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琦
摘 要:目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催化劑主要以貴金屬Pt為主,但是Pt儲量有限且價格昂貴,且存在CO中毒問題,這些因素限制了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快速發(fā)展。而其同族元素Pd儲量相對豐富、價格略低,通過金屬摻雜改性后具有較好的催化效能。鑒于此,本文從催化劑的形貌及催化活性出發(fā),綜述了PdAu、PdCo和Co-Fe-Pd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中的應用,以期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非Pt催化劑的發(fā)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直接甲醇燃料電池;PdM;制備;催化性能
中圖分類號:TM9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7-0250-02
1 背景介紹
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阻礙當前人類社會進步和工業(yè)文明發(fā)展的兩座大山。而燃料電池(Fuel cells,FC)可通過氫氣和甲醇等燃料與氧氣發(fā)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1],具有工作溫度低、環(huán)境友好、啟動速度快等優(yōu)點,不但可被廣泛應用于小型發(fā)電用的分散電源,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需要的便攜式移動電源,燃料電池汽車的動力電源等民用需求,還可滿足單兵作戰(zhàn)和彈藥引信等軍事需求,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燃料電池的出現不僅能解決當前的能源短缺問題,從能源產生到輸送均可避免產生傳統(tǒng)能源利用過程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塵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已發(fā)展成為當前最具發(fā)展?jié)摿Φ哪茉蠢梅绞街籟2]。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以甲醇直接作為陽極燃料,通過甲醇催化重整可獲取燃料電池中電化學反應所需的氫源,通過與陰極的氧氣或空氣發(fā)生反應可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除具有氫氧燃料電池的大部分優(yōu)點外,還具有燃料來源豐富,儲存方便、安全系數高等優(yōu)點。此外,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理論輸出電壓(1.21V)與氫氧燃料電池電壓(1.23V)相近,能量密度高于普通氫氧燃料電池。
然而,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成本過高一直是其商業(yè)化推廣的“攔路虎”,因為當前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催化劑主要以資源稀少且價格昂貴Pt金屬為主[3]。要實現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商業(yè)化,低Pt和非Pt催化劑的研發(fā)已成為燃料電池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事項。Pd與Pt屬于同族過渡金屬,但價格卻較Pt便宜,而且其儲量為Pt的40倍,是Pt催化劑的理想替代品。雖然純Pd的催化活性低于Pt,但是研究者們通過對Pd進行摻雜改性,在進一步降低Pd用量和化劑成本的同時,可有效提升Pd基合金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通過將Pd與其它過渡金屬元素,如Au、Fe和Co等復合,可有效調節(jié)Pd的電子結構,大幅提升PdM(M表示所摻雜的金屬)的催化活性。
2 Pd基雙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催化劑的形貌受制備方法的影響,其活性則直接與其粒徑尺寸、分散度、晶面和晶體結構等性質相關。本文針對PdAu、PdCo和PdCoFe三種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及催化性能,分別從上述角度作了綜述性分析。
2.1 表面合金結構的PdAu二元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Au在強酸性條件下較穩(wěn)定,通過制備Au與Pd形成的合金,充分利用Au和Pd各自的優(yōu)點,制備出更穩(wěn)定且氧還原催化活性更高的PdAu具有重要的意義。胡清平[4]等人首先將PdCl2溶解于鹽酸中制備出成H2PdCl4溶液,隨后以H2PdCl4和HAuCl4為反應前驅體,XC-72碳為載體,預先冰浴冷卻好的質量分數為61%的KBH4為還原劑,用液相還原法合成了Pd:Au原子比分別為95:5、90:10、85:15和80:20的多種合金度的碳載PdAu納米粒子,并考察了其對氧還原反應的催化活性。如圖1所示,通過比較不同合金度PdAu催化劑的循環(huán)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線可知,PdAu合金的CV曲線形狀特征基本上與純Pd一致,區(qū)別僅在于純Pd具有更大的電流密度及較大的雙電層。
Pd85Au15催化劑的氧還原半波電位可達0.94V,較其它PdAu合金表現出最好的氧還原催化活性,但仍舊較直接氣相還原法所制備的Pd納米粒子的活性差,這可能是由于液相法當中PdAu催化劑表面有機分子的吸附所致,包括乙二醇在內的有機小分子會占據PdAu合金催化劑表面的吸附位點,導致PdAu合金所暴露的活性位點數降低。PdAu合金納米粒子的液相法合成受溶劑環(huán)境的影響,表面有機小分子的去除對該類催化劑的催化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
