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何容易”在今天的意思是凡事辦起來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說起來容易,做出來可就沒那么簡單了。可是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意思卻大相徑庭,首先,讀起來的停頓是“談——何容——易”。談,指說話;何容,是怎能容許;易,指輕易。意思是說話怎能容許輕易而為呢?
此語出自漢代東方朔的《非有先生論》。東方朔虛構了一個非有先生,去吳國做官,沉默了三年,既沒有勸諫過吳王,也沒有說過贊美吳王的話。吳王終于沉不住氣了,對非有先生說:“寡人托庇于先人之功,為國事夙興夜寐地操勞,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我請您來吳國,是想請您輔佐我,可是您既不說好話也不說壞話。假如您真的有才能卻不發揮出來,那就是您不忠;而如果您有諫言我卻沒有聽從,那就是寡人不明。您是不是擔心我不明所以才沉默?”
非有先生伏下身子,唯唯而已。吳王說:“現在您可以談了,我洗耳恭聽。”非有先生回答道:“哎呀!可以談了嗎?可以談了嗎?談何容易!所談的內容有讓人悖目、逆耳、違心之言,或者所談的內容讓人悅目、順耳、快心,可是對人的行為卻沒有絲毫幫助的,假如不是明王圣主,有誰會聽這種談論呢?”
非有先生所說的“談何容易”即談論怎能容許輕易而為,因此只有明君才能納諫。吳王一聽非有先生懷疑自己不能納諫,趕緊正色道:“我準備好了,您開始談吧。”非有先生于是舉了夏桀的忠臣關龍逄、殷紂王的忠臣比干直言而遭殺戮的故事,來證明“談何容易”。又說邪惡的君主聽信小人之言,因此賢士們都躲進了深山老林做隱士去了,這樣的君主令人生畏,同樣是“談何容易”。
這一番話說得吳王出了一身冷汗,立馬向非有先生表明自己愿意遠小人、近君子,裁減一切奢侈用度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