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芳
摘 要:近年來產品質量越來越受到市場消費者的重視,只有確保產品的質量,才能維護市場的和諧發展。但是,當前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市場秩序的和諧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好監管工作,制定完善的監管工作模式,促使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產品質量;影響因素;監管模式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229-02
在產品質量監管的工作中應總結豐富經驗,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結合內部影響因素與外部影響因素,制定完善的監管模式,針對產品質量進行合理的監督與管理,使其質量可以符合要求。
1 產品質量內涵分析
結合國際相關標準內容,產品屬于生產過程的主要結果,而質量屬于固有的、特性的滿足要求程度。而對于產品質量而言,在研究學以及專業領域當中的定義有所差異,從廣義方面來講,產品質量就是相關產品體系與流程等固有特性、可以滿足消費者亦或是其他領域要求的具體能力,其中不僅含括實物類型的產品,也包含著無形類型的產品,例如:服務,將產品質量監管作為基礎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產品質量就是要求其符合相關技術標準以及消費者需求,可以正確的反映出產品的實用性以及社會的適應性相關尺度,例如:產品外觀的形態質量、圖案色彩質量、氣味質量、光澤質量與包裝質量等。還含括內在的化學質量、物理質量、機械質量、光學質量與生物學性質特點等。
2 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
目前在產品質量方面,存在很多影響因素,經過研究以及相關實踐操作可以得知,產品的質量影響因素較為繁瑣,屬于當前全局類型以及社會類型的問題,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除了會受到內部制度以及條件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外部條件的激勵,屬于相互對應的因素,應予以一定重視,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協調控制,以便于更好的進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具體影響因素為:
2.1 內部的各方面因素
對于內部的影響因素而言,也可以稱之為企業因素,主要就是內部的人為、制度以及數據信息等各種要素,結合全面型的質量管理理論內容,對于產品質量的內部影響因素而言,主要就是4MIE,也就是人機料法環,其中,人就是產品的制造以及生產工作者,機,指的就是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料,就是產品制造環節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法,就是制造工作中所使用的工藝方法,環指的就是制造生產所在的環境,這幾種內在影響要素在企業當中,會受到企業的控制,利用各種管理方式對生產制造質量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產品的內在質量影響因素較為繁瑣,所產生的影響程度也有所差異,最為關鍵的就是:
(1)領導層的質量觀念意識以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是較為主要的人為因素,領導人員與工作人員尤其是特殊工種的人員的質量觀念與管理素養,直接決定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水平,影響著整體的產品質量。(2)在企業當中,質量機構的設置與其功能發揮程度等對產品質量產生一定影響,例如:現場管理機構、產品檢驗機構等等,其針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功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是保證產品質量的主要部分,與此同時,對于產品而言質量影響因素還包括機械設備的性能、是否可以滿足相關的質量監測要求等,而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與生產質量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如若不能正確的處理,將會導致產品的質量受到影響。
2.2 外部的影響因素
對于外部的影響因素而言,主要就是環境因素,主要就是與相關系統存在關聯,存在產品生產系統以外的各類物質,例如:數據信息因素、人際關系因素等等,通常情況下,在產品質量的外部影響因素方面,主要含括政策內容,例如:產品的質量、管理以及經濟方面的政策。還有法治環境,像是相關法律規定以及行政監督方面的執法環境等等。還有社會環境,像是市場方面的運行機制、物資使用情況、群眾的質量觀念意識等,對產品的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但是,會利用影響企業的方式對產品的質量會產生間接性的影響。在我國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經濟也在不斷進步,相關的市場機制會對于產品質量有著一定的調節作用,而在市場機制方面,主要含括供求方面、價格方面與競爭方面的三種機制,像是市場的供求體系不能保證順暢性,雖然企業有著一定的提升產品質量愿望,但是會因為不能更好的從市場當中獲取相關生產資料以及資金等,難以保證產品質量,例如市場中沒有質量符合要求的生產原材料,使得相關產品的生產質量降低。再如價格機制不能順暢的運行,難以保證相關產品的優質與優價符合要求。在此過程中,只有合理的進行價格與產品質量的管理,才能保證質量符合要求,不可以片面的重視產值以及利潤,以免出現質量問題。
3 目前傳統產品質量監管模式所面臨的挑戰
在傳統的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當中,主要是通過較為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利用政府的制約,利用行政命令的形式促使企業針對產品質量進行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利用統一管理與細化檢查的方式開展工作,呈現出一包到底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直接介入的管理形式,有助于提升計劃經濟階段的生產水平,尤其在一些缺乏質量保證體系的企業中,能夠利用合理的管理方式促使產品質量的提高。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之下,市場的經濟形勢發生改變,質量監督以及管理模式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首先,傳統的監督管理模式過于重視對企業各方面內部因素的管理,利用直接介入的形式完成相關工作,難以針對外部的各方面因素進行控制,導致其無法更好的發揮出自身的服務功能。其次,在企業生產能力與生產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之下,以往的監督管理模式過于重視生產流程的監督,導致原本需要進行自我管理的企業,變成政府代表對其進行管理,除了會導致政府監督管理的成本投入量增加,還會使得工作難度提升,使得企業產品的質量管理主動性降低,能動性受到一定影響。最后,在相關的質量監督職能逐漸增加情況下,要求全面提升監督管控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如果還在使用以往的監督管理方式,會導致其長遠發展受到影響。
