地看出雙方基于個體理性選擇,持續選擇高關稅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當中美雙方都選擇低關稅時,此時中美利益之和最高為36;當中方選擇高關稅而美國選擇低關稅時,此時中方利益達到最大化的24;反之,當美國選擇高關稅而中國選擇低關稅時,美方利益達到最大的20。我們發現:雙方都會為了達成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選擇連續高關稅,整體利益最大化無法達成。
因此在有限次博弈時,雙方只會做出己方利益最大的選擇。那么雙方此時的博弈策略應為{(高關稅,高關稅),(高關稅,高關稅)}這組合表示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中美雙方都選擇打貿易戰。所以雙方都只能得到一個非常低的收益,此時美方為12,中方為8,根據逆推法可知,貿易之爭沒有盡頭。好在這一結論只是從短期的視角來看待中美貿易,我們再構建無限次博弈模型,從長期的視角來分析中美貿易之爭。
2.3 無限次重復博弈
根據之前的分析,在有限次重復博弈下,雙方會為了各自眼前的利益將永遠打貿易戰。但是無限次重復博弈,就代表著中美雙方不知道何時合作會終結,為了未來無限的利益往來,中美雙方在博弈過程中會相互試探。此時就會出現“懲罰”,當美方對中美貿易合作產生背叛行為,即擅自加高關稅時,中方可以用“雙邊懲罰機制”,來約束美國的行為。一方面,如果美國保持合作的協定,維護了雙邊合作的順利開展,中國在未來交易時也盡量采用低關稅來報答美國的行為;另一方面,如果美國違背了合作協定,那么中國也會做出等價的回應,懲罰這一行動。我們假設中美一開始都是合作關系,中美雙方前2個階段都選擇貿易自由,第3個階段美國提高貿易壁壘,那么中方可以對此行為進行“懲罰”,“懲罰”的策略有以下兩種:
(1)冷酷策略,又稱“觸發策略”:這種策略下美國貿易自由,選擇低關稅,中國也選擇低關稅,一旦美國提高貿易壁壘進行貿易保護,中方將永不合作。中方選擇此策略時,雙方的收益見表3。
由這組收益我們可以看出,美方一旦背叛,后續的收益將永遠維持在5,無數階段疊加起來將比原本合作時的8相差很多。但這種策略下,中方也和美方一樣在后續階段持續累加低收益。因此此策略對美方的威懾力極強,但是同時也會很大程度上損害自身利益,并不是理智的選擇,也因此很少被采用。
(2)針鋒相對策略,又稱“以牙還牙”策略:是指采取和上一輪對手相同的策略,即美方背叛一次,中方懲罰美方兩次,但兩次之后若美方選擇和平合作,中方也將原諒美方。中方選擇此策略時,雙方的收益見表4。
由這組收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美方發動貿易戰,中方必然會采取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懲罰美方背叛。這種策略下,美方會受到懲罰,有兩個階段的低收益,后續合作才能恢復高收益。而與冷酷策略不同,中方選擇針鋒相對在后續階段也獲得了持續的高收益,不會大量損害自身收益。
我們通過以上兩種收益策略可以看出:在美方背叛中方之后,中方為了未來更長遠的利益,會采用針鋒相對策略來懲罰美方。既給予對方有力的懲罰,讓其不敢再犯,又不使雙方未來的合作難以繼續。針鋒相對策略之所以比冷酷策略更好的原因在于它集嚴厲性和靈活性于一身。從長遠的角度看來,只有合作才是中美雙方尋求自我發展的唯一出路。
3 結語
隨著中美貿易的不斷深化,雙方都有許多利益沖突點開始逐漸暴露,曾經的貿易摩擦已經演變為貿易戰。隨著兩國之間貿易程度的加深和貿易范圍的擴大,兩國之間的矛盾是逐漸升級的。從短期看,兩國可能會為了眼前利益爆發較嚴重沖突;但從長期看,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中國采取短期的反制措施會起到威懾作用,但并非長久之計。貿易戰持續時間越久,對兩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越大,因此加強合作才是兩國貿易的主流。
同時,面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我們應采取嚴厲性與寬容性兼備的策略,進可攻退可守,方能以大國之姿立于世界之林。對于國內企業而言,開展企業互助,救助、幫扶受困企業共渡難關,避免同行惡意競爭等都是必要措施。同時快速推進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實現對外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們應積極認識到與美國在科學技術,綜合國力上的差距。應懷著謙虛學習的態度,開放思想接受各種建議,努力達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理想。
參考文獻
[1] 劉強,徐靜珍,馬春倩.貿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兩國貿易關系探討[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1):44-49+55.
[2] 柯建飛,于立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貿易戰:理論分析與中國應對策略[J].全球化,2017(06):71-84+135-136.
[3] 周昕怡.中美貿易戰:中國的負面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5):41-43.
[4] 袁安鑫.淺析中美貿易戰及應對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149-151+157.
[5] 陳宇峰,劉克龍.有效應對中美貿易戰沖擊[J].浙江經濟,2018(2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