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雨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我們從小聽到大,你可能疑惑過,興趣怎么就成了老師了呢?這其實還真不是亂說,興趣確實能起到老師的引導、督促作用,甚至比老師更加厲害,它還能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去主動學習和工作。
從小到大,我們做過很多很多不同的事。哪些事是你心甘情愿、開開心心去做的?做的時候是什么感受?做完之后有什么感覺?
哪些事是盡管家長、老師一再要求和催促,你也不愿去做,最后敷衍了事的?做的時候有什么情緒?做完之后感覺怎么樣?
把這兩類事分別列在紙上,然后,跟我一起,踏上發現真正興趣的旅程吧!
做感興趣的事時間如箭做不感興趣的事度日如年
一份感興趣的職業,會讓工作變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不等老板催促,我們自己就會主動做更多的工作。
看看你眼前的紙,思考過后有沒有發現,寫下的兩類事情,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些事是你感興趣的,另一些事是你不感興趣,但不得不去做的。在剛才回憶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情緒和感受涌上你的心頭,比如觸碰興趣時的喜悅忘我,做不感興趣的事時的度日如年。
有這樣感受的,你不是一個人。
小A是一家機構的英語老師,她這樣形容現在的生活:“做這份工作,每天身體里好像都源源不斷地有能量在產生。”但幾年前,她卻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般,煎熬著生活和工作。
她在感興趣的職業和更有前途的職業間糾結,不知道該選哪一個,于是來向我求助。
高考時,小A聽從父母的建議,報考了一所知名大學的醫學專業,苦讀7年后,她如愿進入本地的一家公立醫院工作。一開始的興奮很快就過去了,兩年后,小A發現自己的生活變成了一潭死水。
和身邊的同事不一樣,這時她對自己的工作根本提不起興趣,每日游走在住院部和手術臺之間,交流僅限于尋問病人的情況,她越來越痛苦。一個偶然的機遇,她給朋友的孩子輔導英語,這時她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對教學非常感興趣。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她一邊做著醫院的工作,一邊在一家教育機構兼職當英語老師。她越做越發現自己有當老師的天賦,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也喜歡和家長、孩子交流。
經過一段時間的咨詢后,她終于鼓起勇氣,頂住家人反對的壓力,辭掉了醫院的工作,全職做英語老師。上周她發微信給我,和我分享現在工作的感受,也就是故事開頭那一句話。
小A的故事差不多就到這里。她的選擇需要勇氣,也需要一些資源,比如她的家境其實非常好,這讓她在物質方面沒有太大壓力。換一個人,也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但無論怎么樣,我們都能看到,在小A的故事里,興趣給職業和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影響。
一份感興趣的職業,會讓工作變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不等老板催促,我們自己就會主動做更多的工作。美國有研究者甚至把興趣歸為一種情緒,就是為了突出興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你說的興趣怕是個假的
真興趣是享受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
真興趣是你做一千次仍會感到快樂。
真興趣是即使被別人嘲笑,你也依然樂在其中。
做咨詢的時候,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我的興趣變得很快,我現在感興趣的事以后能堅持一輩子嗎?”這就涉及到真正的興趣了。
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
下面是一些同學認為的自己的興趣,大家來看看,哪些是真興趣,哪些是偽興趣?
小飛喜歡游泳/打羽毛球,因為最近低頭看書時間多,頸椎和腰椎有些不舒服。
小蘭對鋼琴非常感興趣,但是只在同學家彈過一次,并很快把鋼琴忘在腦后,再也沒碰過了。
小沫對當明星很有興趣,因為明星掙錢又多又快,是一個高薪職業。
小薩對打籃球感興趣,因為個子高,有先天優勢,扣籃的時候一和一個準。
小冉喜歡打游戈,每次打游戈都覺得很開心很放松,未來他甚至想做一名職業玩家。
鐺鐺鐺,答案揭曉時間到!
上面所說的,一個真興趣都沒有,都是偽興趣哦!你猜對了嗎?
小飛的頸椎和腰椎不舒服,為了緩解而選擇去游泳或者打羽毛球,是一種需求,而不是興趣。需求一般產生于某一段時間,當目的消失了,需求也就跟著不存在了。比如,小飛的頸椎病一旦好了,他很可能就不再去游泳、打羽毛球了。
小蘭對鋼琴產生的僅僅是好奇。我們都會對許多東西產生好奇,但好奇的維持時間很短,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很快會被別的事物吸引。看,小蘭只彈了一次便沒再嘗試了。
小沫喜歡當明星是因為賺錢多,這是他的價值觀決定的,他喜歡的是賺錢。所以,如果當明星的收入不再豐厚,他很可能就會改變想法,轉而喜歡另一個賺錢多的職業。
小薩展現的是能力而不是興趣。我們常常因為自己擅長某一件事,就誤認為自己喜歡,能力和興趣常常被弄混。
打游戲是小冉的休閑愛好,而不是興趣。休閑愛好往往是令人愉悅和輕松的,這是它與興趣最大的差別。這時我們需要去思考,如果我未來在這件事上遇到很多挑戰和挫折,對這件事,我還能繼續熱愛下去嗎?