4 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創新建議
4.1 針對法律規定進行完善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技術以及經濟也在逐漸的進步,傳統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模式以及法律法規等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要求,很多新的產品已經超過了相關法律的管理界線,導致監測工作不能依法的執行。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針對以往的法律規定進行補充與完善,保證相關監督體系更加健全,為監督過程中的執法工作提供幫助,例如:健全材料方面、工藝方面與監測方法方面的管理法規,創建較為完善的平臺體系,提升整體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水平[1]。
4.2 對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進行改善
目前雖然企業并未設定相關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但是受到資金因素的營銷、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難以更好的進行監督以及管理,甚至會出現機構方面的松散問題與秩序問題,發生監督混亂的現象,難以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為了可以更好的針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管理,應對其進行品牌化與精細化的處理,轉變以往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職能,有機整合相關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職能、質量技術的監督管理職能、工商監督管理職能等等,保證相關產品的質量得到同意控制。雖然目前此類職能整合模式已經全面的落實,但是,只有形成全新的工作機構,才能促使相關監督管理職能的發揮,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水平,使得產品的功能以及安全符合要求。
4.3 改善以往的監督管理模式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產品質量方面,除了由政府監督管理之外,還通過引導企業自覺的管理,對于各種產品提出了層次性的要求,開展分類管理工作。此時我國可以積極借鑒先進的產品質量管理經驗,科學的開展分類性的管控工作,尤其是企業的產品,可以進行全程類型的動態化監督,如圖1所示,在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的過程中,各個部門都采用各種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平臺針對質量進行管理,可以在相關的平臺中技術發現產品質量問題,采用合理的措施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以及水平,充分發揮出相關平臺的積極作用[2]。
4.4 宏觀角度的質量監督管理
企業開展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可以滿足相關消費者的產品附加值需求,使得品牌的效應得到穩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自律性。而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從宏觀角度開展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是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性的主要方式。在此過程中,應當將全力以及責任有機整合,確保在企業的權利以及責任的范圍之內,提升自主性的監督管理水平,并非單純的依賴強制性管理進行處理。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獎懲方式與責任制度等進行管理,從宏觀方面進行合理的協調控制,如果發現區域范圍之內出現產品的質量問題,就要進行嚴格的懲罰,同理,在區域范圍之內產品質量較高的時候,需要予以一定的獎勵,以此提升監督管理主體的積極性[3]。
4.5 針對質量的監測體系進行改善
在市場當中產品數量逐漸增加的情況下,監測管理的工作人員數量很少,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如若還在使用傳統的監督管理模式,難以更好的進行控制。因此,應積極針對監測體系進行改革完善,創建科學化的工作模式,提升整體工作水平[4]。
5 結語
目前在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利用合理的監督方式及時發現產品的質量問題,難以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嚴重影響監督效果,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質量監督方式與體系進行創新,完善法律法規,增強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出監督模式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賀小紅.產品質量影響因素及監管模式創新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8):11.
[2] 陳小強,王維,顧錦祥.基于FMEA的汽車零部件質量追溯過程分析[J].專用汽車,2018(5):64-70.
[3] 張遵,余媛.影響多晶硅產品質量的因素分析[J].化工設計通訊,2018(11):86.
[4] 萬德慧,孫僥.海南省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影響因素及其監管措施[J].熱帶企業科學,2018(1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