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賀書 胡偉華
在淡水魚品種里,總產值能達幾百億的品種不多,黃顙魚是其中之一。近些年來,黃顙魚的發展不是最火的,但卻是比較穩定的一個品種,主養的品種從最早的普通黃顙魚,到全雄黃顙魚,再到現在雜交黃顙魚迅猛發展,每一個新品種的出現,都讓黃顙魚在全國的養殖量不斷增加。
2019年4月4日,農業農村部第155號公告,雜交黃顙魚“黃優1號”等14個水產新品種,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黃優1號”是以2011年從梁子湖水域采捕并經連續3代選育的黃顙魚為母本,以2011年從長江岳陽段至武漢段采捕并經連續2代選育的瓦氏黃顙魚為父本,經人工雜交獲得的F1代。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母本黃顙魚相比,1齡魚生長速度平均提高143.4%;與父本瓦氏黃顙魚相比,品質和市場接受度均明顯提高;與普通養殖黃顙魚相比,1齡魚生長速度平均提高31.1%,成活率平均提高30.9%。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以此為契機,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樊啟學教授發起,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響應,4月27日,“華山論劍”之黃顙魚產業研討會在華中農業大學水產科研教學實習基地——湖北黃優源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多家企業的專家就黃顙魚養殖產業進行了研討,力圖打造黃顙魚養殖“產-銷-研”全面合作大平臺。本次大會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位黃顙魚養殖精英。
27日上午,會議正式開始,中國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朱曉鳴,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李家慶等7位專家作了專題報告,主要從生產實踐及科研進展兩方面對黃顙魚養殖現狀與養殖發展前景進行了介紹,7位專家涉及營養、生產、疾病防治等領域,報告內容包含了從苗種放養開始到最終上市的全部環節,在報告過程中,各位專家同時強調了優質種苗在實際養殖中的重要作用。
27日下午,會議邀請了多位擁有一線養殖經驗的專家及各地養殖高手對黃顙魚養殖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進行了經驗分享,同時與參會的養殖戶進行了討論,各位養殖戶分享了自己在養殖過程中的經驗,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隨后,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樊啟學教授對“黃優1號”進行了介紹。“黃優1號”是樊啟學教授帶領其科研團隊,利用雜交育種技術培育出的黃顙魚養殖良種。樊教授從水產行業養殖現狀出發,介紹了黃顙魚在我國水產養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并以此為基礎詳細介紹了“黃優1號”在養殖過程中的優勢。與普通黃顙魚相比,“黃優1號”具有生長迅速、規格整齊、抗病能力強、飼料利用效率高等優點。同時樊教授對“黃優1號”的養殖要點進行了分享,并期盼同各位與會人員共同努力,推動“黃優1號”新品種的推廣,打造強大的產業鏈,同時通過校企聯合,實現多方共贏。
報告結束后,各位養殖戶跟隨樊教授團隊參觀了科研教學實習基地,實地考察了“黃優1號”新品種的實際養殖管理流程,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非常看好“黃優1號”在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