說了這么多,都不是真正的興趣,真正的興趣到底長什么樣子呢?
我們可以用下面三點來判斷:
重視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
真興趣一定是指向活動本身的,偏向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
如果你喜歡打辯論賽,但一次比賽輸了后就不再喜歡了,那打辯論賽就肯定不是你的真興趣,因為你看重的是贏這個結果,而沒有享受準備辯論和打比賽的過程。
反復做還是很愉悅
真興趣是那些你愿意反復做,并且能給你帶來愉悅感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嘗試了1000多次才成功研發出燈泡,這些研究和嘗試,無疑是愛迪生的真興趣所在了。他自己也曾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以此為人類造福。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如果這都不是真興趣,那什么才是呢?
即使別人不能理解,你也依然樂在其中
真興趣是你明明知道這個事情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但依然能夠享受它。或者,在別人看來不能忍受的辛苦和勞累,你能夠容忍,并且能堅持做下去。
只有行動起來,才能培養出真正的興趣
如果你還在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是什么,干脆就別瞎想了,趕緊行動起來吧!
看完前面的內容,有同學可能會有些灰心:要找到真興趣看起來好難啊!
安啦!找到真興趣其實不難的,你只需要了解一下興趣形成的三個階段,然后對照著自己的生活,就能找到你真正的興趣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興趣的三個發展階段吧——
第一階段: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發展的第一步,可以說沒有好奇心就沒有興趣本身。成長過程中,相信你發現過不少有趣的東西,并對它們產生了好奇。比如,廣告里的巧克力看起來很好吃,看到別人放風箏覺得很有意思,聽說北京的故宮非常雄偉想去看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興趣,那保持好奇心,在實踐中多多發現和探索。就像喬布斯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不過,如果只停留在有趣層面,會讓我們感覺愉快,卻并不能讓我們長時間集中精力在那件事上。我們得再向前邁進一步。
第二階段:愛好。當我們開始嘗試做那件有趣的事,付出一些努力后,好奇心就變為了愛好。劃重點,去做、去嘗試,是把一件事從好奇心變為愛好的關鍵。所以分辨起來很簡單,你只需要問自己:“去做過這個事情嗎?做了多久?”
第三階段:真正的興趣,也是和職業最為相關的興趣一志趣。把愛好繼續下去,再加一大勺堅持,調一味享受,融入你的價值觀,愛好就可能化作志趣。志趣就是,盡管知道這個事情要辛苦付出,它的艱辛和勞累在別人看來甚至不能忍,而且結果還可能失敗,但你卻依然能享受它的過程。
好奇心和愛好,嚴格來說都只能算偽興趣,因為它們容易變,像個花花公子;只有到了志趣這一階段的,才是可以作為職業去發展的真正的興趣。真正的興趣非常穩定。
那好奇心、愛好和志趣又該如何區分呢?
看看吃貨就知道了。如果一個吃貨,只是喜歡品嘗美食,那就是好奇心;如果他開始觀察做飯的過程,并開始嘗試模仿和練習,說明他已經進階到了愛好;而當他發現,自己特別喜歡把簡單的食物烹飪出獨特香味的過程,并決定做一名廚師時,就達到志趣階段了。
其實只需要記住一點:實踐。實踐是整個興趣發展過程的關鍵,發現、發展以及驗證興趣,都是在行動的過程中完成的。
所以,如果你還在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是什么,干脆就別瞎想了,趕緊行動起來吧!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你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對一些領域產生的好奇心,說不定就會發展成你的志趣。
如果你所謂的興趣,還只是停留在圍觀、鑒賞、羨慕的階段,從來沒有去親自嘗試做過,也還沒去感受它困難的那一面,然后就想著直接以此為未來的職業方向,去填報志愿、讀大學的話,那就有些太莽撞了,很有可能等你真正學起來、做起來,發現自己并不喜歡,而你已經身處“歧途”。
想要在未來少一些后悔,也少一些迷茫的話,那就趁著高中大好的時光,多去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吧,少男少女們,快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