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歐洲市民生活的原始記錄,再現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時期的世情百態。
讓史學家崩潰的嚴謹禮儀手冊、怪異養生指南、奇葩飲食觀念、趣味戀愛法則,以及居家生活、美容時尚、親子教養和各種特殊才華的培養……
書名:耶魯古典歐洲怪誕生活志

作者:[美]伊麗莎白·阿奇博爾德
譯者:何玉方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耶魯古典歐洲怪誕生活志》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阿奇博爾德,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教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領域包括中世紀前至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歷史及書的歷史。
何玉方,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專研文體風格學,現居英國。
內容簡介
本書由美國非常受歡迎的歷史博客“先人有何妙計”的文章結集而成。作者爬梳耶魯皮博迪圖書館200種權威文本,還原了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歐洲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居家生活、溝通旅游、美容時尚、親子教養、健康養生、社交禮儀等,搭配百余幅四色歷史插圖,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現無數前人的奇特創意與生活哲學。本書作者伊麗莎白·阿奇博爾德是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她將自己搜集的古歐洲市民生活的奇思妙想,通過彩圖和幽默的文字表現出來,再現了課本里沒說的歷史細節,充滿了怪誕創意和幽默元素,具有很高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本書內容豐富,語言幽默,圖文并茂,可以說是一部古歐洲市民生活的小百科。
編輯推薦
在中世紀的餐桌上,為了讓賓客盡興,要上活禽做的菜,比如《權力的游戲》里那種“鴿子餡餅”?
晚上抓曼德拉草,直接用脖子上拴了繩子的餓狗拖走一擊必中,但是不能讓男人靠近?
啟蒙時代,想減肥就吃油膩辛辣的,還要記得睡在被子上;想增肥就吃羊肉、跳舞,每月洗兩次澡,或者偷偷吃用肥蠑螈和小麥花喂胖的母雞?
這都是什么暗黑技術?實際上,這都是有權威資料佐證的。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爬梳耶魯皮博迪圖書館權威文本,完成了這本講述古歐洲社會生活的書,大到怎樣攻陷敵船、嫻熟外交辭令,小到如何治療青春痘、驅蚊子。對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古人大開腦洞,有些技巧既超前又有一定的科學根據,有些則簡直就是暗黑技術。拋開我們熟悉的歐洲中世紀騎士、教會、黑死病,大衛雕像和蒙娜麗莎,你會發現一個多姿多彩的歐洲,一群幽默風趣的歐洲先民。他們根據經驗生活,用幽默化解尷尬,熱心于美容、廚藝,關鍵時刻還能展現特殊的才能。
1450年《中世紀法國食譜精選集》記載:如何做一道活的大餐:找一只雞或你想要的鳥類,拔毛,用熱水洗凈,涂上雞蛋黃、番紅花粉、小麥粉、油攪拌成的混合料,讓它像烤肉一樣。然后將它的頭放在翅膀下,旋轉到讓它睡去。把它和其他烤肉一塊端上桌。等著它被分解吧,它會醒過來,然后打翻水壺或者酒杯。百余幅插圖,集合中世紀以來古人的智慧與奇思妙想,再現歷史課本里沒說的細節。圖文并茂,細節到位,出處權威,讓你做有態度、有內容的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