2.2 PdCo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楊倩[5]等人分別以Pd(Ac)2和Co(Ac)2為反應前驅體,于冰醋酸溶液中超聲后在110℃條件下油浴蒸干獲得粉末樣品后,在H2:N2流量比為1:5的氣氛中,采用直接熱分解法分別于200℃、300℃和400℃條件下熱處理2h制備了C載 PdCo催化劑。同時,他們用相同的方法制備了純Pd催化劑,以用于對比研究。所制備的純Pd和PdCo催化劑中,Pd均具有面心立方結構。Co原子的半徑較Pd小,因而會有部分Co原子摻入Pd的晶格,形成合金化程度較高的PdCo合金。熱分解溫度對催化劑的粒徑尺寸影響較大,隨熱分解溫度的升高,納米催化劑的粒徑隨之增大,200℃、300℃和400℃條件下處理的PdCo粒子的平均粒徑分別為4.6nm、7.8nm和8.0nm。透射電鏡結果表明,所制備的PdCo納米粒子具有均一的粒徑,200℃和300℃條件下PdCo合金納米粒子的平均粒徑分別為4.8nm和8.1nm。其中,在200℃條件下制備的PdCo納米粒子具有高度合金化的特點,且粒徑最小,起始氧還原電位為0.69V,對氧還原表現出最好的電催化活性。PdCo合金化后對氧還原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在于:合金中的Co利于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O2發(fā)生解離而生成吸附態(tài)的Oads,而Oads很容易從Co的表面遷移到Pd的表面,Oads在Pd的催化下很容易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水。
2.3 Co-Fe-Pd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王嬋娜[6]等人以質量比約為7:2:1的Co(COOH)2·4H2O:FeCl3:PdCl2為反應前驅體,以檸檬酸為穩(wěn)定劑,在乙醇水溶液中,采用超聲輻射的方法制備了均勻分散且平均粒徑約為3-5nm的Co5Fe2Pd1三元合金納米粒子。同時,他們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備了Co、Co-Fe、Co-Pd和Fe-Pd納米粒子來作對比研究。因Co和Fe原子半徑明顯小于Pd的原子半徑,制備過程中Co、Fe進入Pd晶格后會造成Pd的晶格壓縮。與商業(yè)化Pt/C催化劑相比,他們所制備的Co5Fe2Pd1納米粒子具有最好的氧還原催化活性,且Co5Pd1和Co2Pd1較Pt/C的氧還原起峰電位更正。含Pd的納米粒子均表現出優(yōu)良的氧還原催化活性,而三元催化劑的氧還原催化活性又好于二元催化劑。因Fe和Co具有更小的原子半徑,容易進入Pd的晶格而合金化,原子半徑的差異導致Co-Fe-Pd合金存在明顯的晶格壓縮效應,對應晶格應力越大,表面活性位點暴露的越多,相應的催化活性越好。Co5Fe2Pd1的氧還原起峰電位為1.03V,好于商業(yè)化Pt/C催化劑,且具有較好的氧還原反應動力學過程;Co5Fe2Pd1催化氧還原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數為3.80±0.04,與其它納米粒子相比,電子轉移數最多,涉及2電子轉移步驟的中間產物H2O2的產率最小。此外,Co5Fe2Pd1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1000圈循環(huán)伏安后其氧還原起峰電位和極限電流密度基本保持不變,半波電位也僅下降了17mV。
3 結論與展望
當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中常用的催化劑仍舊為傳統(tǒng)Pt催化劑,但是其同族元素Pd因具有儲量豐富、價格低等優(yōu)點,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廣大興趣,而且,Pd摻雜改性后的PdM具有與Pt相近的催化效能,本文重點探討了PdAu、PdCo和Co-Fe-Pd三種納米催化劑。
液相法所合成的PdAu合金納米粒子受溶液中有機小分子的影響,雖然半波電位較大,但是電流密度小,催化活性較氣相法所制備的純Pd低,如何快速有效的去除表面覆蓋的有機小分子對于該方法的發(fā)展和改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PdCo合金催化劑而言,因Co原子的半徑較小,容易進入Pd的晶格而與Pd形成較好的合金,使PdAu合金的納米粒徑減小并可顯著降低氧還原反應的過電位,從而增加其氧還原的電催化活性。Co的引入利于表面O2分子向吸附態(tài)Oads的轉變,而Pd更有利于Oads的還原生成水。200℃條件下制備的PdCo催化劑具有最好的氧還原催化活性,此時的起始氧還原電位和對應電子轉移數分別為0.69V和3.9,但是0.69V的氧還原起始電位還太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Pd基三元催化劑而言,Co-Fe-Pd合金存在明顯的晶格壓縮效應,對應晶格應力越大,表面活性位點暴露的越多,相應的氧還原催化活性越高。Co5Fe2Pd1的氧還原催化活性最好,對應的氧還原起峰電位可達1.03V,優(yōu)于商業(yè)化的Pt/C催化劑。同時該催化劑還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1000圈循環(huán)伏安后氧還原起峰電位和極限電流密度基本保持不變,半波電位也僅下降了17mV。
燃料電池非Pt催化劑的研發(fā)將是解決燃料電池成本問題的關鍵,Pd基合金催化劑的研發(f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綜合性能與商業(yè)化Pt/C相比仍舊有一定的差距。綜合考慮晶格結構、電子效應等因素的Pd基多元催化劑的研究仍將是一項長期且有意義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建國,衣寶廉,魏昭彬.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原理進展和主要技術問題[J].電源技術,2001(05):363-366.
[2] 衣寶廉.燃料電池:原理技術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3] 周靈怡,郭士義,龔燕雯.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2018(1):15-18.
[4] 胡清平,陶芝勇,肖麗,等.PdAu合金催化劑制備及其氧還原性能研究[J].化學世界,2018(7):430-434.
[5] 楊倩,陸天虹,吳敏.碳載PdCo催化劑的制備和對氧還原的電催化性能[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86-90.
[6] 王嬋娜,劉令,王慧華,等.Co-Fe-Pd納米粒子的可控制備及其氧還原催化性能[J]. 化工學報,2019(01:)31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