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何遙
10月28-31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博覽會(簡稱“安博會”)于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展會,佳都科技圍繞“數據智能”“孿生城市”兩大主題,全面展示公司世界級人工智能技術及產品、專業服務以及在各個行業場景的綜合解決方案。
佳都科技智慧城市業務群副總裁張進飛,也是廣東智慧安防專家庫專家,在安博會現場為《中國公共安全》解讀了數字孿生、5G以及AI等技術的應用以及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創新的智慧城市平臺是真實與虛擬城市環境的融合與協同,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在其中發揮重要的時空信息承載和紐帶作用,并提供了有力的可視化分析方法和支撐手段。
這是佳都科技創建的新一代可視化技術平臺,融合數據、地圖與視頻三種場景,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全息數字刻畫。它在第十七屆安博會上獲得最高榮譽獎“金鼎獎”。
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脫胎于智慧城市安防建設中的常見應用場景。該技術是由地理測繪技術、激光雷達遙感技術、大規模視頻融合拼接技術、BIM技術、三維GIS技術等多種技術通過實景復刻三維重建手段相結合的。

張總介紹:“Gartner2019十大技術預測里,其中之一就是數字孿生。我們現在推出的基于數字孿生的三景合一,展館里看來做這種產品方案的不多,有些公司也許只是有個概念,還沒有產品落地,但我們的產品方案已經落地了很多。很多大型展會,像青島奧帆會、海軍節、廣州塔、廣州迎春花市、馬拉松比賽、天河體育中心、白云機場,等等,我們已經做了很多重點場所的三維實景的基于數字孿生的管控了。”
智能前端視頻監控設備不斷發展,在AI、人臉識別、車輛識別技術的加持下逐步解決了看得見、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懂的問題。但弊端仍然存在:畫面獨立看不全,視角分散不直觀,畫面位置不明確,視角信息難看懂。在地圖GIS方面,傳統二維地圖無法滿足交通領域的高架橋、涵洞、隧道、橋梁等立體化建設的標記標注目標。
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應運而生,通過將視頻、數據以及地圖三合一,更高效地對現實世界進行全息的刻畫、深刻的洞察、智慧的賦能,實現場景要素全面的可知、可測、可控。
為什么要選擇地圖、視頻、數據這三個場景合一?這是當前的安防市場決定的,也是歷史沉淀的智能交通的各種建設項目積累的技術經驗決定的。
目前佳都集成應用的視頻AR地圖、室內3D地圖、二維GIS地圖、VR全景地圖、在線衛星地圖、在線街景地圖、傾斜攝影地圖這些地圖,通過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每一種地圖都不僅僅是一個“死”的不動的地圖展示,而是一個“活”的視角能力的載體,讓不動的地圖用動的視角來展示,地圖活起來。
相比傳統視頻應用平臺,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的視頻能力有兩個技術難點:
一是不同于打標簽的視頻展示方式,佳都使用視頻疊加融合方式,以虛實結合,進行實時全景展示。這種“全視界”視頻展示,類似于“上帝視角”,強調的是真實世界的全息刻畫。
二是由于具有全視界視頻展示的效果,因此視頻發布載體突破了傳統視頻的中看不中用,做到“既中看,又中用”。
“用”更體現在交互性及控制性。所見即所得的視頻拼接效果能夠給予視頻使用者更多交互控制的通道。所謂“更中用”,讓你能夠有一機四屏的使用方式,補齊傳統視頻平臺的大屏上墻單一方式,能夠在APP 端、載具端、大屏端、電子沙盤端進行相同展示效果,不同場景方式的使用方式,讓視頻不但用來看,更用來實戰。
在智慧交通領域,應用前景是利用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對交通領域的全息路口、全息路段、全息路網、交通大腦、虛擬標志標線、交通設施進行全息的刻畫,深刻的洞察,智慧的賦能。
全息刻畫的發動機是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引擎。全息一定不是單一的仿真。仿真缺乏感知、無法全維度。視頻融合+多地圖集成多視角應用+第一人稱視角的多鏡頭融合高低點聯動室內外聯動+實時視頻實時人臉車輛特征行為實時結構化解析分析=全息刻畫=身臨其境=沉浸式體驗指揮。
洞察要求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是所見即所得的視頻,地圖,結構化。過程是對應的人地物事情組織,本質是圖像偵查精準研判,是火眼金睛般的進行慧眼人、地、物、事、情、組織,在視頻大數據中進行深度學習,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按圖索驥,精準破案。
三維實景智慧交通系統要賦能。目前三維實景智慧交通系統給公安的交警、科信、指揮、治安、圖偵賦能,也給泛公共安全的交通、應急、安監賦能
未來,佳都科技也將不斷探索AR三維實景融合技術更新、更優的概念框架、方法和技術,打造數字孿生城市。
智慧社區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細胞”,是智慧城市在城市微觀層面的縮影,社區的智慧化程度決定了城市的智慧化上限。
安防系統是智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智慧社區中,安全防范除了各個子系統的建設外,也更注重整體聯動性與智慧性。
新型智慧社區的安防應用,除了具備現有的各類出入控制功能外,還應具備“思考能力”,一方面能圍繞社區個性化的安全需求進行解構,挖掘影響社區安全的關鍵因素,指導管理方有重點地開展防范,實現千區千面;另一方面通過AI與大數據分析將雜亂無章的信息流變成對安全防范有價值的情報流,并按需將情報精準滴灌至物管、保安或屬地公安機關,真正實現數據指導下的精準安防。
佳都科技發揮其在公共安全行業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人臉識別、車輛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上的優勢,在整合現有各類社區解決方案的基礎上,以“科技圍合、智能感知、AI賦能、精準滴灌”為理念,推出了“蜂巢”多維動態大數據防控系統,以AI賦能智慧社區建設。
“蜂巢”多維動態大數據防控系統是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為基礎,通過匯聚社區運行時產生的諸如人臉、車輛、視頻、門禁刷卡等多元異構數據,圍繞社區安防個性化需求繼續大數據模型分析,將數據變成安防價值信息,并精準滴灌至相應的管理者的手機終端,實現更加精確的安防決策支撐與信息引領。
以該系統在廣州市某城中村社區實施的試點為例,圍繞該社區“人口管理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重點人員無法管控、異常行為事件難以實時預警”等治安防控的核心問題,通過對該社區進行數字化圍閉,匯聚人臉、車輛、視頻結構化、視頻門禁、四標四實等數據,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重點解決城中村人口管理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異常行為事件難以實時預警的問題。通過AI賦能下的大數據分析與建模,形成了“社區安防1+N模式”,即“一張社區態勢圖”,以及“實有人口精細化管理”、“重點人員分類管控”、“異常事件動態監測”等多個大數據分析模型,拉通了社區群防群治力量與屬地派出所,實現對社會治安的精準管控和精細治理。
自系統上線以來,應用成效顯著,防控區警情顯著下降,協助抓獲多名違法犯罪嫌疑人,進一步加強了社區安全防范能力,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
隨著在人工智能產業化所需的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數據上的各項技術不斷成熟,智慧社區的建設由傳統的出入口控制向全社區覆蓋延伸,由“信息存檔”式管理向AI分析轉變。通過AI+大數據的賦能,最終形成“人、地、物、事”等社區全要素的精確防控能力,將無法利用的數據轉變為高價值的情報信息,“反哺”公安民警、社區群眾與物管人員,打造平安、便民、智慧的社區管理新模式。
作為資深的技術專家,張總對技術發展的理解是細致而深入的。他舉例,
目前的智慧交通,比如導航說這條路堵,大家都離開這條路,拐到另一條路去了,結果另一條路堵了,這條路寬松了。導航不會按車道判斷,它會按一條路判斷。下一步隨著技術的發展,或者物聯網的推動,在城市大腦方面,在交通出行方面可能會出更多的針對個人的模型,對交通的感知會更加準確。
他認為數字孿生是一個趨勢。未來一定會形成虛擬融合現實的展現空間,但交互的手段不僅是通過電腦,也可能通過AR頭盔、或其他智能終端,在虛擬空間里,就能完成針對真實空間的管控。
比如,你在訪問前端紛繁復雜的內容時不需要通過很多系統切換,不需要通過很多模塊跳轉。就像你在現場操作設備一樣,很方便。
關于5G,張總表示,很多人對5G的認識是有偏差的。5G只是解決了帶寬的問題。當然,5G的模塊做得越小,對物聯網的傳感器來講,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從設備里通過5G模塊把數據提取出來,也就是說未來5G物聯網感知的種類會越來越多,密度會越來越大。
“AI會使得我們對以前不認識的東西更深入的認知。比如對視頻的分析,可能會更加深入,更高效,更準確。對語音的識別,對形體的識別,對其他一些平時需要靠經驗去分析的事情,也許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只需要憑一張照片,一段語音,就能分析到事件里面有什么樣的含義。這些都能推動我們后端的應用。”
簡單講,能夠靠經驗解決的事情,80%都能靠人工智能解決。因為你所謂的經驗,一定是基于某種邏輯去做的,如果你這邏輯可以固化,自然就可能用AI輔助解決。

這次展會,很多人工智能的應用都進入了安防。而張總認為,“實際上人工智能真正落地應用的行業并不多。為什么都涌到安防?也不代表安防就有這么多訴求。”
人工智能用在安防的場景下,解決什么問題?在展館里可以看到大部分還在做人臉識別。張總認為,除了傳統的視頻安防,還有比如社交、工業場景,事故災難,公共衛生,醫療,教育……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AI應用遠遠不限于人臉識別。大量的數據需要分析和判斷。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模式識別,還有檢索的效率,數據的碰撞,等等。
張總表示,AI廠家可能還沒有精力挖掘更多的客戶。作為實現應用落地的廠家,我們可能沒有很多精力去搞AI的東西,但我們愿意跟AI廠家合作,因為我們熟悉這些場景,了解哪些場景能用。
圍繞AI平臺需要開放,開放是指“我有訴求,誰能解決”。這樣才能把產業帶動起來。
5G會讓數據來源更廣泛。AI會使我們對數據認知更深入,對數據的處理效率更高。佳都在做的基于數字孿生的整體解決方案,正是基于這兩個技術的推動。數字孿生讓用戶通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交互更便捷,讓城市智能更精細化。這種多重的、沉浸式體驗,更方便享受數據所帶來的便利。
展望2020,當物聯數據越來越豐富的時候,不僅僅是視頻監控,在管控模式上會有很多創新出來。我們的視頻會跟其他系統的視頻碰撞,做更有深度的東西出來。通過AR,未來安防系統的交互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將有更多交互式終端出現。
在應用層面,佳都不會局限于現有的布控告警,可能會有更多的預測分析出來,因為有大數據,有利用大數據和AI做的智能硬件,能做更多維度的碰撞,更多維度的預測預警。
未來,佳都科技將繼續發揮人工智能視頻技術優勢和行業引領作用,促進先進科技成果在智感安防區建設落地應用,深入群眾身邊,在精準數據支撐下,通過技術手段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增強居民滿意度,讓城市變得更好。